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NaHSO3封端异佛尔酮异氰酸酯和聚多元醇反应的聚氨酯预聚体,合成了封端型水性聚氨酯(WBP U);讨论了WBPU对织物整理后起毛起球性的影响,并优化了织物整理工艺。  相似文献   

2.
将制备的抗起毛起球整理剂WPUA应用在涤毛混纺针织物和涤棉混纺针织物上,结果表明:当WPUA质量浓度为80 g/L、焙烘温度120℃、焙烘时间3 min时,涤毛针织物抗起毛起球等级提高了4级,涤棉针织物抗起毛起球等级提高了3级;织物手感和白度与原织物等级相当;静电压半衰期明显降低,抗静电性能得到提高;与目前市售的高效抗起毛起球整理剂的各项性能相当。扫描电镜表明:经整理后的织物,纤维尾端被黏附在纱线的表面,织物表现出抗起毛起球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环保型抗起毛起球整理剂KD-1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合成聚氨酯丙烯酸酯结构的聚合乳液,用于涤/棉化纤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整理,确定了较佳的合成工艺参数及整理工艺.经KD-1整理后的织物抗起毛起球等级可达到4~5级,手感较佳,该整理剂为无甲醛整理剂,符合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4.
抗起毛起球腈纶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织物起毛起球的机理入手,分析了腈纶织物起球的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着重介绍了聚合改性法、纺丝工艺调整法、整理改性法等抗起球腈纶常用的三种制造方法。上海石化腈纶部选择在一定聚合配比条件下,采用纺丝工艺调整法进行了抗起球腈纶的研发。从研发结果看,产品无论在抗起球效果还是染色性能上均达到了进口同类产品水平,市场应用广阔。  相似文献   

5.
陆书朋  丁可 《合成纤维》1989,18(6):39-43
本文概述了涤纶织物起球的成因及涤纶抗起毛起球的机理及制造方法,同时提出一种模拟穿着的涤纶短纤维梭织物抗起毛起球的测试方法。根据作者的实践,建议现有的国家标准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改。  相似文献   

6.
抗起毛起球涤纶纺丝生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用添加第三单体共缩聚制得的抗起毛起球涤纶切片在纺丝生产中遇到的若干问题及产品质量等情况作了初步探讨.分析了生产过程中泵供量不足、未拉伸丝和硬并丝的产生原因,简述了所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并就干切片含水率对纺丝的影响及一些主要工艺条件的选择作了分析,根据抗起毛起球要求,应控制成品纤维强力在2.2—2.6cN/dtex,伸长在30%左右为宜,纺丝工艺合理,后拉伸倍数4倍左右。还对纤维性能和仿毛织物的应用情况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7.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酯864、二羟甲基丙酸(DMPA)、有机硅偶联剂A110为主要原料,以水性聚氨酯和有机硅改性化学反应理论为基础,探讨了预聚和扩链反应工艺(R值、扩链剂用量、预聚和扩链反应温度及时间)等对合成速率及产品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成水性聚氨酯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8.
西安工程大学的张鹏等人以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与聚乙二醇为原料,经预聚反应得到聚氨酯预聚体;再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封端改性,得到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当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用量为预聚体质量的5%时,改性聚氨酯的成膜性显著提高,膜的吸水性为17.2%。  相似文献   

9.
将热粘合PET按照一定比率混纺到原丝绒里面,制备得到新的混纺丝绒。利用纤维切片器、万能光学显微镜、纱线电子强力仪、滚箱式起球仪等对新混纺丝绒改性前后的横截面形态、力学性能、转移指数和抗起毛起球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热粘合PET对丝绒抗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热粘合PET的新丝绒,在热处理之后,强度明显提高了,从16.90 c N/Tex上升到18.57 c N/Tex,增加了9.9%,抗起毛起球性能也明显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0.
腈纶的抗起毛起球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析了腈纶起毛起球的原因,并介绍了抗起毛起球改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雪琴  吴明江  蔡彦  夏萍 《粘接》2010,(12):46-49
采用水性聚氨酯分散体作为PVDC乳液的底胶(底涂剂),研究了聚合物多元醇、异氰酸酯、封端剂、润湿剂等对涂膜性能的影响,确定了以苯酐-己二酸聚酯多元醇、TDI/MDI混合并氰酸酯、BDO等为主要原材料合成了水性底胶,实验结果表明,该底胶的各项性能完全达到溶剂型底胶的性能要求,且以水为稀释剂大大降低了原材料成本,同时有利于环保。  相似文献   

