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大庆曲流河储层为例,选择指示克里金方法、序贯指示建模方法及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进行曲流河储层建模的比较研究。通过比较决定河流相的储层建模的优选方法,更好的服务于油田生产。从建立的模型效果看,指示克里金方法建立的模型砂体连片性最好,但存在明显的平滑效应,表现在泥岩分布面积小,呈"牛眼"状分布;序贯指示建模建立的砂体模型较有效地克服了平滑效应,弱化了泥岩分布的"牛眼"状特征,但砂体连续性最差;而多点地质统计学则较好地反应了砂体的连续性,体现了河流的分布特征,同时避免了平滑效应,建立的模型最为客观和准确。研究为河流相储层建模方法选择提供了依据,为实际油藏建立了高精度的储层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2.
以往三角洲沉积储层地质模型的实现过程多是强调某一种建模方法的使用。文中以渤海某油田为例,综合应用地震及井点信息,探讨了将确定性地质建模与随机地质建模两种方法、相模型与属性模型两种模型相结合建立三角洲沉积砂体骨架模型及储层属性地质模型的方法。使用确定性建模手段可以刻画出那些基于地震反演资料识别、把握程度相对较高、规模相对较大的砂体;应用序贯指示随机模拟方法可以表征规模小、具随机分布特征的砂体;以砂体单元为对象、井参数为约束、地震反演属性体为趋势,应用随机模拟方法实现的储层属性地质模型,能够更客观地反映砂体内部的非均质程度。合理使用各种储层地质建模技术,可以获得更接近实际的地质模型,从而为油田开发方案编制、调整,开发效果预测,以及油田开发潜力与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指示主成分模拟建立分流河道砂体相模型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指示主成分模拟是在提取不连续变量主成分的基础上,采用序贯指示方法模拟岩相、沉积微相的分布.该方法具有快速、实用的特点,并使用了更多的包含在原始数据中的信息.以储层地质知识库为基础,采用指示主成分模拟方法建立了研究区内萨Ⅱ7+8单元微相三维空间分布模型.与以往研究二维微相制图结果相比较,所建立的三维微相分布模型较好地揭示出河流相储层按上、中、下3套砂体及砂体空间分布的变化规律.充分说明了三维建模在揭示砂体空间非均质性方面的巨大优势,对于指导目前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储层精细描述和潜力分析研究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地质建模可以定量、直观地展示储层三维物性参数及几何形态,提高井间物性的内插精度,从而提高储层精细描述的精确度。苏里格气田东区Z30区块储层发育于河流相,砂体横向变化快,储层预测难度较大,故利用Petrel软件,以钻井数据为基准,按照点-面-体的建模步骤建立Z30区块构造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测井解释单井相数据为基准,采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构建了沉积微相模型;并以相控建模技术为指导,采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建立了储层属性模型。储层建模研究为准确评价储层性质及潜  相似文献   

5.
�³�����ɳϪ�����������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油气田勘探评价和开发阶段,储层研究以建立定量的三维储层地质模型为目标,这是油气勘探开发深入发展的要求,也是储层研究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体现。油气藏描述的最终结果是油气藏地质模型,其核心是储层的地质模型,广义的储层模型包括构造模型、储层属性分布模型及流体分布模型,故应用地质、地震、测井、试井等资料建立广义的储层模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油气藏描述。在川西新场气田沙溪庙气藏的储层随机建模中,对非连续的类型变量(岩性)和连续的随机变量(储层参数),分别采用了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和序贯高斯模拟方法。首先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求得砂体的空间展布,然后将泥岩范围屏蔽掉,只在砂岩范围内采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对孔、渗、饱等参数进行模拟。应用Jason软件中的随机建模工具,建立了新场气田沙溪庙气藏储层定量的三维储层参数模型,实现了油气勘探开发深入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储层研究向更高阶段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大庆长垣X56区块为例,通过综合利用多种地震属性、地质、测井、岩心以及动态信息,提出了一种在密井网条件下应用多种地震属性进行井间储层预测、沉积微相研究及储层建模新思路:首先采用井属性提取与聚类分析技术,建立地震参数与储层砂体厚度参数之间的转换关系式,通过井、震结合开展沉积微相研究;然后利用变差函数分析工具进行空间结构性分析,采用二维趋势约束的序贯指示模拟算法,将从沉积相图中提取的相带边界作为量化约束条件参与建模过程;最终建立一套由动态生产数据验证的完全定量化的三维储层地质模型。研究实例表明,三维储层地质模型在纵向上指示了岩心、测井信息反映的储层垂向变化特征,在平面上反映了地震数据的连续性信息,使得平面沉积微相展布研究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7.
