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更新制度建设是转型发展新阶段城市更新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主要从城市更新本质内涵和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城市更新制度建设的背景形势,剖析了当前我国城市更新制度建设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基于城市更新本质内涵和国际先进经验,提出了制定更长远与更综合的更新治理目标、加强全面系统且协调的更新制度建设、体现...  相似文献   

2.
传统城市更新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主导下的城市土地再开发行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保证了强制性产权变更更新模式的推行,并因其在公益界定、程序规范和补偿机制方面的缺陷造成城市更新利益分配结构的失衡。在《拆迁条例》修订的背景下,结合城市更新运行机制,探讨城市更新制度创新的基本要点,包括公益限定、程序正义和公平补偿等基本原则。进而指出制度创新的关键在于更新过程中利益的分配与还原,应围绕城市更新政策制定和执行建构一个平等博弈的平台,使得政府、市场和居民等多元主体能够通过多方反复博弈实现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3.
4.
5.
林强 《城市规划》2017,(11):52-55,71
城市更新是盘活存量用地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深圳市为例,通过与政府主导旧城改造的政策比较,分析深圳城市更新政策的制度优势。同时,剖析了城市更新政策的制度短板,包括对法定图则空间资源配置的影响、对规划管理带来的挑战、以及对局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最后,从加强城市更新规划评估、健全城市更新容积率管理、改进城市更新地价规则等方面提出完善城市更新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昕 《规划师》2010,26(11)
城市更新年度计划是深圳城市更新规划计划管理体制构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深圳城市更新年度计划的编制构建了以城市更新单元为核心、以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制定计划为龙头、以更新项目实施计划为协调工具的新计划机制,进一步强化了城市更新管理中的计划引导与统筹职能,是针对城市更新规划和实施特点的重要制度转变。  相似文献   

7.
近期广州市正式设置了全国首个城市更新局,以此为背景和契因,借鉴英国、新加坡和香港的相关经验,讨论了城市更新机构的属性及其职责和权利.通过对定量建设用地前提下建筑开发量具有增量、减量以及不变三种情况的分析,认识到城市更新就是提升建成环境综合容量的过程.随后,对广州“三旧”改造的优点和缺陷进行了总结,认为其优点在于实施了有效的土地整理并积累了协作经验,而缺陷是实施中权责不清晰、规划中目标不系统及执行中利益不均衡.然后,归纳出城市更新的目标是强调原有建成环境改善的同时不减损原权利主体的权益,注重公平兼顾效率,并追求更优综合容量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明确城市更新的基本职责是维育建成环境,拓展职责是协调城市再开发.城市更新是一项社会过程属性显著的公共管理行为,需要通过地方立法赋予其必要的执行优先权和部分行政许可权,并需要建立有效的社会协同平台,作为城市更新成为城市新常态的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8.
袁晶  陈维安 《住宅科技》2020,(12):41-45
文章基于城市更新理论,以上海沪西工人文化宫及其周边场地为研究对象,明确此类历史建成环境的定义,探究、梳理其在生态环境、社会效益及文化传承三方面的保护意义与更新价值。同时,从空间肌理、文化节点、环境优化、功能重置、交通组织、建筑景观一体化、文化传承的角度,对沪西工人文化宫这一历史建成环境提出七大针对性的保护与更新策略,以期为类似的保护与更新实践提供可操作的策略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11.
中国城市规划制度创新试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洪 《城市规划》2004,28(12):37-40
研究和分析了新中国城市规划制度体系与制度安排的现状、特征、发展历史与主要思想理论渊源及其变革与演进,分析、总结和评估了新中国城市规划制度创新的主要活动及成果,提出了近中期中国城市规划制度创新的若干选择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城市规划的制度环境及其创新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张京祥 《城市规划》2001,25(9):21-25
从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两个角度 ,剖析了中国城市规划发展中的种种体制性矛盾 ,预测了新世纪中国制度环境发展的总体趋势 ,并进而从五个方面概要阐述了作者对中国城市规划制度环境创新的总体建议。最后指出城市规划制度创新的重要性与长期性 ,需要社会整体环境的改良 ,更需要规划师们积极主动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地区的行政区划体制创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汪宇明 《城市规划》2002,26(6):22-25
大批建制市的崛起是中国城市化最显著成就之一。中国的城市绝大多数是城乡合治型的广域型行政区。城市建制与行政隶属关系转型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为此 ,中国城市行政区划管理体制需要创新 ,以促进中国城乡社会结构转型 ,全面提高城市化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宏观调控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燕菁 《城市规划》2004,28(9):11-21
从城市制度的角度出发,在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重新解释了市场条件下,城市政府和消费者的行为。认为房地产制度的改革是解释目前经济过热的核心线索,抑制房地产价格上涨速度应当成为此次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制度创新抑制局部经济过热的具体对策:通过引入土地准备金和支付足够的赔偿,校正低估的供给成本;通过引入财产税校正低估的需求成本;通过城市结构调整增加有效区位供给,减缓需求与供给速度差形成的虚假的市场价格信号。笔者认为,城市制度的创新是形成真实市场信号和合理市场行为的关键,新的发展观乃是合理制度诱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城市复兴中的城市设计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吴晨 《城市规划》2003,27(3):58-62
在城市复兴 (UrbanRe generation)的理论框架下对有关城市设计的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从基本的概念入手 ,对城市设计在城市复兴中的重要作用 ,城市设计的要素 ,国家城市设计框架 ,城市设计的评估与管理 ,城市设计与空间总体规划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城市复兴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吴晨 《世界建筑》2002,(12):72-78
本文对近年来发生在英国及欧洲大陆的一场深刻的城市革命--“城市复兴”(urban regeneration)的理论框架进行了全面而概括的探索与分析,以期能够唤起中国城市规划,建筑及园林领域有识之士对西主这一重要理论思潮的重视与研究,同时提出问题,如何将其与“人居环境科学”相融合,并最终在我国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17.
“织补城市”思想引导下的株洲旧城更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城市功能结构的提升,"退二进三"已成为株洲旧城发展的重要方面。文章首先在理论上阐述了"织补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和基本原则,然后结合株洲旧城改造和整治的实践,在生态、用地与产业、公共设施、交通、形态肌理和特色环境、社会结构等方面,系统地提出了株洲旧城织补的规划战略和控制内容。  相似文献   

18.
城市复兴中的合作伙伴组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晨 《城市规划》2004,28(8):79-83
较为全面地阐述与分析了“城市复兴”理论框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合作伙伴组织的概念、组织模式等诸多要素,对于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场城市运动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提高人民福祉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的。城镇风貌是城镇特色的最主要体现之一,是城镇的软实力,传承和塑造城镇特色风貌是惠及广大市民的民生工程,是改善人居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美丽中国的重要任务和本质要求。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城镇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也不乏优秀的特色传统风貌趋于消失,新生的城镇风貌单调、雷同,缺乏文化品味和活力,甚至人地关系混乱、不和谐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吴欣 《当代建筑》2021,(10):127-130
在基于历史文化价值进行的城市更新中,城市的价值远不仅仅是土地价值,还有对其所承载的集体记忆与场所精神的传承,以及对历史城市景观的延续.设计师应兼顾城市空间、生活方式、场所精神、集体记忆等物质及精神层面的集成式转型,将城市更新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整合,有序推进,有机演进,重塑生活场景及城市记忆,实现建成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可持续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