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室温下,借助Mossbauer谱技术,研究非晶合金Fe_(81)P_(12)C_3Si_(2.5)Cu_1Mo_(0.5)晶化过程中局域结构的变化。发现整个晶化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个阶段(300-360℃之间退火)为α-Fe相的形核与长大阶段;第二个阶段主要为Fe_3P相的形核与长大阶段。同时该合金在360℃退火获得最佳软磁性能。还讨论了软磁性能与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预退火对Fe73.5Cu1Mo3Si13.5B9纳米晶合金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及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了Fe73.5Cu1-xMo3Si13.5B9非晶合金410℃预退火对随后480℃退火所形成的纳米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预退火对Fe73。05,Cu1Mo3Si13.5B9合金纳米晶结构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当预退火时间从0小时增加到3小时,合金在480℃,小时退火形成的晶相化α-Fe(Si)的晶粒尺寸从15nm减小到8nm。预退火使α-Fe(Si)相的  相似文献   

3.
用XRD法测定了Fe73.5Cu1Mo3Si13.5B9非晶合金在退火时析出的α-Fe相的尺寸、点阵参数、体积分量和非晶相的短程有序范围、最近邻原子间距离等结构参数,讨论了它们与相应退火温度下合金的起始磁导率的关系.结果表明,α-Fe粒子在460-560℃范围内不长大,而非晶相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α-Fe相和非晶相的结构对合金的起始磁导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用XRD法研究了退火Fe73.5Cu1Nb3Si13.5B9合金中α-Fe(Si)晶化相的有序化过程,结果表明,Fe73.5Cu1Nb3Si13.5B9非晶合金在490℃,1h退火后,α-Fe(Si)晶化相是具有DO3结构的有序相,有序畴为球形,直径为7.0nm,它随退炎温度的升颃是长大,在590℃退火后达10.9nm,与α-Fe(Si)的尺寸相当,此时α-Fe(Si)的有序度为0.8,在850℃  相似文献   

5.
对Fe73.5Cu1Mo3Si13.5B9微晶软磁合金的结构及其对合金磁性的影响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磁性能下,晶相点阵常数a=0.2843nm,相当于Fe(Si)固溶体中含Si%(mol/mol):18-20,体积百分数V=74.8%,晶粒尺寸D=14.6nm;残余非晶层厚度δ=1.23nm;当T退火≥560℃时明显有Fe-B化合物析出。Fe73.5Cu1Mo3Si13.5B9合金的磁性不仅与  相似文献   

6.
测量制备态和退火的Fe76.5-xCu1NbxSi13.5B9(x=0.10、3.0、5.2、7.2)合金Mossbauer谱,结果表明,晶化后Nb、B等元素向晶界区扩散,在残余非晶形成了富Nb、B区和Nb、B区、Nb抑制非昌相的晶化和Fe2B相的析出,并对磁织构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用XRD法研究了退火Fe73.5Cu1Nb3Si13.5B9合金中α-Fe(Si)晶化相的有序化过程.结果表明,Fe73.5Cu1Nb3Si13.5B9非晶合金在490℃,1h退火后,α-Fe(Si)晶化相是具有DO3结构的有序相,有序畴为球形,直径为7.0nm,它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长大,在590℃退火后达10.9nm,与α-Fe(Si)的尺寸相当.此时,α-Fe(Si)的有序度为0.8在850℃,1h退火后,α-Fe(Si)的DO3超点阵线条消失.在550℃等温退火时,α-Fe(Si)的DO3有序畴先为椭球状,于60min退火后形成球状,直径为10nm.  相似文献   

