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大庆长垣扶余杨大城子油层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为寻找更多的后备资源量,在研究了大庆长垣构造演化、沉积特征的基础上,对长垣扶余、杨大城子油层成藏条件进行分析,提出了生油岩、古构造和岩性是控制油气分布的主要因素,认为长垣喇-萨-杏-太构造、高台子构造和葡西南构造的扶杨油层油气主要来自西侧的齐家—古龙凹陷,太南、葡萄花和敖包塔构造的扶杨油层油气来自西侧的齐家—古龙凹陷及三肇凹陷两个方向。杏树岗至葡北是近期提交储量的优选区,预计可提交预测储量约1.3×10~8t,长垣北部喇嘛甸、萨尔图地区西侧是进一步勘探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及齐家—泰康地区的油气地质特征和油气田分布特点,建立了距离序列的GM(1,1)油气田规模预测模型,并根据该模型预测了研究区西部的构造油气总储量及其分布,利用油田规模序列法预测了油气田单体储量及其序列。  相似文献   

3.
付广  周海超 《特种油气藏》2006,13(5):40-43,47
在敖古拉断裂带发育及活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断裂带特征及断移地层岩性特征,预测断裂带中泥质含量,据此对敖古拉断裂带在主要目的层青山口组、姚家组和嫩一、二段内的侧向封闭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该断裂带在青山口组、姚家组和嫩一、二段内对油气均具有良好的侧向封闭性。通过对敖古拉断裂带与齐家-古龙凹陷源岩及油气藏分布关系的研究认为,敖古拉断裂在大庆长垣以西地区油气运聚成藏过程中对齐家-古龙凹陷西运油气的遮挡作用,使油气在断裂带东侧聚集成藏;对齐家-古龙凹陷西运油气的转向和汇聚作用,使断裂带以西的油气呈线状分布。  相似文献   

4.
齐家—泰康地区油气田规模及分布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延防  丛金山 《勘探家》1998,3(3):31-36
本文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及齐家-泰康地区的油气地质特征和油气田分布特点,建立了距离序列的GM(1,1)油气田规模预测模型,并根据该模型预测了研究区西部的构造油气储量及其分布,利用油田规模序列法预测了油气田单体储量及其序列。  相似文献   

5.
2006年笔者曾经采用区带评价方法,即基于珠江口盆地438个未钻圈闭,按照划分的39个评价单元和建立的各单元石油地质模型,预测了各单元的待发现油气田规模、数量及待发现油气资源量。在给出上述评价的主要参数、评价结果和基本结论的基础上,重点就珠江口盆地2006—2009年主要探区勘探结果与4年前的预测一一做了对比。检验结果表明,2006年预测的基本结论与4年来的勘探结果总体上是一致的。通过这一认识、实践的具体事例分析,进一步论述了开展系统的区带法油气资源评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区带评价应该是油公司勘探地质研究的主线。预测一个地质单元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和数量,预测尚未获得商业性油气发现地质单元至少找到一个油气田的概率,并随着勘探进程不断修正已做出的预测,是地质评价的核心问题。最后,还讨论了珠江口盆地油气资源评价中存在的诸如未钻圈闭的落实与数据更新、白云南部丘状异常体评价单元更倾向于含油还是含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和扩展储量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成藏要素空间匹配关系和其对油藏的控制作用得到,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成藏有3个要素:齐家-古龙凹陷青山口组源岩、小幅度构造及岩性圈闭和被断裂沟通的砂体输导通道.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圈闭位于齐家-古龙凹陷青山口组源岩区侧上方,主要由4条输导通道沟通:第1条输导通道从齐家凹陷经泰康至富拉尔基;第2条输导通道从古龙凹陷经白音诺勒至二站、阿拉新;第3条输导通道从古龙凹陷经白音诺勒至富拉尔基;第4条输导通道从古龙凹陷经巴彦查干至泰来.3个成藏要素空间匹配关系对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油气主要分布在运移输导通道上或附近;运移输导量越大,油气越富集.  相似文献   

7.
本上通过西湖凹陷局部构造油气探井钻探成功率、发现油气层情况、单井控制油气储量的分析,提出进一步油气勘探方向:凹陷南部和保俶斜坡平中、平北地区是发现大、中型油气田,扩大储量规模的主要地区;浙东中央背斜带中、北部要重视发现浅层次生油气藏;保俶斜坡北、南部存在尚未钻探的古新统含油气圈闭。  相似文献   

8.
分形方法预测气田数量及其储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油气田数量与储量规模之间具有分形关系,本文在对松辽盆地北部已发现气田储量规模(储量级别)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应用分形方法对该区未发现气田的数量和储量进行了预测,同时应用截断帕雷托分布模型预测了未发现气田总储量。结果表明,分形方法与截断帕雷托分布模型预测的未发现气田储量大小相吻合,验证了分形方法是一种预测油气田储量的可靠方法。最后得出以下主要结论:油气田数量与储量规模之间具有分形关系;分形方法在勘探程度较高的盆地或区带应用效果好,而在勘探新区有些难度。  相似文献   

