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赵瑾  周雪云  赵明 《石油化工》2020,(9):851-855
采用新型HA-R催化剂在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200 kt/a双环管聚丙烯工业装置上制备了乙丙无规共聚物,利用FTIR,GPC,DSC,13C NMR等方法对乙丙无规共聚物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并与DQC催化剂制备的乙丙无规共聚物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乙烯含量接近3.1%~3.2%(w)的情况下,与DQC催化剂制备的乙丙无规共聚物相比,HA-R催化剂制备的乙丙无规共聚物的二甲苯可溶物含量低,小分子含量低,分子量分布窄,熔点降低5℃,结晶温度降低6.8℃,冲击强度提高67%。HA-R催化剂制备的乙丙无规共聚物中,乙烯单独插入丙烯链段中的相对比例高,乙烯在分子链上的分布更为均匀。  相似文献   

2.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Re2O7负载量的Re2O7/Al2O3催化剂,采用XRD、XRF、低温氮吸附-脱附、NH3-TPD、FTIR和H2-TPR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Al2O3载体负载Re2O7后在载体表面形成了新的活性物种;随Re2O7负载量的增加,Re2O7/Al2O3催化剂的BET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减小,酸性增强;焙烧过程中Re2O7是否升华与载体的比表面积有关,Re2O7单层分散阈值随载体比表面积的增大而增大。考察了Re2O7/Al2O3催化剂催化丁烯歧化制丙烯的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Re2O7负载量对歧化反应的选择性影响不大,在m(2-丁烯)∶m(1-丁烯)=1.2、重时空速1h-1、60℃、2MPa的条件下,选择性始终保持在85%以上;丁烯转化率随Re2O7负载量的增加明显增大,最高达50%,接近平衡转化率;当Re2O7负载量由5%增至20%时,催化剂的寿命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负载型钛系催化剂TiCL4/MgCl2-Al(i-Bu)体系催化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合反应的基本规律。考察了加料顺序、单体投料比、铝钛摩尔比、催化剂浓度、单体浓度、聚合温度等聚合条件对催化剂效率、产物比粘度的影响。用核磁共振波谐法(NMR)对共聚产物的结构及单体的表面竞聚率进行了表征和测定。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负载型钛系催化剂TiCl4/MgCl2-Al(i-Bu)3体系催化苯乙烯-异成二烯共聚合反应的基本规律。考察了加料顺序、单体投料比、铝钛摩尔比、催化剂浓度、单体浓度、聚合温度等聚合条件对催化剂效率、产物比浓粘度的影响。用核磁共振波谱法(NMR)对共聚产物的结构及单体的表现竞聚率进行了表征和测定。  相似文献   

5.
丙烯用负载型催化剂常压淤浆聚合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MgCl2/TiCl4-AlEt3和MgCl2/TiCl4/DNBP-AlEt3/DPDMS两个催化体系的丙烯常压淤浆聚合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发现两者的动力学曲线都是衰减型的,给电子化合物使聚合速率降低,但同时使聚合的衰减速率变慢。两者衰减期的动力学曲线可以用双活性中心模型拟合。同时发现,聚合初期产物等规度随聚合时间延长而缓慢上升,然后趋于恒定。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聚合过程中聚合物形态的变化,发现聚合在催化剂的次级粒子上进行。  相似文献   

6.
聚丙烯乙丙抗冲共聚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雷军  于鲁强  王彦荣  谷汉进 《石油化工》2005,34(11):1026-1031
运用均匀设计法对乙烯-丙烯气相共聚进行实验设计,将反应条件与聚丙烯乙丙抗冲共聚物(简称共聚物)的组成进行关联。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压力、反应时间、原料气中乙烯含量对共聚物中的乙烯含量、二甲苯可溶物含量有显著影响;提高反应温度、原料气中乙烯含量或反应压力,共聚物中的二甲苯可溶物的特性粘数增加;提高氢气分压,二甲苯可溶物的特性粘数减小;提高共聚物中的乙烯含量、二甲苯可溶物含量或二甲苯可溶物特性粘数,共聚物的拉伸强度和弯曲性能降低;共聚物中的乙烯摩尔分数为10%~20%时,共聚物的常温抗冲性能变化较大;共聚物中的乙烯摩尔分数超过20%时,共聚物的低温抗冲性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分散型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向文成 《润滑油》1994,9(5):36-42
介绍了分散型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的特点、制造方法、使用性能和发展、用分散型的乙丙共聚物不仅可以满足各个级别的多级油品的要求,还可以减少分散剂的用量,并提高油泥分散性能。  相似文献   

