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质细泥在煤泥浮选中的过程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开滦矿区高灰难选煤泥试样进行浮选速度试验,对其5个精煤产品和高灰细粒级产品进行了粒度分析和密度分析,运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精煤产品的矿物形貌。结果表明:细泥污染存在于整个浮选过程中,J1,J2,J3,J4和J5五个子过程的高灰细泥占原煤的比例接近,但占各产品的比例逐渐升高;随着浮选的进行,高灰细泥(灰分>50%)的浮选速度下降,单位时间细泥的作业回收率降低;通过斯托克斯准数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细泥主要是通过机械夹带和在粗粒煤表面罩盖进入精煤产品。  相似文献   

2.
针对细粒级含量高的高灰难选煤泥,为考察0.074mm粒级微细粒的浮选选择性情况,对细粒煤泥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分步释放试验分析及浮选速度分析,并对不同细泥含量的煤泥进行了浮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细泥在浮选过程中对精煤质量产生了很大影响,细泥含量越大,其可燃体回收率越低,且精煤灰分越高,分析认为细粒煤质量小、尺寸小、捕收剂分散性差是造成细泥选择性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针对广西高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巴里选矿厂细泥系统高硫高泥微细粒锡石矿泥难分离、富集比低的特点,进行了微细粒锡石矿泥选矿工艺研究.通过流程方案分析,确定了采用浮选脱硫脱泥—浮选锡—离心重选的原则工艺流程.采用NY捕收剂(混合改性羟肟酸,黄药与少量起泡剂复配)进行脱硫脱泥浮选,ZY捕收剂(混合羟肟酸与脂肪酸类复配)浮选锡,S...  相似文献   

4.
介绍电泳法清除泥浆中钻屑微粒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影响因素,并初步分析了这些因素对泥浆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电压、极距、非带电微粒和时间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大吉山钨业钨细泥回收工艺特点,离心选矿机是钨细泥回收工艺的关键设备。通过对离心选矿机进行更新改造,成功将SLon离心选矿机用于工业生产,可以提高浮选入选品位,减少浮选给矿量,提高全流程的钨回收率和增加资源利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磊  吕力行 《矿冶》2015,24(1):15-17
井下采空区利用细颗粒尾砂充填,细颗粒尾砂往往在充填体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细泥层,细泥隔水层阻止了充填体表面上方的澄清水往下渗透,影响了充填体的质量。通过充填尾砂细颗粒在井下采空区的沉降模型,以及其在充填体表面形成细泥隔水层的机理的研究,利用絮凝剂可以抑制充填体表面细泥隔水层的形成,不同的絮凝剂有不同的效果,从经济和效果上考虑,选用明矾作为絮凝剂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7.
针对细粒级含量高的高灰难选煤泥,研究采用抑制剂和分散剂来改善浮选过程中高灰细泥对精煤的污染,通过不同药剂与煤样作用后的接触角、浮选指标及浮选产品的表面电位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抑制剂和分散剂可以改善浮选效果,在相同分选条件下,六偏磷酸钠作为分散剂的分选指标优于抑制剂淀粉和水玻璃,当六偏磷酸钠用量为1 500g/t,煤油用量为370g/t,起泡剂GF用量为150g/t时,精煤产率为57.69%,精煤灰分为12.04%;抑制剂和分散剂的添加,加大了精煤和尾煤之间表面电位绝对值的差值。  相似文献   

8.
选择性疏水絮凝法分选平果铝拜耳法赤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果铝拜耳法赤泥是一种宝贵的二次资源。本研究是在平果赤泥中添加油酸和煤油乳化液,使其中的微细粒弱磁性赤铁矿选择性疏水絮凝,形成大的絮团,达到用强磁选将赤铁矿有效分离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与相同条件下的常规磁选相比,该法可有效地回收平果赤泥中的微细粒赤铁矿,获得较好的分选效率。  相似文献   

9.
深海富稀土底泥是一种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稀土资源,然而,该类型资源的稀土赋存状态仍不十分明确。本文对西太平洋某地深海底泥开展了系统的矿物学研究,研究表明,稀土在深海底泥中主要的赋存矿物为磷酸盐矿物,包括磷灰石、独居石和磷钇矿等。但海底沉积物组成矿物粒度细小,加之磷酸盐类矿物本身粒度细小,导致其选矿分选的难度较大。因此,建议采用合理的方式将深海底泥中的组成矿物形成团聚,在原组成物的基础上长大呈粒,这也许是未来海底矿产资源利用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含量细泥对承德某硫化铜矿选矿指标的不利影响,对该铜矿石分选的脱泥方法及泥的处理方式进行了探索试验。通过加入起泡剂的浮选脱泥、物理脱泥、两段泥混合处理和两段泥单独处理的对比试验,确定的工艺流程为先采用一段粗磨后加入起泡剂的浮选脱泥,再磨后采用38μm分级的物理脱泥得到第一段泥、第二段难选-38μm的细泥和第二段+38μm脱泥后的颗粒,将3种产物分别处理,得到铜精矿品位18.023%,回收率78.594%。  相似文献   

11.
低温拜耳法赤泥具有颗粒细、渗透性差、胶凝成分含量低等特点,难以单独筑坝;而烧结法赤泥颗粒粗、渗透性较好且胶凝成分含量高;针对低温拜耳法赤泥难以单独筑坝的难题,提出了利用烧结法赤泥与拜耳法赤泥混合自凝干法筑坝的技术方案;测试了两种赤泥的物化性质,并根据各自特点选取烧结法赤泥:拜耳法赤泥混合比例为1:9和2:8分别开展了最...  相似文献   

