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玩电脑》2005,(6):61-64
在《玩电脑》2005年3月号中,我们给大家介绍了名为FanX的Linux Live CD。它是一个能放在口袋中随身携带的,储存在光盘上的操作系统。FanX因其何种小巧(能刻录在8cm的小光盘上),并且简单易用而受到读者的欢迎。现在FanX推出了具有新内核的Linux Live CD最新片本,就让我们来看看新版本的Linux Live CD带来了那些惊喜。  相似文献   

2.
徐文达 《玩电脑》2004,(8):8-12
MaxCapture Linux Live CD 2004是在KNOPPIX的基础上定制并简体中文化的Linux Live CD操作系统,它与KNOPPIX都一样,是在GPL(GNU通用公共许可证)之下发布的,所以它对电脑硬件有很高的兼容性,同时也允许用户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修改,并且赋予用户任意使用的自由。以下我们将进一步介绍MaxCapture Linux Live CD的各类设置。  相似文献   

3.
或许大家会认为.我们所赠送的Linux Live CD是供大家学习用的,没有什么实际用途.那么很抱歉.你的看法错了。Linux Live CD除了帮助大家了解Linux外.它也是一张非常有用系统工具盘。  相似文献   

4.
徐文达 《玩电脑》2004,(8):13-18
以往,Linux的纯字符界面令不少人望而却步.这是因为大多数人都习惯了Windows的图形界面.只要鼠标点几下就能完成安装及软件的应用.实在是十分方便。随着开发者和厂商们的不断努力,Linux的桌面操作环境已经有所改进.其操作的简易程度已经接近Windows。  相似文献   

5.
wjping 《玩电脑》2005,(3):38-43
继2004年8月号之后,Linux Live CD再度出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新版本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吧。  相似文献   

6.
现在我们在互联网上能下载到的Linux Live CD已经有40多种版本(读者可参考http://www.distrowatch.com/dwres.php?resource=cd),是不是有眼花缭乱的感觉?让我们看看它们中间最受欢迎的几种。  相似文献   

7.
张强 《软件工程师》2004,(2):123-124
一.Linux的历史 Linux系统是Linix操作系统的一种。Linux操作系统是由美国Bell实验室于1969年由Ken Thompson与Dennis Ritchte开发的一种操作系统。由于其良好的稳定性,迅速在计算机中得到广泛应用。Linux正式发布于1974年美国计算机学会的杂志AMC上,在1975年引入多道程序技术后成为一个真正的多用户分时操作系统。但由于安装、使用的复杂性及其昂贵的价格,  相似文献   

8.
嵌入式Linux的实时性改进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nux本身不是一个实时操作系统.但它具有源代码开放的特点。将其改造为一个实时的操作系统,已成为目前嵌入式系统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文中详细介绍了广泛采用的几种将Linux改造为嵌入式Linux的实时性实现方法及其特点。同时阐述了操作系统实时性测试的几种方法,并对嵌入式Linux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对一般基于Linux的嵌入式系统开发者而言,采用双内核法进行操作系统实时性改进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Linux的实时操作系统设计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Linux已经成为了当今最流行的操作系统之一。文章详细分析了Linux操作系统在调度和中断中的一些实时性特征,并就调度,微时钟,内核抢先提出了改进方案,以进一步提高Linux操作系统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Linux操作系统的优势.阐述了Linux支持硬实时性的技术障碍。并对三种实时Linux操作系统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骆刚 《程序员》2002,(8):108-109
Linux操作系统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为Linux系统编制系统工具和应用软件的开发人员也越来越多。Linux系统是怎样工作的,为什么它具有卓越的性能和效率?散布于世界各地的Linux核心开发人员是如何编程的?如果希望得到答案,研究学习Linux内核源代码是必不可少的过程,事实上,这也是成为一名真正的Linux高手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IT行业的发展,嵌入式系统日益重要,尤其是Linux操作系统更是得到了极高的重视与广泛的应用。本文以VMware虚拟机为工具,以fedora8及2.6.23内核版本为例,详细分析Linux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并把启动过程分为硬件初始化、内核引导、运行init程序、建立终端等4部分。分析每个阶段的执行过程并画出整个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流程图。对Linux操作系统启动过程的分析,是进一步分析Linux内核及裁剪linux操作系统和最终将Linux用于嵌入式系统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个人电脑》2003,9(12):152-153
Linux一直在朝面向消费类用户操作系统的目标前进现在它的前进步伐似乎缓慢了下来。与趋于成熟的功能强大的服务器级的操作系统相比较.Linux桌面平台目前仍然没有找到立足点。  相似文献   