12.
施建刚  田呈呈  杨少艳 《粘接》2014,(3):87-89,71
综介绍了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几种改性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其中包括:物理共混改性,交联共混改性,接枝共聚改性,核-壳结构乳液聚合改性,互穿网络法改性等。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今后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聚氧化丙烯二醇(PPG)、聚四氢呋喃二醇(PTMG)、二羟甲基丁酸(DMBA)和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卡基材料用阴离子型WPU(水性聚氨酯)覆膜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选出制备WPU覆膜胶的最优配方是初始R=n(-NCO)/n(-OH)=4、m(PPG):m(PTMG):m(PBA)=10:20:70、w(DMBA)=5.5%和w(HEMA)=4.5%(相对于预聚体用原料总质量而言),此时活泼的-NCO基已被封闭,羟基丙烯酸酯已成功引入到WPU大分子链中;与普通WPU覆膜胶相比,由最优配方制成的WPU覆膜胶的固含量(41%)较高、剥离强度较大且稳定性较佳,将其应用于卡基材料中,可得到高剥离强度和高耐湿热老化性能的覆膜色卡。  相似文献   

14.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金亮  田艳红  张学军  李晨  胡琪 《化工学报》2013,64(6):2257-2263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聚乙二醇(PEG)为原料,选用2,2-二羟甲基丁酸(DMBA)为扩链剂合成水性聚氨酯(WPU),通过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对水性聚氨酯进行封端,采用自乳化法,制备了HEMA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HEMA-WPU)。通过红外、核磁和热重法(TG)分别表征了WPU和HEMA-WPU的分子结构及其热分解行为。结果表明,与WPU相比,HEMA-WPU的耐热性能明显提高,用该乳液上胶处理后的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ILSS)与未上胶的样品相比提高了7.5%,达到64.5 MPa。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几种水性聚氨酯的改性技术,并对水性聚氨酯涂料的配制及其应用作了相关概述。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水性聚氨酯(WPU)胶粘剂的特点以及国外近几年的研究动态,阐述了WPU的改性方法及机制。最后对WPU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水性聚氨酯(WPU)胶粘剂在耐水性、力学性能、粘接强度及热稳定性等方面不如溶剂型胶粘剂,故改性WPU势在必行。介绍了WPU胶粘剂的改性方法(包括改变多羟基化合物种类、调节离子中和程度、增加离子含量、形成互穿聚合物网络、选择适量的聚异氰酸酯固化剂和黏土浓度等),评述了WPU胶粘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WPU胶粘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国内外对提高水性聚氨酯(WPU)粘接强度的研究现状。详细阐述了WPU的分子链结构、共聚改性[包括环氧树脂(EP)改性、丙烯酸酯改性和有机硅改性]等对WPU粘接强度的影响,并对WPU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聚酯型水性聚氨酯油墨连接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酯二元醇、二异氰酸酯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原料,合成了聚酯型水性聚氨酯(WPU)乳液。研究了聚酯二元醇的种类、R值[R=n(-NCO)/n(-OH)]和DMPA用量等对WPU乳液的附着力、稳定性和T型剥离强度等影响。结果表明:以Pol-356(由己二酸、乙二醇和1,4-丁二醇聚合而成)为聚酯二元醇、端羟基聚酯多元醇(Pol-350)为小分子扩链剂,当w(DMPA)=9%、R值为1.200~1.225时,制成的WPU乳液固含量高、储存稳定性好,其对非极性BOPP(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等具有相对较高的附着力和T型剥离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