9.
黄河口凹陷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口凹陷已历经勘探开发近30年,油气勘探程度较高,累计发现油气约5.95×10~8m~3。但近年来,随着勘探难度的加大,剩余油气资源量的规模倍受关注。应用油田规模序列法对该凹陷资源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黄河口凹陷仍有88~146个180×10~4m~3级地质储量以上的待发现油气田,剩余资源总量这(6.57~7.43)×10~8m~3,勘探潜力较大。在充分考虑供烃个数,构造带与源岩的接触关系和油气运移距离三个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凹陷各成藏有利区进行了分级分带划分,预测了油气有利分布区。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本书(《Strategies for Optimizing Petroleum Exploration》)的前几章研究了不同等级油气田中油气规模与其总储量间的关系。本章主要讨论油气 发现演变过程。以前,油气田发现演过程的研究主要用来预测油气发现的规模和顺序。发现规模影响勘探效率及对油气开发的基本投资。较客观和有条不紊的区域研究、地震勘探和钻探计划的制定及其演变结果的长期预测取决于:(1)预期的发现顺序;(2)后续勘探阶段大、中及小型油气田的发现数;(3)每类油气田提供的储量。油气田发现演变过程的研究在长期勘探预测的工作方面和在完善油气资源定量评价基础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油气田发现演变过程也可作为未来油气发现预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全球油气探明储量与大油气田的分布及地质构造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探明油气储量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其中中东地区的油气储量最为丰富。全球大油气田的分布可划分为27个聚集区,其构造类型可归纳为6类。从构造背景分析,以被动边缘型和大陆裂谷型大油气田为主。笔者扼要而综合性地介绍全球油气探明(剩余可采)储量、油气储产比、大油气田聚集区的地域分布及其特征,大油气田的发现与分布特征及其在油气储量中所占的比重与作用,大油气田形成区的大地构造类型,进而举例介绍典型大油气田的地质概况,如典型大油气田加瓦尔油田和乌连戈伊气田的油气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
全球每年约有70%的新增油气储量来源于已发现大油气田的储量增长。基于单个大油气田储量增长因素的概率分析和大油气田产、储量统计分析,提出了储量增长评价新方法,建立了中东地区大油气田储量增长模型,并进行了潜力预测。研究表明,预测截至2042年Halfaya油气田储量增长的因素为提高采收率、储量升级、油田扩边、发现新层系,所引起的石油储量增长分别为30.8×10~8桶、7.5×10~8桶、4.3×10~8桶和3.2×10~8桶,所引起的天然气储量增长分别为0.8×10~8桶油当量、2.7×10~8桶油当量、2.7×10~8桶油当量和5.7×10~8桶油当量;中东地区大油田和大气田储量增长变化趋势较为相似,储量增长高峰期主要位于开发早期和中期;截至2042年中东地区167个大油田储量增长潜力为2103×10~8桶,64个大气田储量增长潜力为1018×10~8桶油当量;用同一个样本点对概率法和统计法的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两种方法吻合程度较高。该方法通过解剖个体特征,分析整体规律,由已知推测未知,实现了统计法、概率法和地质分析法的有机结合,可以进一步用于全球大油气田储量增长研究。  相似文献   