14.
直面Linux     
Linux峥蝾显露 一夜之间,仿佛从地底下冒出来一样,Linux在中国的各大报纸及媒体上炙手可热,成为新闻的好例子。其实在国外Linux一直是个热门,在Internet上各大newsgroup里面讨论的最多的就是Linux,在国内外的高校和研究所,Linux作为出色的性能价格比占优的操作系统平台得到广泛使用。 Linux系统自由、开放和源代码公开的模式,在Internet的推动下得到了长足的进步。Linux系统的核心不断地完善,功能不断加强,应用系统和操作系统本身日趋完善,在很多方面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了商用操作系统的实际品质。越来越多的大公司宣布支持Linux操作系统,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个由一帮黑客发展起来的自由的操作系统的意义。Linux也从幕后走向前台,开始担任企业计算的重任。  相似文献   

15.
在通信与计算机融合通往3G的路上,嵌入式手机操作系统可谓百花争艳,Palm OS、symbian、Pocket PC三大操作系统之间的竞争早已有之。现在.在计算机领域羽翼渐丰的Linux也要加入手机操作系统的角逐。有可靠消息称.全球第三大手机厂商三星电子将支持Linux,推出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手机巨头的正式加盟.预示着Linux的“无线”春天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16.
Linux 的支持者已经变得比较安静,但 Linux 在操作系统领域渐渐成为主流。在1月30日开幕的纽约Linux World 上,众多的证据证明 Linux 已经“长大成人”了。Linux 已经成为了企业计算领域的一个新兴的主力,它的兴起伴随着 Internet 的狂潮,有众多的投资者试图对 Linux 进行投资,只有少数几家公司——Red Hat、VA Linux System 等致力于上市。现在只有Red Hat 和 VA 保持着独立,而且 Linux 革命的姿态已经被“战壕战”所取代.Linux 公司正在寻求新的合作伙伴,逐渐的取得新客户,努力的改造着软件本身.IBM 成为了 Linux 标准的传播者,从一年前开始,IBM 就成为了 Linux 最热诚的传播者,而且它的全部四条产品线全都支持 Linux 操作系统.惠普在展会上发布了支持 Linux 的高端软件,康柏也关注着同样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Linux更加成熟,市场规模继续扩大,按照IDC的估算,从2001年到2002年.Linux服务器市场增长了28%.而同一期间Windows和Urix服务器只分别增长了12%和5%,所以Linux继续成为服务器领域增长最快的操作系统,为企业、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  相似文献   

18.
许刚强 《数码世界》2004,3(1):78-79
Linux已经成为IT产业最热门的话题和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2002年全球Linux软件市场总量达到19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98.4%。其中Linux操作系统市场总量为12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22.7%,2002年Linux中国市场总量达到5.25亿人民币.比2001年增长45.6%并被广泛应用于服务器.特别是Web服务器市场。同时随着Linux应用软件的增加和用户界面的逐渐友好.已经对现有桌面操作系统形成了强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9.
以红旗Linux4.0为操作系统平台,以维文为例,讲解民文Linux的实现方案。详细介绍了在系统中添加一个新的locale,以及本地化应用程序的方法。最终实现了中、英、维文在操作系统上的混排。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记者田野报道尽管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目前在各行业中处于前列,但也面临着技术更新不及时、IT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以SCOUnix为主的前置端操作系统局限性也日益突出。因此,在银行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中,包括银行前置端操作系统移植在内的IT改造成为大势所趋。正确选择操作系统是银行用户进台所带来的应用价值综合指数则高于Linux平台11.9%。在TCO和系统应用价值两大关键体系评估中,高风险成为制约银行前置端操作系统移植到Linux平台的主要因素。据系统移植TCO测算结果,移植到Linux系统的风险管理成本比移植到windows系统高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