针对因常规建模方法无法精准描述厚层油藏隔夹层展布,从而制约剩余油预测和开发方案制定的问题,利用钻井高分辨率的地质信息,提出了一种厚层油藏隔夹层建模新技术。以赵凹油田安棚主体区核三段Ⅳ油组2小层为例,通过调整砂泥岩分层层位,以砂岩顶底界面作为新的分层层位,刻画砂体隔夹层分布;采用赋值与序贯指示结合的"相"约束"相"的方法,建立隔夹层展布的三维地质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相控参数建模技术建立的物性分布模型,与水下扇沉积的储层物性特征吻合程度较高,能够客观地反映储层隔夹层的空间展布,为后续油藏工程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用多种随机建模方法综合预测储层微相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提出了将多种随机建模方法综合预测储层微相的新方法.该方法是利用基于目标的方法较好地再现了简单几何形态目标分布的特点;基于象元的方法再现了复杂空间展布目标的特点.建立了反映实际储层微相分布的高精度储层地质模型,给出了具体建模流程.以濮城油田水下扇储层为例,将基于目标的储层目标层次建模方法与基于象元的序贯指示建模方法相结合,从而获得濮城油田沙三中亚段微相储层地质模型.模拟结果检验表明,建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油藏模型精确度要求的不断提高,运用可掌控的约束条件,在常规建模流程的基础上,采用多级相控建模技术,以储层地质数据库为基础,建立沉积微相模型。在其严格约束下,采用序贯指示算法建立岩相模型,再用优选出的岩相模型约束,建立储层属性模型。多级相控建模技术,提高建模精度,减少随机建模的不确定性,较精准地刻画储层砂体内部非均质性,为油藏开发方案设计提供更好的地质模型,实现井间储层多学科一体化、三维定量化及可视化预测[1]。  相似文献   

10.
水平井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采油技术。水平井开发的技术关键之一是建立油气藏的精细三维地质模型,据此可以确定明确的地质目标,设计合理的钻井轨迹。在精细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过程中,首先以构造解释成果为基础建立地层格架,然后结合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成果和相控建模的思路,利用序贯指示模拟等随机建模方法进行油气藏的属性建模。在大庆T4油田应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建立了T48-L121井区的精细地质模型,精细刻画了5m厚度砂体的空间展布,并以此为依据,完成了水平井轨迹的设计,在高含水油区获得了较高的产能。  相似文献   

11.
水平井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采油技术.水平井开发的技术关键之一是建立油气藏的精细三维地质模型,据此可以确定明确的地质目标,设计合理的钻井轨迹.在精细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过程中,首先以构造解释成果为基础建立地层格架,然后结合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成果和相控建模的思路,利用序贯指示模拟等随机建模方法进行油气藏的属性建模.在大庆T4油田应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建立了T48-L121井区的精细地质模型,精细刻画了5 m厚度砂体的空间展布,并以此为依据,完成了水平井轨迹的设计,在高含水油区获得了较高的产能.  相似文献   

12.
储层三维地质模型可以定量地表征储层的空间几何形态及物性特征,是反映地质特征三维空间变化与分布的数字化模型。采用地质条件约束下的随机建模方法建立杏树岗油田X4区西部三维地质模型。综合利用地质、地震和测井资料建立构造模型;用地质研究的沉积相图采用确定性建模的方法建立储层微相模型;按相控建模的思路,优选球型变差函数模型,以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对研究区储层参数进行模拟,建立储层参数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杏树岗油田X4区西部三维地质模型与实际地质情况符合较好,为油田开发调整、后期开发方案编制、挖潜剩余油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丘陵油田三间房下油组储层砂体和滦平露头砂体在沉积特征方面具有很好的相似性,可将露头地质知识库的相关信息应用在油田研究中.通过地质研究,将油田砂体沉积微相进行组合并与露头砂体微相间建立对应关系,然后借助露头砂体的小尺度变异特征和通过油田储层得到大尺度变异特征求取合成的变差函数,此函数反映了露头和油田砂体的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用序贯指示模拟对油田进行井间预测,抽稀检验结果表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钻遇率较高,随机模拟20个实现的平均符合率为89%;河口坝和前缘砂符合率稍低,符合率为72%,但通过调整变差函数参数和模型,符合率明显提高.作为对比,仅用丘陵油田得到的长程变异特征进行序贯指示模拟,砂体平均钻遇率为58%.上述结果表明,露头地质知识库用于密井网区储层砂体井间预测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元坝长兴组礁滩相气藏概率体约束地质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盆地元坝长兴组气藏礁滩相储层岩相类型多样,生物礁和生屑呈离散分布,储层及物性参数非均质性强,储层构型特殊,气水关系复杂,现有建模方法难以精细表征礁滩相内部储层非均质性,不能满足气藏开发生产需求。