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村集体留用地是我国征地补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补偿制度,在保障失地农民长期收益、带动集体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集体土地权能的缺陷与模糊,留用地土地发展权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不利于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土地发展权为视角,首先从城乡土地二元制度、传统法定规划空间管制、开发利用模式三方面分析了集体留用地土地发展权受抑制的表现和原因。然后进一步深入分析了留用地开发利用与“总规-详规-实施”多层次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总结出各层次国土空间规划中留用地开发利用存在的核心问题。最后通过借鉴厦门、杭州、广州等城市多元化的留用地开发利用模式,提出国土空间规划管制与开发利用模式的联动创新是推动新时期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2.
土地发展权配置与流转是我国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土空间规划是我国土地发展权配置与流转的重要载体与工具,其编制实施与土地发展权密切相关.回溯了土地发展权概念的起源与演进,并对其背后的纵向府际关系与横向政府—市场—社会关系的逻辑进行了分析.在体制场域产权实践中,土地发展权宏观管理的主要手段包括:主体功能区规划、指标管理、"三区三线";在社会场域产权实践中,土地发展权中微观管理的主要手段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更新.针对多规并存阶段空间碎片化管理带来的效率损失与区域分配不均问题,从体制场域和社会场域两个层面分别提出国土空间规划在建立整体性空间治理框架过程中的策略建议:破解一统体制下的治理规模与有效治理困局,破解碎片化地方威权主义与反公地困局.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新旧两版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背景、任务和侧重点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引入案例分析,解释城乡增减挂钩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指标运算、布局研究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吴军  孟谦 《南方建筑》2022,(6):72-78
借助土地发展权的理论视角,揭示纽约区划对公共空间的管控逻辑、手段,为国内公共空间规划管控提供借鉴。通过搜集纽约区划决议中关于高线公园规划管控的文件,梳理公共空间的管控逻辑、管控要求及手段。发现区划决议从土地发展权分配、土地发展权转移、土地发展权奖励三方面实现了公共空间的规划管控。结合国内目前的土地产权制度与规划改革、控规对公共空间管控方式与实施管理,从土地使用权益赋权、公共空间管控要求、发展权修正补偿手段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6.
论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国土空间规划与城乡规划中出现的两个规划概念混淆不清、学科之间的交错重叠、规划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冲突及存在规划类型过多、又不能有效衔接等主要问题,本文以国土空间规划与城乡规划关系分析为例,从城乡规划概念及功能分析入手,对国土空间规划发展进行研究,提出解决国土空间规划与城乡规划工作问题的解决方法,厘清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门窗》2019,(16)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对建筑用地的需求已大大增加。由于土地有限和稀缺,土地供求之间的矛盾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维持耕地的红线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们需要优化建筑用地的结构和集约化建筑用地的集约化维护,以满足对工业和城市化土地日益增长的需求。在分析增减挂钩政策固有的弊端和相关系统的弊端的基础上,从保护权益的角度提出了完善增减挂钩政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土地发展权制度,但以土地用途管制为重点的空间规划体系事实上实现土地发展权的逐级配置。探讨了在现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及相关规范要求下,土地发展权在地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是如何逐步完成其配置过程,并以雅安市为例进行分析探讨。在总体规划层面的配置过程中,经过基于自然发展条件、空间承载能力和空间保护任务形成土地发展权的“一次配置”。“二次配置”则更多体现了规划编制主体的愿景与诉求,从区域发展关系、土地的利用效率,以及既往产业与城市的发展动力等角度出发,最终实现土地发展权的初始配置。针对目前这一配置机制进行了思考与探讨,提出从“飞地经济”“生态补偿”等角度完善土地发展权的配置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武廷海 《城市规划》2019,43(8):9-17
国家关于统一规划体系与统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要进一步深化规划体系改革,明确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城市规划的地位和作用。建议在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发挥城市规划在城市空间产品供给过程中的独特优势,城市总规发挥宏观的导控作用,城市详规发挥底层的管控作用,将城市规划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引领城市高质量犮展提供规划保障;相应地,要增强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研究和支禕,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制定与实施提供战略指引。此外,要适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新要求发展城乡规划学。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城乡规划正处在新的发展环境之下,人类文明在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已经迈入生态文明的新阶段.党和政府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新要求.针对城市发展的现状需求和未来趋势,中国的城市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国家开展了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城乡规划取得了成效,同时也存在着问题.在生态文明视野下,城乡规划理念需要转变,规划目标需要提升,规划内容需要优化,规划技术需要创新,规划政策需要衔接.  相似文献   

12.