13.
西斜坡地区油溶释放气成藏条件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天然气碳同位素特征,可以得出西部斜坡区存在着大量的油型气,它们主要分布在泰康隆起带上.油气同层产出特征表明,西部斜坡地区油溶释放气应是油型气的重要组成部分.齐家-古龙凹陷与西部斜坡区之间1 000余米的高差是油溶气释放的重要条件.计算结果表明,西部斜坡区的油溶释放气量是可观的,1 m3原油从齐家-古龙凹陷运移至西部斜坡地区可释放出20~30 m3的天然气,且由东向西油溶气释放量逐渐增大.油溶释放气量可占到源岩游离相天然气排出量的12.82%,应是西部斜坡区天然气成藏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斜坡区油溶释放气可以和游离气混合成藏,也可以与生物气混合成藏.泰康隆起带应是油溶释放气成藏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4.
北部湾盆地流沙港组湖相烃源岩的差异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李友川  兰蕾  王柯  杨永才 《石油学报》1980,40(12):1451-1459
北部湾盆地是中国近海重要的富油盆地,油气发现主要集中于涠西南凹陷、乌石凹陷和福山凹陷,探明原油地质储量约为4.05×108t,但各个主要凹陷的探明油气地质储量存在显著差异。北部湾盆地各凹陷的油气富集程度与其湖相烃源岩的差异密切相关,从涠西南凹陷到乌石凹陷,再到迈陈凹陷和福山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烃源岩的品质总体下降,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降低,有机质类型从以腐泥型为主变成以混合型占优势,烃源岩的生烃潜力下降。分析表明,尽管北部湾盆地流沙港组烃源岩在形成期各凹陷普遍具有较高的古湖泊有机质生产力,但各凹陷的有机质来源仍然存在差异,有机质保存条件也存在差异,从涠西南凹陷到乌石凹陷,再到迈陈凹陷、福山凹陷和海中凹陷,湖相藻类来源的有机质减少,陆生高等植物来源的有机质增加,有机质保存条件具有变差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李友川  兰蕾  王柯  杨永才 《石油学报》2019,40(12):1451-1459
北部湾盆地是中国近海重要的富油盆地,油气发现主要集中于涠西南凹陷、乌石凹陷和福山凹陷,探明原油地质储量约为4.05×108t,但各个主要凹陷的探明油气地质储量存在显著差异。北部湾盆地各凹陷的油气富集程度与其湖相烃源岩的差异密切相关,从涠西南凹陷到乌石凹陷,再到迈陈凹陷和福山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烃源岩的品质总体下降,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降低,有机质类型从以腐泥型为主变成以混合型占优势,烃源岩的生烃潜力下降。分析表明,尽管北部湾盆地流沙港组烃源岩在形成期各凹陷普遍具有较高的古湖泊有机质生产力,但各凹陷的有机质来源仍然存在差异,有机质保存条件也存在差异,从涠西南凹陷到乌石凹陷,再到迈陈凹陷、福山凹陷和海中凹陷,湖相藻类来源的有机质减少,陆生高等植物来源的有机质增加,有机质保存条件具有变差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对胜利油田渤南洼陷油气分布、油气特征及烃源岩特征进行了描述,通过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比判断油气来源,并对油气成藏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渤南洼陷的深洼带与断阶带两地区由于烃源岩埋深不同造成油气演化阶段的差异。渤南洼陷沙三段与沙四段油气均为自生自储,其中断阶带地区油气为一期成藏,油气成熟度较低;深洼带地区存在两期油气生成过程,但主要捕获了后期湿气阶段的天然气,气体干燥系数较高,具有分段捕获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支东明  李建忠  张伟  王晓辉  马强  刘俊田  杨帆 《石油学报》2022,43(10):1383-1394
2020—2022年,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双吉构造带多口井在二叠系井井子沟组获得高产工业油流,表明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具有良好的常规油气勘探潜力。为深入研究吉木萨尔凹陷及其周缘二叠系常规油气的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综合岩心、录井、测井和有机地球化学等分析测试资料,对双吉构造带井井子沟组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双吉构造带是受SN向和EW向两组断裂控制形成的断鼻型正向构造,规模储集体发育,砂体展布受古地貌控制,具有"沟槽控砂"特征,具备形成大型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储层条件。井井子沟组发育"新生古储"型成藏组合,芦草沟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生烃超压驱动下,在井井子沟组砂岩储层中聚集成藏,具有"生烃增压驱动、断裂垂向运移、岩性富集高产"的成藏模式。双吉构造带井井子沟组油气勘探突破证实优质烃源岩的下伏储层具备规模成藏的潜力,构造带北部及南部靠近主走滑断裂带,油气运聚成藏条件优越,是拓展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常规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8.
渤海海域构造格局与富生烃凹陷分布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中生代左行走滑和早第三纪伸展作用共同控制了渤海海域早第三纪的构造格局,按凹陷和凸起的走向将研究区划分为西部坳陷,西部隆起,郯庐西坳陷和郯庐东坳陷,郯庐西坳陷油气生成量和油气资源量在渤海海域油气总生成量和总资源量中所占比例远高于其它3个单元,沙河街组三段是主力烃源层,生油高峰在东营期末,早第三纪末期和晚第三纪一第四纪是两个油气运移期,油气主要分布在富生烃凹陷西侧的隆起上,郯庐断裂对渤中凹陷油气运移的主方向起着重要控制作用,渤海海域油气运移主方向的研究对当前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珠海组—文昌组油气勘探近期取得重要突破,在超压层段见砂即见油气,揭示超压可能是此类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但目前超压成因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尚缺乏深入研究.选取凹陷内3口典型超压井进行全井段泥页岩系统取样,并开展场发射扫描电镜、N2/CO2吸附和X射线衍射等实验,明确了白云凹陷主洼及...  相似文献   

20.
近期陆上勘探进展对近海油气勘探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光气田的发现,冀东油田勘探的新突破,福山凹陷勘探的进展,令油气勘探家震动、振奋。它再一次告诉我们:含油气盆地内勘探没有禁区,油气发现也是没有尽头的,随着勘探工作量的增加和先进技术的应用,勘探领域会不断拓宽。找到了富生烃凹陷,就应有油气田存在;浅层没有,深层有;凹陷边部没有,中间有;构造圈闭中没有,断裂、岩性、地层圈闭中有;遵循物质不灭规律去研究,总能找到油气田。一个地区的油气勘探,总要经过反复实践与认识,才能逐步认识其客观规律。一时没有相应油气田发现的良好生烃凹陷区及其周围,在坚持不懈的勘探中,一定能找到相应的油气田。用这样的观点审视我国近海油气勘探,东海的西湖凹陷,渤海海域,北部湾的涠西南凹陷,都还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