8.
生物还原法制备负载型钯催化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微生物可在常温下还原贵金属离子的特性引入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中,利用对Pd2+具有较强还原能力的地衣芽孢杆菌(简称R08)制得负载型Pd催化剂(简称催化剂)。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透射电镜(TE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XPS测定结果表明,室温下R08菌体可将γ-A l2O3载体表面上的Pd2+基本还原为Pd0;生物还原法制得的催化剂的Pd微粒的平均粒径约为5nm。将该催化剂用于2%CO-98%空气(体积分数)混合气的催化氧化反应,CO完全氧化的最低反应温度为60℃,在此温度下催化剂的活性可恒定150h,结果优于相同条件下化学浸渍法制得的催化剂。XPS表征和催化活性评价结果说明,用于CO催化氧化反应的催化剂中单原子Pd活性中心的价态为0~+2。  相似文献   

9.
用三类橡胶混炼机械对国产乙丙橡胶进行了降解试验,测定了降解胶的性能。选取其中一种降解胶作为粘度添加剂应用于大庆原油及新疆原油生产的基础油中,制得了适度稠化的柴油机油。通过性能分析和行车试验证明,橡胶机械降解法所得的粘度添加剂是可用的,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赵瑜 《天然气化工》2008,33(3):31-33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Pd/HZSM-5为催化剂,甲烷为原料制备出了分叉状的Y型碳纳米管及竹节状碳纳米管。HZSM-5客观的三维孔道结构为Y型碳纳米管的生长创造了条件。竹节状碳纳米管的生长符合了底部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11.
乙丙抗冲共聚聚丙烯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马良兴  袁春海  袁秀芳  于建明 《石油化工》2007,36(11):1123-1127
采用升温淋洗分级、核磁共振、示差扫描量热、凝胶渗透色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乙丙抗冲共聚聚丙烯(PP1740共聚物)的组成、序列结构、相对分子质量、热转变、相态结构和宏观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P1740共聚物由均聚聚丙烯、乙丙橡胶和可结晶的乙丙共聚物组成,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均聚聚丙烯为PP1740共聚物提供刚性,乙丙橡胶可提高PP1740共聚物的抗冲性能;PP1740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呈多分散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宽;乙丙橡胶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以直径1~2μm球型微粒均匀分布在聚丙烯基体中,有利于提高PP1740共聚物的冲击强度;PP1740共聚物的熔点较高,耐热性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丙烯催化剂(NDQ,C1,C2)制备了高乙烯含量的无规共聚物,并利用IR,13C NMR,DSC,GPC,SEM等方法对制得的无规共聚物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在相同聚合条件下,采用NDQ催化剂制得的无规共聚物中的乙烯含量低于C1或C2催化剂制得的无规共聚物,而乙丙橡胶相含量则高于C1或C2催化剂制得的无规共聚物。NDQ催化剂制得的无规共聚物具有较低的熔融温度和结晶温度,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且低相对分子质量部分含量较少,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和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3.
《石油化工》2015,44(7):877
利用升温淋洗分级技术对两种抗冲共聚聚丙烯保险杠专用料(M1和M2)进行了分级,并采用13C NMR和GPC等方法对试样及各级分进行了组成分布、分子序列结构分布、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研究。表征结果显示,M1和M2主要由乙丙无规共聚物、乙丙嵌段共聚物及丙烯均聚物组成,M2的35℃以下和100℃以上可溶级分的含量较M1高。M1的[PE](P为丙烯单元、E为乙烯单元)二元序列结构和[PPE],[EPE],[EEP],[PEP]三元序列结构的总含量均低于M2。M1与M2的主要级分为110℃可溶级分,含量超过30%(w)以上。M2的室温可溶级分和110℃以上高温可溶级分的相对分子质量明显高于M1的对应级分,故M2具更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4.
负载磷钨酸催化合成三羟甲基己烷脂肪酸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敏  王作山 《石油化工》2002,31(7):551-554
以自制三羟甲基己烷为原料 ,采用自制的负载磷钨酸催化剂催化合成一系列三羟甲基己烷脂肪酸酯。通过大量实验研究了影响催化剂活性和酯化率的因素 ,筛选出最佳催化剂并确定了适宜的酯化工艺条件。最佳催化剂制备条件 :载体与活性物质量比 1/ 6 ,浸渍时间 5h ,烘焙温度 32 0℃。适宜的酯化工艺条件 :反应时间 12 0min ,反应温度2 2 0℃ ,压力 0 0 2~ 0 0 4MPa,催化剂质量分数 1 8%,庚酸 /三羟甲基己烷摩尔比 3 7/ 1 0。在此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6 0 %以上 ,而且催化剂可重复使用。通过质量检测及光谱分析 ,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确证。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以NdCl_3的磷酸三丁酯(TBP)溶液为主催化剂、烷基铝为助催化剂、MgCl_2为载体组成的Ziegler-Natta型催化体系引发丁二烯(Bd)聚合的某些规律。用AlEt_3作助催化剂,聚合物的顺1,4-结构含量仅为57%,反1,4-结构含量为42%;而以Al(i-Bu)_3作助催化剂,聚合物的顺1,4-结构含量为88%,反1,4-结构含量为11%。各种陈化体系中,以NdCl_3·nTBP/MgCl_2-Al(i-Bu)_3-Ip三元体系的催化活性最高,当Nd/Bd(摩尔比)为7×10~(-5)时,单体转化率达80%。低温聚合可获得高顺式、高分子量聚合物。  相似文献   