12.
新集二矿在施工顺槽探放采空区水体钻孔中针对煤柱高应力集中区、软煤层等特点,创造出螺旋叶片导向钻进,压风排渣及使用双聚泥浆法钻进,利用取芯钻进、粉煤泥浆护壁、一次下套管等工艺技术,使特殊条件下顺槽探放水钻孔工作更加简捷、易行。  相似文献   

13.
新疆某国有大型黄金矿山矿石特点为矿体极度破碎、原生泥和次生泥含量高,载金硫化矿浮选分离精度低,部分载金黄铁矿嵌布粒度微细且结晶程度较差,金的高效回收技术难度大。基于矿石工艺矿物学特性,取消原泥砂分选工艺,开发应用“全粒级粗磨粗选-中矿再磨单独选别-再选产品梯级返回”选矿工艺流程,强化泥质脉石高效抑制和载金矿物有效活化,应用泥质脉石抑制剂XJ-12和微细粒载金黄铁矿浮选增效剂AXJ-1,在原矿Au品位2.19g/t条件下,实验室全流程闭路试验获得Au品位30.30g/t、Au回收率86.28%的金精矿,有效降低细泥对浮选的干扰,提高难选目的矿物可浮性,实现了金的高效回收。  相似文献   

14.
绿色勘查已成为现在地质勘查工作的新常态,传统的地质勘查方法已不能满足现阶段绿色勘探的需求。钻井废浆主要通过泥浆池储存,完井后利用罐车将井场泥浆坑中的钻井废浆运至集中坑池固化处理,井场泥浆池使用防渗隔膜防止污染,但隔膜破损常常发生、井场泥浆洒落时有发生;完钻后的泥浆池恢复,多以掩埋为主,池内残留废浆未做进一步处理,重金属往往超标严重,这与绿色勘探背道而驰。本文分析钻井所产生的废物和论述了泥浆精细化处理技术来控制污染的来源,减少废弃物排放,降低环境污染风险,满足绿色勘查的需求,实现钻井清洁化的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解决QD选煤厂煤泥水中微细粒含量多、自然沉降,压滤处理困难的问题,采用接枝共聚反应,在淀粉骨架上引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单体制备的阳离子淀粉改性高分子絮凝剂,能使煤泥水中的细泥颗粒形成较大的絮团而快速沉降,固液分离效果好.试验结果表明,选用此接枝物用量5~15 g/m3,辅以凝聚剂30~50 g/m3进行煤泥水絮凝试验,压滤效果最佳,给煤处理能力达300~350 t/h,滤饼水分的质量分数可控制在26%,滤液浓度低于65 g/L,压滤时间比原来缩短了2/3,与非离子型PAM相比,具有价廉、无毒、絮凝效果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高浓度赤泥颗粒特性和流变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泥组成颗粒细小(d50=13.02 μm)经高压管道输送时表现为一种高浓度、高粘度的膏体状固液两相流。其流变特性的测试表明,旋转粘度计等测试方法不能反应物料在管道中的真实流动状态,其确定的流变参数偏大。为此,基于管流法的测量原理,利用自行研制的加压管式流变试验台,测试了赤泥在几种不同浓度下(60.2%,63.6%,66.8%)的流变特性,得出其本构方程。综合得出赤泥在管道中流动时表现出非牛顿假塑性流体的特性,其稠度系数和流动指数均随浓度的不同而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7.
黑钨细粒精矿浮选除磷、钙的试验与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从工艺矿物学、浮选工艺、选矿药剂等着手,为生产实践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将黑钨细粒精矿除磷除钙后,所得到高质量黑钨细泥精矿,P0.022%,Ca0.35%,其品位完全达到黑钨精矿国标特—Ⅰ—1、特—Ⅰ—2和特—Ⅱ—1的要求。成果推广应用后,年创经济效益30万元,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全尾砂充填在充填体表面往往会形成一层具有一定厚度的细泥层,给生产作业带来诸多不便,作者试验在充填料中加入微量自主开发的尾砂专用絮凝剂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室内试验证明,絮凝剂可以有效地抑制细泥层产生,加快细粒级沉降速度,添加0 005%的絮凝剂可以使沉降速度提高1倍,同时缩短沉降过程所用时间到不加絮凝剂时的1/3。在望儿山金矿现场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而且成本非常低廉。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天宏选煤厂原煤高灰细矸含量高、易泥化,造成粗煤泥分选中出现旋流器组底流夹细、振动弧形筛脱泥效果差等问题,通过分析研究,将大直径旋流器和叠层高频振动细筛共同用于粗煤泥分选工艺,创新粗煤泥分选工艺模式,使粗精煤中高灰细泥含量降低了约11个百分点,该工艺在平煤神马集团各选煤厂得到推广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摘要:通过对梁北选煤厂TBS的各产品分级浮沉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TBS对-0.25mm级高灰细泥基本上不具有分选效果,且高灰细泥主要的去向是TBS溢流,进而得出高灰细泥对分选过的TBS精煤造成污染的结论,如何减少和脱除粗精煤中高灰细泥是保障粗精煤质量的关键。进而梁北选煤厂利用TBS对粗煤泥入料进行选前二次分级,和德瑞克筛对粗精煤进行选后脱泥,使最终的精煤灰分小于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