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彩陶图式是一种受限于器形的纹饰结构呈现,也是一种自成体系的文化图式。彩陶纹饰的基本母题,以一定规律组成独特的结构,描绘出彩陶文化艺术的特征,形成特有的彩陶图式。母题的基本构成就是彩陶图式中的艺术元素。本文从中国彩陶图式的基础组成元素出发,将点归纳为彩陶图式元素之一。对点元素在彩陶上的表现方式、经营位置、相互联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从一种更深层次的、物象形态所独立出来的抽象观念中重新解读彩陶图式,直面艺术元素自身的原始力量,亦能搭构起一座直通心理认知图式的精神脉络。  相似文献   

2.
"线"元素的艺术自人类处于文化初期就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发明,它的发生与发展是人类把握世界的认知与体悟。线是图像的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抽象化表达的形式。彩陶图式是彩陶纹饰中以线条为主要元素的图形范式。本文尝试对中国彩陶图式中线元素抽象的表现进行分析,从而引出通过线元素的抽象表达所带来的贯穿古今艺术观照下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3.
李少晨  朱宏轩 《包装工程》2020,41(14):355-362
目的通过对大汶口原始造物文化的研究,发现其对现代设计观念、特点以及生成规律的影响。方法以大汶口彩陶纹饰图案为研究对象,简述美学与大汶口彩陶的发展历程,对其文化理论、彩陶纹饰设计观念与美学关系进行梳理来研究彩陶中蕴含的美学特征,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对相关彩陶纹饰个案研究进行归纳,从纹饰形态演变、形制例析、现代设计应用例析等角度,聚焦其所涵盖的现代设计方法与传统造物文化之间的设计理念,从图案分析到设计实践,以加强当代设计作品的深度与内涵。结果得出彩陶纹饰中蕴含的美学特征与设计观念两个层面对当代设计的启迪与影响。结论传统纹饰符号具有丰富的美学意义,将有价值的资源融合在视觉传达设计方法的大量创意中的行为是对原生符号的再设计,用原生符号提炼、丰富核心价值,传播传统造物文化的延续与创新,以满足当代设计文化对原生文明的回顾与追寻。  相似文献   

4.
邓红霞 《包装工程》2013,34(2):9-13
从设计艺术学的角度分析了马家窑彩陶纹饰的构成特征,并论述了马家窑彩陶纹饰的平面构成形式以及色彩构成特点。结合马家窑彩陶纹饰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总结出了现代平面设计中民族元素的回归意识。  相似文献   

5.
宗立成  尹夏清 《包装工程》2020,41(18):378-383
目的 中国是世界上彩陶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彩陶历史悠久,形成了以彩陶为代表的早期中国文化圈,研究史前彩陶的艺术形式,彩陶艺术的审美意象,构建彩陶文化的设计学研究基本体系。方法 以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历史遗迹和文献资料为基础,运用设计学中的设计思维、考古学中的类型学、社会学中的实验研究和历史学中的文献分析等理论与方法,研究史前彩陶造物设计的艺术形式和彩陶艺术所体现的审美意象。结论 史前彩陶发展历史悠久,中国史前彩陶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为代表,彩陶艺术形式由造型和纹饰两部分构成,彩陶艺术的审美意象由象形纹饰的形象创造和几何纹饰的构图韵律所体现,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的基本文化形态、社会组织、生活形态及人文面貌,呈现出中华民族的早期意识精神。  相似文献   

6.
苏振文  鹿熙军 《包装工程》2023,44(12):240-249
目的 探究大河村彩陶元素应用于现代文创设计的创新设计方法,活化大河村彩陶文化的传承路径。方法 首先通过对大河村彩陶艺术特征的分析,筛选并提取出最具大河村特色的视觉元素;其次运用形状文法对提取的纹样元素进行纹样衍生设计;最后运用叠加法完成图案骨架结构的创新设计,并结合大河村彩陶中色彩、构图、器型等视觉元素完成创新图形设计。结论 运用形状文法、图案骨架设计的方式,对大河村彩陶元素进行创新设计,并与现代文创设计相融合,拓展了大河村彩陶的视觉形态,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平面化的传统纹样为现代设计提供了大量的设计元素与创作源泉,对传统纹样的继承发扬已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设计思路与手段,其积极的影响与作用是绝对不可忽视的.彩陶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不仅有学术方面的意义,也有现实运用的价值[1].现今,彩陶更多地作为观赏性的艺术品被陈列于博物馆中,作品周转于文物交易市场之间,彩陶艺术的研究仍然局限于具体纹饰图案的辨析和含义的猜测上.而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继承彩陶艺术价值、应用其纹饰造型特征的现代艺术作品却并不多见.上述现象都忽视了创作彩陶的根本目的——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生活器物.  相似文献   