16.
固载化AlCl_3催化合成金刚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固载化AlCl3为催化剂催化桥式四氢双环戊二烯(endo-TCD)异构化合成金刚烷。采用N2吸附、原子吸收和化学分析方法对载体的比表面积、孔分布和催化剂中氯化物负载量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载体类型、催化剂颗粒大小、反应温度、单釜反应时间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γ-Al2O3为载体制备的固载化AlCl3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较好的金刚烷选择性;升高反应温度、延长单釜反应时间及使用大颗粒催化剂有利于提高金刚烷选择性。在以20~40目γ-Al2O3为载体的固载化AlCl3催化剂7.5mL、endo-TCD0.5g、环己烷用量20mL、反应温度413K、H2压力2.5MPa、单釜反应时间4h的条件下,endo-TCD转化率为100.0%,金刚烷选择性达24.6%,反应12次后金刚烷选择性降至14.0%。该催化剂可重复使用,失活原因是生成的焦油覆盖了催化剂表面的强酸中心。  相似文献   

17.
张龙  宋伟  姜丹蕾  徐雪丽 《石油化工》2006,35(2):141-144
研究了以α-C14烯烃(C1=4)、二苯胺为原料,S iO2负载磷钨酸为催化剂,经烷基化反应合成抗氧剂烷基二苯胺的新工艺。探讨了磷钨酸负载量、催化剂用量、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烷基化反应的影响,获得了适宜的工艺条件:磷钨酸负载量(质量分数)40%,催化剂用量(占总反应物的质量分数)1.0%,反应温度200℃,n(二苯胺)∶n(C14=)=1∶1.1,反应时间7h。在此条件下,二苯胺的转化率为98.2%。所得产物经检测为目的产品烷基二苯胺,产品质量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标准。催化剂经35次重复使用的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稳定性良好。催化剂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覆盖了催化剂的表面。同时提出了溶剂萃取再生催化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负载型纳米Pt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合成对氨基苯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硝基苯加氢合成对氨基苯酚(PAP)反应,于反相微乳液体系中,采用重新分散沉积负载法和改进的微乳-溶胶凝胶负载法制备了不同Pt粒径的Pt/SiO2催化剂,考察了Pt粒径对反应活性及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微乳-溶胶凝胶负载法制备的Pt/SiO2催化剂,Pt粒子在载体表面分散得更均匀,且粒径较小。在Pt/SiO2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草酸及改变H2PtCl6溶液浓度,均对Pt粒径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以制备的不同Pt粒径的Pt/SiO2为加氢反应催化剂、以S2O82-/ZrO2固体酸为重排反应催化剂进行硝基苯加氢合成PAP反应。实验结果表明,随Pt粒径的减小,硝基苯转化率及PAP的选择性均明显提高,当Pt粒径为5.1nm时,PAP的选择性最高,为48.5%。  相似文献   

19.
凹凸棒黏土负载型固体酸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洁  蒋金龙  钱晓敏 《石油化工》2011,40(2):189-192
以凹凸棒黏土(ATP)为载体,制备了负载H~+和AlCl_3的固体酸催化剂(分别标记为H~+/ATP,AlCl_3/ATP),比较了负载前后催化剂对乙酰水杨酸合成反应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固体酸催化剂的活性高于游离酸催化剂,其中AlCl_3/ATP催化剂的活性最高。以AlCl_3/ATP为催化剂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5%(基于水杨酸质量),n(乙酸酐):n(水杨酸)=2.0,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乙酰水杨酸收率达92.5%,纯度为99.5%。用FTIR和~1H NMR表征了产物结构。AlCl_3/ATP催化剂经活化再生重复使用5次后,乙酰水杨酸收率仍可达89.2%,表明AlCl_3/ATP催化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实现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20.
郭晓俊  黄崇品  张锐 《石油化工》2007,36(3):276-281
以超稳Y沸石、葫芦脲-6((C6H6N4O2)6)和SiO2为载体,H2.25Cs0.7Cu0.25As0.1PMo11VO40(简记为PMo11VO40)杂多酸为活性组分,制备了3种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剂,用于催化甲基丙烯醛(MAL)氧化合成甲基丙烯酸(MAA);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氮吸附、热重-差热分析、程序升温脱附和程序升温还原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PMo11VO40/(C6H6N4O2)6催化剂的性能最好,在300℃、停留时间3.0s、n(MAL)∶n(空气)∶n(氮气)∶n(水)=5∶62.5∶12.5∶20的条件下,MAL转化率为83.5%,MAA选择性为89.7%;催化剂酸量的增大有助于提高MAA选择性;适当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提高MAL转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