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超临界CO_2流体提取苦参中总黄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超临界流体法提取苦参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单因子及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温度、压力、时间以及夹带剂流量对苦参黄酮类化合物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苦参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最佳参数组合为:温度30℃,压力30MPa,乙醇流速0.4mL/min,时间60min。最佳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5.82%。结论超临界CO2提取苦参中总黄酮工艺简单、提取率高,可替代已有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利用微波快速提取洋葱中黄酮类化合物,采用正交实验L9(34),优化实验条件,考察了提取剂浓度、微波提取时间、微波功率、料液比等因素对洋葱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影响,确定了微波法提取洋葱中黄酮类化合物最佳的工艺条件。与传统的回流法进行比较,微波提取法具有提取效率高、所需时间短、提取溶剂用量少、操作方便、便于推广普及等优点,亦可用于其它样品的提取分析。   相似文献   

3.
应用微波辅助提取麦麸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工艺流程:①原料处理。将麦麸去杂,过80目筛,再将麸皮置于60℃烘箱中烘4h备用。②萃取。样品烘干、称重、微波萃取、冷却、粗滤、回收萃取剂、离心沉降、样液。通过正交实验的方法得到从小麦麸皮中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微波功率560W,微波辐射时间30S,乙醇体积分数为80%,  相似文献   

4.
微波辅助提取辣椒红色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有机溶剂从辣椒中提取红色素,对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的色素提取率进行测试,以确定最佳提取条件:同时在微波作用下从辣椒中提取辣椒红素,以辣椒红素的收率为指标,运用正交法确定了乙醇超声提取辣椒红素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为1:8,超声时间为12min,超声波功率为600W。与浸提法比较,超声提取极大地缩短了提取时间.而且收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郭梅  王娜  王君  梁鹏 《食品科学》2009,30(20):238-240
利用微波辅助提取洋葱中黄酮类化合物,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洋葱黄酮类化合物得率的主次因素顺序为微波萃取时间>微波功率>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960W、萃取时间60s、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60。在此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的得率为1.81%。  相似文献   

6.
高岐  窦宪民 《粮油加工》2009,(6):136-137
本文利用微波快速提取橙皮中黄酮类化合物,采用正交试验L9(3^4),优化试验条件,考察了提取剂浓度、微波提取时间、微波功率、料液比等因素对橙皮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影响,确定了微波法提取橙皮中黄酮类化合物最佳的工艺条件。与传统的回流法进行比较,该法具有提取效率高,所需时间短,操作方便,便于推广普及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微波辅助提取花生壳黄酮类化合物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花生壳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条件,并探讨了花生壳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原料先用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溶液65℃下预热浸提1 h,然后再进行微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30,微波功率515 W,微波辐射时间120 s,在此条件下花生壳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可达83.7%.花生壳中黄酮类化合物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一定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乙醇浸提及正交试验探讨了从桂花中提取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乙醇浓度80%,提取时间3h,固液比140,提取温度90℃时,总黄酮的提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张吉祥  欧来良 《食品科学》2012,33(16):45-49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枣核中总黄酮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以枣核黄酮提取率作为考查指标,对影响黄酮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溶剂乙醇体积分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然后,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对枣核黄酮提取的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微波功率,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60(g/mL)、提取温度60℃、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时间20min、微波功率500W。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枣核黄酮粗品的提取产率为10.14%,粗品中黄酮含量为7.00%。结论:采用正交试验-微波提取工艺,能显著提高枣核黄酮的提取效率,具有较好的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明日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和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微波法,利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明日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分别通过AlCl3和A(lNO3)3显色法,建立了明日叶中总黄酮的分光光度检测方法。结果表明,AlCl3显色法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85%、提取3次、料液比1:25(g/mL)、微波功率600W、提取80s,样品中总黄酮的得率为1.48%;A(lNO3)3显色法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40%、提取3次、料液比1:25(g/mL)、微波功率700W、提取80s,样品中总黄酮的得率为1.67%。另外,对两种显色方法的显色稳定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辣木叶总黄酮乙醇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辣木叶中总黄酮的乙醇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乙醇浓度、浸提温度、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次数对辣木叶中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辣木叶中总黄酮类物质的最佳提取条件为70%的乙醇溶液作提取剂,提取温度60℃,料液比1:20,提取3次,每次1h,在此条件下,提取液中的总黄酮含量达到3.95%。  相似文献   

12.
洋葱皮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洋葱皮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乙醇浓度、浸提温度、料液比、浸提时间等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获得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浸提温度80℃,料液比1:20,浸提时间2h。在此工艺条件下,洋葱皮黄酮类物质含量可达到37.16mg/g。  相似文献   

13.
树脂法提取柑橘皮中水溶性黄酮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柑橘皮中水溶性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本文考察了几种树脂对水溶性黄酮的吸附性能。并以95%乙醇为洗脱剂进行了洗脱实验。结果表明:AB-8树脂对水溶性黄酮有很好的吸附性能,最大吸附量为30.2mg/g(水溶性黄酮/湿树脂);95%乙醇洗脱速度快,洗脱彻底,洗脱剂用量为2倍柱床体积(BV)。用该法提取的产品具有良好的水溶性,最大吸收波长为280n,并且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获得的提取物进行了分离测定。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微波条件下从番茄中提取番茄红素的不同因素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微波备件下提取番茄红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用正已烷作为提取剂,微波功率为288W,提取时间为100s,固液比为1:3(g/mL),提取级数为三级,提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超声波提取苦槠黄酮的最佳工艺,并用液相色谱仪检测了经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苦槠黄酮的效果.试验表明:苦槠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乙醇浓度为50%,固液比(g/mL)为1∶30,超声波提取时间为1 h,提取次数为2次,最高提取含量为0.506 g/100 g.  相似文献   

16.
利用微波辅助技术提高柠檬皮果胶提取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微波辅助技术提高柠檬皮果胶提取率影响的研究,探索了微波处理的最佳工艺参数,即微波输出功率600W,料液比1:3,处理时间58s,处理次数3次,果胶得率与未经处理的样品相比,平均增长率为118.31%。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微波条件下从三孢布拉霉菌菌丝体中提取番茄红素的不同因素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在微波条件下提取番茄红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用正己烷作为提取剂,微波功率为400W,提取时间为10min,搅拌频率为78r/min,液固比为:80∶1(mL/g),提取级数为2。  相似文献   

18.
微波法提取川桂叶总黄酮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首次利用微波法提取川桂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探讨了乙醇浓度、固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等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微波法提取川桂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65%乙醇按照固液比1∶20,在85℃条件下提取9min,连续提取2次,总黄酮得率为22.36mg/g。  相似文献   

19.
茶饮料浸提工艺的微波辅助萃取(MAE)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浸提工艺是茶饮料生产过程一个关键生产工艺。本文比较了传统热水浸提工艺和微波辅助萃取工艺之间的最优工艺参数,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了微波萃取对茶多酚浸出得率和单体组成的影响,表明微波萃取技术(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MAE)可应用在茶饮料生产中,而且比传统热水浸提工艺省时节能。结果表明:传统热水浸提工艺的最优浸提温度90℃、时间43min、液固比20:1,茶多酚的得率为19.76%;微波辅助萃取工艺的最优浸提功率360W、时间3、5min、液固比25:1,茶多酚的得率为20.63%。微波短时处理茶叶不会对茶多酚的结构和单体组戍产生破坏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