8.
Fe73.5Cu1Mo3Si13.5B9非晶合金的晶化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DTA,结合XRD,TEM研究了Fe73.5Cu1Mo3Si13.5B9软磁非晶合金的晶化动力学,结果表明,该合金在478℃时析出a-Fe相,晶化初期激活能量最小(148kJ.mol^-1),它随晶化学量的增加而增大,在XC为50-78%时,呈极大值(510kJ.mol^-1)随退火温度的升高,α-Fe相的数目增多,但尺寸基本不变。为14-16mm。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Fe-38Ni-13Co-4.7Nb合金中γ′相长大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合金的γ′相不稳定,易聚集长大,其平均尺寸增长遵循蝗产方根规律,在720℃和650℃的篚速率分别为0.10nm^3/s和4.26×10^-3nm^3/s。γ′相的大小分布符合LSEM规律。其长大扩散激活能力242.15kJ/mol。Al元素的缺乏是导致γ′相不稳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Fe-38Ni-13Co-4.7Nb合金中γ'相长大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合金的r1相不稳定,易聚集长大,其平均尺寸增长遵循时间的立方根规律,在720℃和650℃的长大速率分别为0.10um3/s和4.26×10-3nm3/s。γ'相的大小分布符合LSEM规律。其长大扩散激活能为242.15kJ/mol。Al元素的缺乏是导致γ'相不稳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XRD和TEM研究了Fe73.5Cu1Mo3Si13.5B9非晶合金在520℃20-120min退火后形成的纳米晶结构。结果表明,晶化相为局部具有DO3超结构的α-Fe(Si),尺寸约为14nm,α-Fe(Si)晶粒由DO3有序区和序区组成。随退火时间的延长,α-Fe(Si)的体积分数,Si含量及DO3有序区尺寸增加。在退火时间为60min时,残余非晶相处于一特殊结构状态。α-Fe(Si)相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XRD和TEM研究了Fe_(73.5)Cu_1Mo_3Si_(13.5)B_9非晶合金在520℃,20-120min退火后形成的纳米晶结构。结果表明,晶化相为局部具有DO_3超结构的α-Fe(Si),尺寸约为14nm,α-Fe(Si)晶粒由DO_3有序区和无序区组成。随退火时间的延长,α-Fe(Si)的体积分数,Si含量及DO3有序区尺寸增加。在退火时间为60min时,残余非晶相处于一特殊结构状态。α-Fe(Si)相和残余非晶相结构对合金的起始磁导率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利用Mossbauer谱,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和大角X射线衍射等实验技术对非晶态Fe73.5Cu1Nb3Si13.5B9合金的结构弛豫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晶化前退火引起原子结构,磁畴结构,电子密度的一系列变化;自由体积不断减少,沿条带平面内的宽畴成分增加,表面俦晶化;晶化前在400℃时形成了Cu的团簇结构,并引入了很大的电子密度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DSC,XRD,TEM,Mossbauer谱及磁性测量技术研究了Cu取代Fe对FeSiB非晶合金的内禀磁性及晶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Cu元素取代Fe使FeSiB非晶合金的λs,σs,Hf,μFe下降,但居里温度Tc升度。而且,Cu的加入能够显著地降低FeSiB非晶合金的晶化温度及晶化激活能,改善αFe(Si)相的形貌。FeCuSiB非晶合金的晶化行为表明:在非晶合金内部存在αFe(Si)相成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Fe72.5Cu1Nb1.5Mo1.5V1Si13.5B9合金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磁性能的变化及其晶化过程。在FeCuNbSiB合金中用Mo,V部分替代Nb仍能获得软磁性能良好的纳米微晶。其最合适的热处理退火条件为535℃,保温1小时。与用机械合金法合成纳米晶相比较,佐证了非晶晶化法形成纳米微晶,其优异的磁性能是由于微晶中同时存在晶粒和晶界两种磁相,晶粒与晶界之间有交换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用DTA结合XRD了Fe73.5Cu1Nb3Si13.5B9晶合金的晶化动力学。表明,该事金在500℃时析出α-Fe(Si)相。晶化初期激活能最小为242kJ/mol,它随晶化量的增加,在XC为0.4-0.8时,呈极大值为520kJ/mol。在624℃时析出Fe2B相。  相似文献   

17.
Fe77Cr7B16非晶晶化过程居里温度与显微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e77Cr7B16非晶进行一系列热处理,用X射线衍射、TEM考察了各样品的居里化程度(0-100%),测量了各样吕的居里温度TC,实验结果表明Fe77Cr7B16非晶的晶化是成核长大过程,晶体分数的对数随晶化温度和升高直线增长。晶化相出现前的低温退火处理,样品的TC不变化。晶化温度以上,非晶基体的TC随晶化分数的增大而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8.
经脆化动力学、内耗、TEM和Mossbauer谱等研究表明:Fe-15Cr-4Al和Fe-25Cr-5Al合金的475℃脆化包括两种过程,碳化物在晶界析出损害界面结合,降低断裂应力、使塑性在时效0.25h后消失,时效温度从400提高到600℃时,发生过时效的时间从〉1000h缩短到约1h,从α相均匀析出的富铬α‘相通过强化基体引起二次脆化,它与时效温度的关系有“C曲线”的特征,作用仅在440 ̄47  相似文献   

19.
机械球磨法制备纳米晶Fe_(73.5)Cu_1Nb_3Si_(13.5)B_9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Fe_(73.5)Cu_1Nb_3Si_(13.5)B_9成分的母合金进行了机械球磨,并对不同时间的球磨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和Mossbauer谱(MS)的测量,结果表明样品难以完全非晶化,形成了无序的αFe-Si固溶体纳米晶,晶粒尺寸在5nm左右,同时共有一部分富集Nb,B元素的界面非晶相。在各种球磨条件下对αFe-Si固溶体中的Si含量进行了计算。纳米晶Fe_(73.5)Cu_1Nb_3Si_(13.5)B_9软磁合金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重视~[1]。这种材料通常是由熔融金属急冷制成非晶薄带,然后在晶化温度以上退火制成,晶化以后在非晶基体上均匀析出10-20nm尺寸的αFe-Si固溶体。机械球磨或机械合金化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备亚稳态材料如非晶,纳米晶,准晶等的有效手段,有一定优越性。本文利用机械球磨探讨一种制备纳米晶Fe_(73.5)Cu_1Nb_3Si_(13.5)B_9合金粉末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利用Mssbauer谱,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和大角X射线衍射等实验技术对非晶态Fe(73.5)Cu1Nb3Si(13.5)B9合金的结构弛豫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晶化前退火引起原子结构,磁畴结构,电子密度的一系列变化;自由体积不断减少,沿条带平面内的宽畴成分增加,表面优先晶化;晶化前在400℃时形成了Cu的团簇结构,并引入了很大的电子密度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