8.
纹饰在产品设计中的情感特征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著 《包装工程》2016,37(12):129-133
目的对产品造型中的纹饰符号特性、纹饰与产品商业价值的实现、纹饰与民族文化传播进行分析。方法以产品造型的纹饰构成元素特性为基础,通过纹饰符号情感特性的分析,对产品纹饰符号承载人文情感、传递特定文化价值及有效促使产品商业价值实现进行研究。结论通过纹饰与产品造型相互依存关系的理解、基于纹饰传统视觉文化创新发展途径的思考、基于纹饰的文化传播与产品商业价值实现的相互促进关系判别可知,产品造型中的优秀纹饰符号能在强化消费者情感认同的同时促进商业消费行为的达成,并且,在产品以消费形式被广泛传播的同时,依附于纹饰符号的文化现象也得到了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9.
半坡彩陶三角图案的再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伟伟  魏婷 《包装工程》2018,39(8):42-46
目的半坡彩陶纹饰种类丰富,设计感突出,对点、线、面的构成应用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对三角图案的运用尤为广泛。研究半坡彩陶三角图案的构成规律,提取其设计因子,进行图案的重新构成,并应用在半坡文化衫设计中,通过设计将传统纹样进行规范化、统一化,实现对地域特色文化的优化及传承。方法通过卡片分类法及个案研究法进行彩陶纹样的整理归类,筛选典型特征元素,获取有效设计信息。结合形状文法进行图案再设计,使新生成的图案既继承半坡彩陶纹样结构简单、重复性强的设计风格,同时又具有现代设计简约、时尚的韵味,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结论通过分析传统纹样的形式语言特征,帮助文化创意设计高效、准确地进行。通过对半坡三角图案的设计应用,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及可用性。  相似文献   

10.
徐晴 《包装世界》2010,(3):108-109
中国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是我国原始彩陶走向成熟的阶段,它的纹饰、色彩、造型等构成元素,在组合构成上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和象征意义。本文从构成角度上论述组合形式已经形成的装饰美感。  相似文献   

11.
涂雨潇  李正 《包装工程》2023,44(20):336-345
目的 梳理清代挽袖中寿纹饰元素的资料和实物,使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方法 以苏州大学博物馆、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展出的清代挽袖藏品实物为研究样本,结合文献研究法和图像分析法,对寿纹饰元素中的寿字纹饰和寿意纹饰分别进行论证,剖析其中的造型形式、构建方式,探讨寿纹饰元素所隐喻的文化内涵。结论 清代挽袖中的寿纹饰元素从根本上是人们借物抒情的设计载体,是集吉祥纹样与文化为一体的装饰符号产物,有助于寿文化的传播。清代挽袖中寿纹饰元素的构建方式趣味多元,巧妙地将纹样的形式、内容,以及文化融合于其中。挽袖中的寿文化内涵是华夏民族人伦亲情的一种表现,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践行当今崇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马家窑彩陶纹样众多,纹样精美,其中以菱形纹为典型代表。通过对马家窑彩陶纹样的视觉元素的平面构成分析,结合马家窑彩陶菱形纹样进行提取创新设计,将其应用到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使现代文创产品既有历史意蕴,地域特色,又有现代时尚美感。  相似文献   

13.
视觉图式的设计不断地超越既定规范和现有逻辑,是可能性和想象力生长的载体。它一方面为现实视觉生活找寻精神皈依,另一方面为未来的视觉图式设计提供梦想的方向和形态。而视觉图式设计中的繁简之争由来已久,无论支持还是反对,“繁简之争”俨然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彭敏 《包装与设计》2015,(2):101-103
一、马家窑彩陶的典型纹样 马家窑文化彩陶,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的部分地区,距今5800年到4000年,有着自己独具一格的特色、自成体系的风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彩陶文化圈,在时间上大约延续了一千多年.[1]其彩陶器型多样、造型优美、纹饰繁复、线条流畅、构图奇特,代表了中国彩陶的最高艺术成就和审美趣味.马家窑彩陶的纹样由点、圆、线为特征的几何纹和蛙纹、鱼纹、人形纹为代表的象形类组成.[2]一般在器物外表遍体施彩,且多用黑线构成复杂的纹案,或以长短线和弧线构成的几何图案,绘制幅面较大.下面主要列举三种纹样:  相似文献   

