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城市地铁是城市发展与建设的重要内容,地铁公共空间逐渐成为市民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本文以合肥市大东门地铁站点为例,通过文献研究筛选地铁公共空间评价指标,结合问卷调查对站点进行满意度与重要性评价。综合IPA分析结果,归纳总结出便捷合理性、舒适人性化、地域文化性、区域复合性等优化原则,针对大东门站的流线组织、功能布局、物理环境、服务设施、场景营造、周边衔接等层面提出具体优化改进措施,以期为城市地铁公共空间设计研究提供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3.
董帅 《城市建筑》2023,(18):49-5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地区处于转型期,农村的生活与生产方式等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村民对文化环境、村庄建设、精神需求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公共空间可以促进村落公共活动的产生,提高农村居民的交往质量,增强村民的认同感,促进村落的稳定发展。文章以九里夼村为例,对村落公共空间的优化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村落公共空间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小微公共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弥补了大型城市公共空间的分布局限,对于服务社区、街区有明显优势。内厝澳片区作为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的一部分,需要不同类型的小微公共空间满足游客和居民的需求。该文以鼓浪屿内厝澳片区为例,通过空间特征、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形态类型解析、使用特征与评价对内厝澳小微公共空间解析;针对其小微公共空间现实困境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历史国际社区保护、社区小微公共空间品质提升提供借鉴与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在把握教育部关于本科教学评估中关于体育教学工作的若干要求的指导思想上,在基于越秀2015年本科教学评估的背景下,越秀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下相应提出的。首先,将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运用逻辑分析法对体育选修课设置、体育选修课教学的现状和改革发展构想以及体育选修课教学实践的分析,找出存在的现实问题;其次,对越秀升本以来历届不同选修课学生身体素质及各项身体机能的对比分析,并对课程实施对象和执行人进行走访和深入调查,了解体育体育选修课的发展现状、收集相关人的意见和建议;再次,通过领导及专家访谈,探寻出一条可行的适合越秀外国语学院发展的体育选修课程体系;最后,对学院的发展提出可行建议,通过学生选修课程系统优化策略的实施、学生信息反馈系统的建立和开通、相关数据的统计与调查、实践班级的教学实验等来论证体育选修课的改革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李铁军  ;梅洪元 《新建筑》2014,(3):140-143
第三代万达商业综合体产品以“因市而城”的城市设计理念融八并创建城市核心商圈,其附属的公共空间是综合体联系城市并自我完善为“城中城”的关键要素之一,充当了综合体内部之间相互联系、内外之间相互连接的直接媒介。以啥西万达广场为例,从公共空间形象认识、城市和公共意象、参与性体验三方面研究万达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同类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门窗》2016,(2)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公共候车亭设计已由简单的可使用向更合理的使用功能转换,本文从需求性、可行性和市场存活性三个设计构面,分析了公共候车亭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关设计策略,以此提升公共设施赋予人们的服务及体验,加强了使用者被尊重与被关怀使用感受。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通辽职业学院图书馆和机电学院微型图书馆进行调研,重点探究高校校园学生的心理特征,从使用者的环境心理学角度出发,总结归纳影响学生心理及行为的环境要素,在现有的图书馆公共空间基础上,提出内蒙古地区高校图书馆公共空间的改造与设计方法,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及借鉴。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所带来的土地资源短缺和交通拥堵等问题,催生了轨道交通综合体的产生。轨道交通综合体衔接场域公共空间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提升至关重要。文章根据人在空间中的行为模式差异,将衔接场域公共空间划分为界面型空间、线型空间、节点型空间三类,并以青岛万象城为例,通过对以上三种空间类型的研究分析和实地调研,总结出相应的界面型空间——特色空间意境营造、线型空间——可达性系统构建、节点型空间——人性化空间营造三种空间营造策略,试图为轨道交通综合体衔接场域公共空间的活力提升提供建设性意见,促进轨道交通综合体自身发展,同时提升城市的形象与活力。  相似文献   

10.
城中村作为城市化与乡村斗争的产物,存在脏乱差环境的同时,也为城市外来人口提供了栖身之所,全面拆除的方式已不符合当下城市存量式更新的大方向。文章借助空间句法技术,结合实地调研,对北京海淀水磨社区这一城中村中公共空间的更新优化进行研究。运用Depthmap软件,建立轴线拓扑模型,分析城中村公共空间的线段整合度和可理解度。提出打开临城市界面,增强社区开放性;梳理内部路网,提升空间可理解度;合理布置节点空间,激发社区活力三个策略,优化城中村公共空间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