从城市区域视角审视《城乡规划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城市区域的快速发展与立法需求的基础上,分析了《城乡规划法》在区域规划方面的进步和局限,进而从完善《城乡规划法》的法条解释、适时进行《城乡规划法》的修订、补充相应的法律法规三个方面提出进一步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增宅基地审批管理是赋予农民将其他类型土地转变为农村住宅用地的权利,其实质是对特定类型土地发展权的配置。由于宅基地承担一定的社会保障功能,宅基地发展权的配置既有行使公权力以维护公共利益的性质,又有保障和落实农民基本权利的要求。其特殊属性形成宅基地发展权配置过程中公权力行使与农民私权利保障之间的冲突,以及发展权空间配置要求与农民对土地的现状权属分布不相匹配的矛盾。权利(力)冲突状况下,政府与农民的利益博弈造成农民权益受损与土地低效利用问题并存的现实,而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未能有效化解权利空间失配的矛盾使得规划失去实际指导作用,影响到宅基地空间布局优化目标的实现。因而,如何解决权利(力)冲突问题和化解权利空间失配的矛盾是破解目前宅基地审批管理困境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彭雪辉 《城市规划》2015,39(6):99-104
将区划与控规制度置于土地产权理论中分析,发现两者在规划技术控制上趋同,但在土地发展权归属和配置过程上却存在根本的差异。由于不同的制度"土壤",土地发展权的赋予和实施遵循着不同的产权规则,从而生成了区划和控规这两种不同的规划制度"结果",影响着各自的制度绩效和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控规虽借鉴了区划中的技术,但是由于根植于不同的产权关系逻辑,与区划有着本质的区别。控规的制度设计必须符合我国社会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5.
张延吉  林高志 《城市规划》2021,45(12):95-103
现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主要沿用"单一控制"思路,除人口规模和气候区外,尚未考虑影响城市用地的其他因素。为此,本研究从职能视角出发,以全国26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对象,揭示了36个产业部门的职能指数与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人均值、工业用地面积人均值和比重值的对应关系。回归分析表明,城市职能是决定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人均城市工业用地面积、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比重的关键因素,其相对影响已超过既有标准中的所涉变量,但各类二三产部门对土地要素投入的需求强度不尽相同。在预测用地规模及修订现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时,建议根据重点产业部门的职能标准化指数,对规划期内的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给予弹性增减,以提高规划成果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6.
贾铠针  叶青  赵强  田名川 《工业建筑》2014,(Z1):57-60,7
基于对新型城镇化特征、核心目标、城乡生态建设所涉及的社会、经济、环境需求层面以及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概念、内涵、作用等层面梳理和概述,针对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建设与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相互关系研究,厘清并建构二者在核心价值、目标体系、空间尺度的同构关系,最后指出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对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建设动力机制作用,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建设对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实施与长效管理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哈尔滨市为例,针对城乡土地利用存在的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公共空间缺乏、乡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优化土地利用的有效途径,加强城乡统筹,优化土地利用格局;突出以人为本,创造宜居生活空间;坚持可持续发展,集约高效利用城市土地。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乡规划学科未来发展方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施文 《城市规划》2021,45(2):23-35
通过对城乡规划学科的特质及其发展历程的总结,在梳理学科基本范畴和主要领域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新时代发展战略部署和要求,探讨了我国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方向。论文提出在国家新规划体系中,城乡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多学科交互作用平台的主干型学科的定位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与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学科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论文归纳了推进学科未来发展的10个方面重点议题并指明了知识生产的重点所在:要从中国特点、生态文明和空间治理等方面,调整、充实、整合和完善规划学科整体的知识体系;要在区域规划、城市更新、乡村规划、智能方法与技术、城乡韧性发展、规划管控技术以及规划实施评价等领域,夯实基础,弥补短板,突破重点,攻克难点,促进并带动整个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全面发展视角下的乡村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发展是城乡社会系统演化和作用的结果。乡村规划作为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手段,不仅应为乡村发展提供可持续、综合性的技术支撑,也应有利于推进乡村治理,促进乡村的全面发展。本文从村民的生计、村庄的生境、村社的发展三个层次释义乡村全面发展的内涵;通过从村民的视角解决微观的事情、从村庄的视角促进"三生"空间融合、从村社的视角提升乡村社会资本三个方面构建了乡村规划工作目标;并以中部贫困山区典型村庄为案例演绎了乡村全面发展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20.
面向内涵式发展的品质空间规划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素红  陈菲  戴颖宜 《城市规划》2019,43(10):13-21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发展速度减缓,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重构空间规划体系,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实现城市内涵式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在梳理空间规划发展演化的基础上,提出内涵式品质空间规划体系的构想,认为:内涵式空间发展的前提是完善"一张蓝图"基础上"底线管控"的技术体系和实施机制设计;内涵式空间发展的保障是构建和完善满足人类不同层次需求的高品质空间规划体系。未来的空间规划体系可从以下方面改进:完善保障个体基本生存需求的生活圈规划体系;构建保障个体安全、健康、交往等高级生存需求的感知专项规划体系;改进保障个体自我实现需求的参与式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