15.
叶莉  李聪慧  刘瑶 《包装工程》2020,41(10):331-336
目的以剑川白族的民族文化艺术环境为背景,通过运用图式语言理论,对剑川木雕装饰纹样进行图式语言提取与分析,揭示图式语言与传统纹样的对应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从剑川木雕装饰纹样的分类入手,结合实地考察,对其艺术形态进行梳理,分别从共性图式和特性图式两个方面,剖析剑川木雕装饰纹样图式语言的特征。一方面通过图式的概括性特征分析,对木雕纹样的创作题材和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分类描述与梳理;另一方面基于图式的规律性、指向性、多维性和跨文化性特征,对传统视觉语言的构成元素和元素所构成的认知图式和审美图式的内在规律,进行分析和解读。结论不仅对特性图式的单个符号到整体布局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而且提出了共性图式隐藏的内在秩序和规律性问题,为民族纹样传承和创新,提供研究思路和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行健 《绿色包装》2024,(4):108-112
莒县过门笺是日照莒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重要组成成分,更是民间百姓美好愿望的现实载体。其独特的视觉元素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与乡土气息,若将其与包装设计相结合,可以赋予包装更为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新颖的视觉形象。本文以莒县过门笺为研究对象,从结构、构图、色彩、纹饰的角度对莒县过门笺的视觉元素进行分析,探究将其与现代包装设计进行创新结合的设计方式,在提升用户文化自信的同时,进一步传承与激活莒地文化,并期望为民间传统艺术融入包装设计提供一定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中华历史文明的进程中,每个部落都有属于自己的图腾,这些图腾代表了部落人民与氏族先祖之间的血缘关系,也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纽带,图腾的形象可能是动物,也可能是植物,但都是一种神灵化的形象。本文聚焦中国传统鸟纹形象中的古蜀神鸟图腾形象,梳理其起源及发展脉络,窥探其形象背后的文化底蕴,厘清其在中国鸟形崇拜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创新的作用。文中以营盘山彩陶,三星堆青铜神树、青铜大鸟头和金沙太阳神鸟金箔,汉代砖画为研究起点,结合古籍、文献、图解和实物证据,对古蜀神鸟图腾的起源、主要功能、文化内涵等进行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古蜀神鸟图腾的造型特点和表现手法,并根据视觉元素的内涵寓意来进行造型元素分类整合。通过案例分析对比传统鸟形纹及古蜀神鸟纹在现代视觉传达计中的应用现状,总结其应用规律并对古蜀神鸟图腾形象进行解构再创作的设计创作实践。对古蜀神鸟图腾视觉元素进行分析,同时对神鸟崇拜文化进行对比研究,这对于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古蜀地域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古蜀地部落之间文化的融合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进行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实践时将这些元素根据主题思想进行解构重组,赋予现代设计作品民族文化的血液,可使其成为能承载区域文化传播、历史文化传承的优秀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18.
陈萍 《上海包装》2023,(7):49-51
彩陶是史前艺术的优秀代表,甘肃马家窑彩陶器物类型众多、造型精美、纹样细致,充分展示出我国彩陶文化发展达到鼎盛时期的风貌,但是当前对彩陶的开发方式较少,其文创设计形式的丰富度还有待挖掘。对马家窑彩陶文创产品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马家窑彩陶中的蛙纹图案为切入点,对其视觉元素提炼和再设计的方法进行总结,探寻蛙纹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和发展,旨在更好地传承彩陶文化,加大彩陶文化的传播力度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论竹包装传统文化国际化的视觉传达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立维 《包装学报》2011,3(1):72-76
汉民族竹文化传统属性根深蒂固。竹是汉民族人品、道德、修养、情操、风格和气节最常用喻体,竹包装是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质朴生活、勤俭节约、不事奢华观念的体现。在传统的包装文化美学思想里,竹包装材质的选择和设计理念融合了设计美学、艺术心理学、认知科学以及文字学的研究成果,人们可以很轻松地制造受众易于接受的竹包装视觉和心理认同的审美意象。包装研究不能只限于包装用材本身,而应超越材料,生成并传达出中国地方性竹包装文化的国际化取向,通过原生态竹包装凸显传统文化视觉元素,彰显原生态竹包装民族文化的国际化视觉传达新思维。采用民族文化图案纹饰、民族文化字体、民族文化色彩的视觉传达设计,以实现传统竹包装文化视觉传达设计国际化。  相似文献   

20.
最早由康德提出的“图式”,是现代西方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重要概念,康德把图式看作是“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种技术,一种技巧。在艺术设计及视觉传达设计中,图式可以指一种类型或风格或作为集体性样式的范式。标志设计就是一种寻找图式和创造图式的过程,因标志承载大众信息传达的任务,其设计过程中,寻找和创造图式的特征较之其它艺术就更加明显。因为,人怎么观看和看到什么实际上深受其社会文化制约,要在社会化的人群中通过标志图形传递概念,是绝不可能离开人们所熟知的图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