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对建筑垃圾中的碎砖和废弃混凝土进行处理,生成再生骨料。分别对再生碎砖骨料和再生废混凝土骨料基本性质进行试验,然后根据两种骨料的不同掺配比例替代天然粗骨料进行再生混凝土的配制,并检验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性能。结果表明:再生粗骨料中碎砖和废混凝土所占的比例对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影响很大。再生碎砖骨料的含量越大,混凝土的工作性越差,力学强度越低。而随着再生废弃混凝土骨料含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工作性良好,力学指标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废弃混凝土再生粗骨料基本性能进行了试验,并对不同配合比的废弃混凝土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废弃混凝土再生粗骨料和废弃混凝土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基本性能。  相似文献   

3.
废弃混凝土在建筑垃圾中具有较好的利用前景,研究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性能可以提供理论支持和应用参考.以工业建筑废弃混凝土破碎、筛分得到的再生细、粗骨料为例,研究再生骨料的微粉、泥块、针片状物质、有害物质含量,坚固性、压碎指标与碱集料反应性能指标,以及堆集密度、空隙率等性能指标.结果表明:所生产废弃混凝土再生细骨料的性能指标,达到了《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GB/T 25176-2010)的Ⅲ类指标要求,可用于配制等级较低的非结构混凝土,以及强度等级不高于M10的砂浆,再生粗骨料可用于配制C25及以下等级的混凝土;废弃混凝土再生粗骨科的性能指标,达到了《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 25177-2010)的Ⅲ类要求,可用于配制C25及以下等级的混凝土.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并发布了《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导则》(试行)。其中强调,利用废弃建筑混凝土和废弃砖石生产粗细骨料,用于生产相应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砂浆或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粗细骨料添加固化类材料后,也可用于公路路面基层;废弃路面沥青混合料可按适当比例直接用于再生沥青混凝土,废弃道路混凝土可加1成再生骨料用于配制再生混凝土等。  相似文献   

5.
废弃混凝土的恰当利用既可以减少建筑垃圾的排放,又可以减少山石、河砂的开采。由废弃混凝土加工而得的再生骨料性能对再生混凝土影响较大。本文就制备方法和基体差异对再生骨料的影响展开了分析,得出了明确的结论,并建议建立废弃混凝土档案,记录包括强度在内的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6.
《四川建材》2016,(2):12-13
我国建筑业在近些年来发展蒸蒸日上,同时大量建筑垃圾及废料也随之产生,其中大部分为废弃混凝土,将大量废弃的混凝土进行回收再利用加工生产制得二次利用的混凝土粗骨料,从而制出再生混凝土。本文在结合国内外学者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研究,总结了再生混凝土的发展成果,对再生粗骨料的基本物理性能及再生混凝土的物理力学特性、配合比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为以后再生混凝土的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废弃混凝土来拌制再生骨料混凝土,不仅可减少建筑垃圾的废弃量,而且可以减少工程的成本支出,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详细阐述了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利用现状、性能、应用流程,并且配制出满足工程实际需要的再生骨料混凝土应用于工程实践中,为城市更新项目中废弃混凝土的再利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再生骨料及再生混凝土的技术推广与应用可以解决大量废弃混凝土处理困难及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问题。本文列举了世界各国针对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出台的相应政策与机制,分析了国内外再生骨料的制备工艺,阐述了我国再生骨料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了预拌混凝土企业利用废弃混凝土进行再生混凝土产品研发可降低再生混凝土的造价,具有广阔的产业前景。  相似文献   

9.
砖含量对再生骨料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社良  景龙平  张博  杨迎 《混凝土》2011,(2):83-85,88
将建筑垃圾中的废弃砖块和废弃混凝土加工后,选择5~31.5mm粒径范围内的天然碎石、再生混凝土骨科和再生砖粒作为混凝土的骨料,分别以砖粒含量为0、10%、20%、30%、40%、50%、60%的取代率.部分替代天然骨料和再生混凝土骨料,均匀拌和后形成试验用混凝土骨料.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砖粒含量对拌和后试验用再生骨料物...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及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主要是针对废弃混凝土进行处理并回收利用,而在废弃砖瓦的再生利用、用废弃砖瓦作为骨料配制再生混凝土方面还未有足够的研究和应用。文章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将废弃砖瓦经过破碎、冲洗、强化处理后,用全部或部分取代天然粗骨料的方式来配制不同强度的混凝土,然后对废弃砖瓦作为骨料配制成的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做作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