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温室环境监控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完成温室内环境参数的自动采集和调控,设计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温室环境监控方案.介绍了温室监控系统整体结构,分析了基于CC2431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硬件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TinyOS操作系统的移植和节点的软件设计.由于该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具有功耗低、体积小、工作可靠、易于扩展等优点,基于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温室环境监控方案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对温室进行监控,用同一套网络分别完成风、光、水、电、热和农药等的数据采集和环境控制,可有效提高农业集约化生产程度,简化系统复杂性,降低设备成本。 相似文献
4.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温室环境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环境监测采用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有着明显的优势。Zigbee网络容量大、功耗低、易于扩充并且支持自组织组网。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的温室环境监测系统,简述了zigbee的特点及温室环境监测系统的特点,包括网络协调器节点和传感器节点的硬件和软件设计。该设计可构架一个较大范围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对温室环境进行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5.
在大规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输数据量巨大,必然存在着数据传输可靠性、拥塞以及能耗等问题,高效的数据融合技术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本文结合分簇路由算法的特征,采用两层融合技术,首先簇内节点与簇首节点的融合,簇内节点根据阈值来判断是否需要发送数据,簇首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数据一致性检验,剔除异常数据,第二层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对簇首节点与基站的融合,得到所需要的结果。实验表明,进行融合后的数据可靠性高,较大减少了数据的传输量与冗余度、降低了能量的消耗,从而提高了整个网络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温室监控存在有线通信方式投资大、成本高,且信息采集点的增加使实施布线难度加大,特别是在一些偏僻位置无法应用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层次化无线传感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的传感网络节点可以随机布置、随意扩充和组合。同时利用无线网络协议栈的路由协议和能量监控等关键技术,设计了一套温室实验系统。通过对本系统的性能进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21世纪最为重要的新兴技术之一。为解决数据是被从节点传到处理中心去处理;传感器节点密度高、数量大;节点的电池能量、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严格受限;网络通信半径小、带宽低等问题,提出采用基于移动A gent的分布式计算模式,设计了一种移动A gent系统,用于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融合,系统有效减少网络负载、带宽、时延,实现网络的可扩展性、可靠性和容错性。 相似文献
8.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展望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其它相关领域的应用前景.对SO2区域监测使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硬件结构和前端传感器放大电路进行了设计,详细说明了各部分电路的芯片选型和要点.给出节点调试的方法和结果.提出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SO2区域监测系统的网络构建方案,并对系统上位机软件中的监控和数据库软件进行了分析和设计.最后叙述了系统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 相似文献
9.
10.
11.
微电子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快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农业中尤其是在农作物信息检测中的应用是将智能化、自动化应用于农业中的最好手段之一。运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农业生态大棚中进行信息采集和监测,从低功耗的角度出发,对传感器节点硬件进行了设计,以实现对农业生态大棚的智能监控。 相似文献
12.
无线传感器网络当前已成为一种新的分布计算模式,由于大部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能源是不可补充的,因此需使用数据聚集协议提高整个网络的生命周期,传统的数据聚集协议不能保证网络中的高实时性数据的延迟较低.文中提出的DAIDA协议根据节点上的流量状况及数据的不同优先级要求自适应地调整数据链路层发送的数据包的大小,模拟结果表明,高实时性数据通过网络的延迟低于低实时性数据的延迟,并且延长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3.
由于传感器节点能量有限且难以补充,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在严格的能量约束下最大化网络的生存时间。网内数据融合是减少传感器节点数据传输量、降低网络总能耗,最大化网络生命周期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利用主元分析法PCA中的数据降维技术,提出一种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簇内进行数据融合的方法。该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利用网络的簇头节点对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多个簇内节点的实测变量进行线性变换,将其转化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综合指标后再进行数据转发,从而达到减少网络中的数据传输量和能量消耗的目的。理论分析和实例验证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