通过对礁滩相气藏地质、物探、测井及生产动态等多学科资料研究,提出以地质模式为指导,采用礁滩相储层构型、地质及地震概率体等多信息协同约束的建模思路,分级相控-序贯指示随机模拟方法建立生物礁、生屑滩储层相模型;采用相控-序贯高斯随机模拟方法建立属性参数模型。该方法建立的模型,精细表征了礁滩相储层内部结构及属性参数非均质性特征,刻画了生物礁、生屑滩储层及属性参数的三维空间分布,为气藏的高效开发奠定了坚实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槽T27井区为砂砾岩储层,砂砾体分布复杂,沉积类型多样,非均质性严重。油气分布明显受沉积相控制,不同相带储层物性差异较大。为了建立符合实际地质情况的储层三维地质模型,刻画储层非均质性,采用了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该区的相模型。并在相控建模的基础上,采用序贯高斯模拟法确定储层属性模型,为油田下一步开发调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储层地质建模策略及其技术方法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层的三维定量地质模型可以反映储层地质属性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为油藏开发提供地质依据。针对西部某油藏实际地质情况,提出地质建模的具体技术思路。在分析层次性建模策略在地质建模中的应用基础上,通过变差函数等数学工具,求取能够反映地质属性变量空间非均质特性和用于控制后期属性参数建模的变程参数;通过对比分析采用不同的微相划分和归并方案后的相控建模效果。确定出既能控制和影响砂体发育又能最大程度体现相控建模效果的相划分原则;通过协克里金(Co—kriging)等确定性建模方法和序贯高斯模拟(SGS)等随机建模方法相结合,最终得到该油藏的构造模型、地层格架模型、沉积相模型、储层参数模型;针对不确定性的多个随机建模实现提出地质概念模型对比、统计特征对比、抽稀检验和地质储量概率分布等模型验证方法,证实研究中所采用的地质建模方法和技术思路的准确性以及所建地质模型具有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7.
风城油田重18井区八道湾组油藏为一典型非均质性较强的砂砾岩稠油油藏,目前,无论是基于单一沉积微相建模技术,还是基于单一岩石相建模技术,均无法在细致刻画储层内部各类岩石空间分布的同时,又保证其砂体展布符合地质规律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笔者以风城油田重18井区八道湾组油藏为例,利用实际测井、岩心及物性分析资料,以单井沉积微相与岩石相划分为基础,建立能够表征沉积微相及岩石相分布的联合相类型,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对各相变差函数的调节,建立联合相地质模型。该相模型具有既符合沉积微相地质认识,又能表征岩石相空间变化的优势,对非均质性较强的储层刻画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利用序贯高斯算法,建立储层的属性模型,最后进行地质储量拟合。通过模型的质量检验,验证模型可靠后,进而验证该方法能够用于非均质性砂砾岩特殊稠油油藏的三维地质建模,并且模型能够为水平井井轨迹设计提供依据,为后期油藏动态管理以及稠油注气扩散过程的数值模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油田开发后期储集层沉积微相描述重点在于搞清井间的砂体连通情况、隔夹层分布及延伸关系。以长垣油田B区为研究对象,该区属于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储集层类型极其复杂。虽然经过多年的地质认识,但对于井间的砂体连通状况还不清楚,利用确定性建模、基于目标的随机模拟算法、基于象元的序贯指示模拟算法、多点地质统计学模拟方法进行储集层模拟,并对模拟结果对比分析得出确定性建模与序贯指示模拟结合,既体现合理的地质认识,又能反应储集层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是镇原油田的一个重要勘探层位。由于所获得的钻井资料不多,不同微相的储层物性差别大等特点,为了提高随机建模的精度,降低模拟实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提出了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结合测井、岩心资料,在沉积微相控制下的(相控)储层建模方法。首先,运用序贯指示模拟法实现能够表征储层非均质性的沉积微相模型;在沉积微相模型建立好后,进行相控物性参数建模,分小层分微相统计各物性参数的分布特征;然后利用序贯高斯模拟法分别进行模拟,建立研究区的孔隙度模型、渗透率模型和含油饱和度模型等。结果证明此方法建立的模型效果较好,客观反映了地质实际情况,为镇原油田下一步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基于目标随机模拟方法建立鄂尔多斯盆地川口西南区长61层沉积模式。将该沉积模式作为训练图像,利用多点地质统计随机模拟方法建立该区的沉积微相三维地质模型,并与序贯指示模拟建立的沉积微相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序贯指示模拟得到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连续性差,各沉积微相零星分布;多点地质统计模拟能够稳定呈现沉积微相间的平面分布特征及空间叠置关系,该方法建立的模型更加符合地质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