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造纸法再造烟叶涂布率与无机化学成分含量对应关系的研究分析,提出并开发了一种以造纸法再造烟叶无机化学成分中钾离子及氯离子含量表征产品涂布率的方法,结果表明:当造纸法再造烟叶涂布率在38%~46%的范围内,钾离子及氯离子的含量与涂布率之间存在正相关的线性关系,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拟合得出的公式中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88和0.950.通过在线生产取样验证,与常规烘箱法检测涂布率的方法比较,实测涂布率与计算涂布率的平均偏差小于3%,采用钾离子计算的涂布率与实测涂布率平均偏差仅为0.61%,说明该离线检测方法适合于造纸法再造烟叶成品涂布率快速、准确的测定,对烟草行业关于造纸法再造烟叶涂布率的研究及涂布率检测方法的探索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再造烟叶的感官质量,采用碳化硅陶瓷膜系统对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过程中的烟梗提取液进行膜过滤深度净化,研究了不同孔径(0.04μm、0.1μm、0.5μm)的碳化硅膜对烟梗提取液分离效果、粘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0.04μm的碳化硅陶瓷膜处理,烟梗提取液的粘度从6.9mPa·s下降到4.0mPa·s,提取液的总糖从8.75%下降到5.41%、总氮从0.47%下降到0.34%、硝酸根从0.28%下降到0.18%,且制备的烟草薄片烟气口感刺激更小、余味更干净,但香气稍淡。表明用于烟草提取液澄清分离的碳化硅陶瓷膜分离技术对于卷烟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快速检测造纸法再造烟叶产品质量,以具有代表性的再造烟叶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将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与其总糖、还原糖、总氮、挥发碱、挥发酸、氯离子、钙离子及钾离子含量进行拟合,建立了预测再造烟叶产品总糖、还原糖、总氮、挥发碱、挥发酸、氯离子、钾离子及钙离子含量的近红外分析模型,并评价了预测效果.结果表明:近红外预测值与各化学值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各模型均具有很好的预测准确性。建立的总糖、还原糖、总氮、挥发碱、挥发酸、氯离子、钙离子及钾离子模型的RMSECV分别为0.583 9、0.351 2、0.053 3、0.019 0、0.014 0、0.368 0、0.096 7、0.051 3,RPD分别为4.32、5.09、3.57、5.98、3.05、3.63、3.30、4.26.近红外光谱法可快速、简单和大批量地测定再造烟叶产品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4.
微波处理豆浆对馒头面团发酵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处理豆浆,研究了豆浆中蛋白质变性、还原糖含量以及豆浆馒头面团发酵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微波处理时间的增加,豆浆中蛋白质的表面游离巯基含量先迅速升高后降低,还原糖含量先略上升而后下降,发酵面团产气量先迅速增加后减小,膨胀高度和pH值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一种客观评价造纸法烟草薄片脆性的方法,采用质构仪对不同含水率的1#造纸法烟草薄片样品进行撕裂测试和拉伸测试,分析测试结果与样品含水率的关系;采用质构仪对国内不同种类(1#~4#)造纸法烟草薄片进行撕裂测试,分析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无论撕裂测试是纵向还是横向,样品的正峰个数与含水率的相关系数(R2)最高,分别为0.938 0、0.954 8,说明撕裂测试时正峰个数能够表征造纸法烟草薄片的脆性;撕裂测试时国产造纸法烟草薄片的正峰个数与其手感脆性相对应,该方法能够准确评价和区分各类国产造纸法烟草薄片的脆性.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恩施茄芯烟叶中性香气成分,筛选关键呈香物质,以晾制结束后的恩施茄芯烟叶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做了两组处理:无菌水发酵处理、Bacillus megaterium m1加培养基混合发酵处理,利用GC-MS鉴定茄芯烟叶中的中性香气成分,通过气味活性值(OAV)与主成分分析(PCA)相结合筛选其关键致香成分。结果表明:从茄芯烟叶共鉴定出30种中性致香成分,包括酮类11种、醇类5种、酯类1种、杂环类2种、烯烃类1种、醛类8种、酚类2种,其中酮类种类较丰富,烯烃类含量较高。挥发性成分中有11种OAV大于1,最终确认苯甲醛、4-乙烯基愈创木酚、苯乙醛、巨豆三烯酮1、巨豆三烯酮2为恩施茄芯烟叶中性香气成分的关键呈香物质。这为解析恩施茄芯烟叶的特征性香味风格与品质定向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多效唑对甜玉米种子老化的保护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人工老化的甜玉米种子活力下降,发芽势、发芽率也随着老化时间延长而降低,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亦明显降低.与水处理相比,经PP333处理后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经水和PP333处理的甜玉米,POD活性呈先迅速下降后缓慢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采用气流吹扫微注射器萃取技术联用GC-MS对不同地区烟叶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比较其含量.结果显示:烤烟和白肋烟中分别鉴定出67种和6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以醇类和杂环化合物为主要成分.在不同地区相同品种、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部位烟叶的挥发性成分含量都具有显著的差别.所得结果能为研究烟草成分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烤烟烟叶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烟叶样本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得出3种烟叶成分:烟碱、还原糖和蛋白质的含量,加入8种烟叶外观特征,然后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概率神经网络输入进行压缩和特征提取,在简化样本的同时对概率神经网络进行优化.应用概率神经网络根据外观质量因素对降维后的烟叶样本建立内在质量的数学预测模型并获得较理想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增溶胶团自组装方法制备纳米介孔氧化铝载体, 用BET 法和压汞法进行表征, 并研究了胶粘 剂用量和模板剂用量对所制备载体孔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胶粘剂含量的增加, 比表面积和堆积密度逐渐增 大, 孔容和孔径逐渐减小;随模板剂含量的增加, 孔容、孔径逐渐增大, 堆积密度逐渐减小, 而比表面积在模板剂含量 为基准+10 时最大, 达到411 .4 m2/ g , 模板剂含量过多或过少, 比表面积都会下降。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以尿素等作为氮源,在不同添加量情况下氮源对还原糖含量、酵母数量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发酵前期结束时添加0.1%的不同氮源可将发酵时间缩短20 h左右,大幅度降低还原糖含量,提高成熟发酵醪中酒精含量30%~35%。与硫酸铵和硝酸铵等无机氮源相比,尿素作为氮源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南瓜汁在乳酸发酵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对南瓜汁在乳酸发酵过程中重要营养物质如氨基酸总量、总糖、还原糖、南瓜多糖、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乳酸菌的发酵对南瓜中重要保健成分南瓜多糖含量的影响不大,氨基酸总量有所增加,而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以及还原糖等成分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实验为南瓜汁乳酸发酵工艺条件的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脱脂牛乳经乳酸菌发酵,并添加蔗糖、香料等经调配加工方法制成一种饮料,外观呈乳白色,均匀的流体状,口感酸甜适口,且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及大量有益菌体,具有营养和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玉米粉水解糖作碳源发酵麦白霉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玉米粉水解糖全部替代葡萄糖作碳源发酵麦白霉素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摇瓶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比为玉米粉5.0%,黄豆饼粉2.8%,碳酸二氢钾0.12%,碳酸钙0.48%,以50L发酵罐进行实验,得出了麦白霉素的发酵代谢曲线和玉米粉的适宜水解时间,用30t发酵罐进行了放大实验,进一步说明用玉米粉水解糖作碳源发酵麦白霉素其发酵单位比用葡萄糖作碳源提高18.4%,生产成本降低30.0%。  相似文献   

