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3)
恩索尔是19世纪比利时绘画艺术家的杰出代表。他的艺术作品在审美取向上具有新的追求,和同时期其他画家的作品截然不同。他的艺术作品从早期传统绘画形式转向幻想、怪诞的形式,富有形式感的表达,这种新的审美历程成就了恩索尔艺术的伟大。  相似文献   

2.
当前城市美学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城市的形式美而进行,普遍缺少对城市审美主体的关注。本文探讨了城市审美主体与城市美的关系;明确了拥有不同审美话语权的审美主体各自面临的问题及其对城市美的作用;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审美主体过分审美、感性化审美等新的变化;说明了主体审美活动与城市美的作用机制。论文还指出城市美学研究应当关注城市审美主体,重视从审美主体的角度观察和把握城市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美的本质     
《Planning》2015,(26)
人类的审美活动随时随地的发生在我们周围。自然界的山水花鸟,社会生活的人物事件,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人作为审美主体与客观美的对象发生着一种审美关系。凡是能引起人的审美感受的事物,总称为审美对象。审美对象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还有崇高、优美、悲剧、喜剧等等形态。美的本质,就是指这些广义美的共同的根源和一般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2)
本文从艺术批评史的角度梳理了"逸品"理论的发展脉络,研究了"逸品"之"逸"的发展演进历程以确定其在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地位;明确"逸"作为"发源于人格美的评赏"的"美的范畴"的审美内涵,探讨了"逸品"理论的体系性发展和这一理论由书法绘画领域的审美评价向其它传统艺术品类审美价值评价的影响过程,以肯定"逸品"审美评价对中国传统文人艺术创作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戚常庆  陈朋 《山西建筑》2006,32(21):29-30
探讨了城市审美主体与城市美的关系,明确了当前中国城市审美主体的基本组成,分析了拥有不同审美话语权的审美主体、各自面临的问题以及对城市美产生的影响,指出城市美学研究应当关注城市审美主体,重视从审美主体的角度观察和把握城市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2)
诗歌的意境是美的艺术创造,诗歌的鉴赏也是艺术的审美活动。审美素质教育是培养人们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进行的一种有计划的美感教育活动。它通过对自然界、社会生活、艺术作品中的美的事物或现象的感动来进行教育。因此,古诗教学要再现出真、善、美的艺术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艺术格调的定义、艺术作品的格调与生活体验的联系、艺术设计中的民族风格是艺术作品的大格调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艺术创作中保持作者具有形式化、物质化精神品位的人格价值观,以形成美的格调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21)
优秀的艺术作品之所以优秀,美的艺术作品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们不仅具备能够感染人的强烈的力量,还在于它们大多以真实价值为创作的基础。笔者从两个方面解析艺术中的真实性,一是再现真实,二是表现真实,并试图通过探讨这两种表现艺术真实性的手法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艺术创造之主客体与艺术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的沟通。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20)
<正>在素质教育的发展背景下,美术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学科,承担着主要的改革任务,创新课程理念、调整教学方向成为提升高中美术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同时,美术课程中的艺术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有助于学生形成真、善、美的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10.
赵素莲  智秀红 《山西建筑》2005,31(1):208-209
为适应环境艺术的社会化、综合化,从园林审美的再现性、园林美的动态性等方面,对园林艺术的审美特征进行了概括分析,以更有利于园林美的创造与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