15.
以浓缩苹果汁为原料,分别在裂殖酵母酒精发酵的前、中和后期接入醋酸菌。结果表明,随着醋酸菌接种时间的延后,对酵母酒精发酵的影响逐渐减小。在前期接入醋酸菌明显抑制酵母的代谢活性,使降糖和产酒速率降低,发酵周期延长,但不影响最终残糖量和酒精产量;在中期接入醋酸菌能与酵母菌共同生长,且缩短了酒精发酵周期;在后期接入醋酸菌对酒精发酵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对固氮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自生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进行混合培养, 探讨了菌数与菌液含氮量的变化情况, 与各单独培养进行了比较. 实验证明: 在混合培养条件下, 两种菌能相互利用、相互促进, 混合培养的菌数增加, 固氮菌的固氮能力提高. 这两种菌可混合培养制成混合菌剂.  相似文献   

17.
葡萄废渣固体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葡萄废渣为唯一的碳源, 对固体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SCP)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选用2 株酵母菌和2 株霉菌进行不同组合的培养, 选取最佳的组合方式, 考察了影响单细胞蛋白生产的各个因素, 如菌种的接种量, 培养基中水的质量分数、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培养基外加氮源的种类以及氮源的添加量等。并设计正交实验,初步确定了优化的培养条件, 即菌种接种量为15 %, 培养基中水的质量分数为60 %, 30 ℃培养72 h , 以尿素为氮源,发酵样品中添加质量分数为6 %的尿素。在此培养条件下发酵产物的粗蛋白的质量分数可达到发酵前葡萄废渣粗蛋白质量分数的2 倍以上。  相似文献   

18.
研制了一种发酵玉米秸秆的固体发酵剂。选择能够发酵玉米秸秆的主要微生物菌种,进行分离、纯化、增菌、扩大培养。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进行微生物计数。根据微贮的微生物菌种的选择原则,将这几种微生物混合配制成5个不同比例的发酵剂。将这些发酵剂加入玉米秸秆中,对其发酵后的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最佳的发酵剂比例。  相似文献   

19.
用棉酚代替部分豆粕酿制酱油.原料配比为豆粕:棉粕:麸皮:小麦粉=40:20:36:4.采用混合菌种制曲、固态低盐发酵工艺.结果,成曲酸性蛋白酶活力比单菌种制曲提高26%,全氮利用率达78.89%,成品酱油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新鲜牛乳、乳粉、白砂糖等为主要原料,经无菌处理,加入人工培养发酵剂——混合型酵母菌,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发酵、凝乳制成了新鲜乳酪制品。对人工发酵剂的制备方法及培养条件的选择、甜鲜乳酪的生产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对产品成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本法完全可以生产一种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发酵乳制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