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俊  刘婷  石顺友 《广东化工》2014,41(23):43-45,56
润滑油基础油因加工工艺的不同使其在组成及相应的物理性质方面相差较大,基础油的运动粘度、粘度指数、密度等物性参数能反映出其组成的不同,同时这些物性参数也是影响基础油低温动力粘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文章通过研究不同工艺生产的基础油低温动力粘度(-15℃)随其组成及物性变化的规律,通过数据拟合法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结果表明,基础油的低温动力粘度与运动粘度、粘度指数和密度等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烷烃转化新催化材料及新过程研究组研究员田志坚团队开发的煤基费托合成蜡加氢异构生产高品质润滑油基础油技术,在新疆克拉玛依白碱滩区中试装置上开展生产试验,以国产费托合成蜡为原料,高收率批量生产出高品质润滑油基础油产品。生产试验中,2 cSt产品粘度指数达到112,倾点-60℃;4 cSt产品粘度指数达到140,倾点-46℃;6 cSt、8 cSt和10 cSt产品粘度指数均超过152,倾点低于-30℃。其中,4~10 cSt产品达到Ⅲ+类润滑油基础油标准,可作为超高粘度指数润滑油基础油,应用于各类发动机油、齿轮油、液压油、压缩机油、润滑脂等。与目前市场上主要润滑油基础油产品Ⅰ、Ⅱ类油相比,该类产品具有更好的黏温特性,在节能减排、延长机械使用寿命等方面可发挥更大作用。除主产品高品质润滑油基础油之外,该技术还副产无芳烃溶剂油、钻井液、工业白油等高附加值产品。  相似文献   

3.
《应用化工》2022,(7):1327-1330
采用挤出法和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i、K改性的HZSM-5催化剂,通过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和吡啶吸附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固定床反应器上通过润滑油临氢降凝反应考察催化剂的降凝效果。结果表明,采用Ni、K改性的HZSM-5催化剂,润滑油基础油收率和粘度指数明显提高,就(3%Ni O,0.4%K)改性的HZSM-5催化剂而言,反应温度为300℃,压力为15 MPa,空速为1.0 h-1,氢油比为500∶1时,润滑油基础油的凝点为-20℃,收率为70%,粘度指数为103。  相似文献   

4.
采用挤出法和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i、K改性的HZSM-5催化剂,通过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和吡啶吸附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固定床反应器上通过润滑油临氢降凝反应考察催化剂的降凝效果。结果表明,采用Ni、K改性的HZSM-5催化剂,润滑油基础油收率和粘度指数明显提高,就(3%Ni O,0.4%K)改性的HZSM-5催化剂而言,反应温度为300℃,压力为15 MPa,空速为1.0 h-1,氢油比为500∶1时,润滑油基础油的凝点为-20℃,收率为70%,粘度指数为103。  相似文献   

5.
粘度是润滑油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润滑油的使用和研究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粘度的评价方法,分析了基础油组成、温度、压力、添加剂以及剪切力对润滑油粘度的影响,研究了粘度与润滑油润滑性、流动性以及抗泡性的关系,为润滑油的选用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应用化工》2022,(1):76-80
以离子液体Et3NHCl-AlCl3催化1-C14烯烃齐聚制备润滑油基础油(不同粘度级别的中粘度PAO),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齐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75℃下反应175℃下反应14 h,由1-C14烯烃齐聚可制备高性能的润滑油基础油;齐聚物主要是由三聚、四聚、五聚体组成的混合物,粘度υ100℃=20.34 h,由1-C14烯烃齐聚可制备高性能的润滑油基础油;齐聚物主要是由三聚、四聚、五聚体组成的混合物,粘度υ100℃=20.335.2 mm2/s,粘度指数15335.2 mm2/s,粘度指数153183,倾点-26183,倾点-26-36℃,相对分子质量742-36℃,相对分子质量742836。  相似文献   

7.
以离子液体Et3NHCl-AlCl3催化1-C14烯烃齐聚制备润滑油基础油(不同粘度级别的中粘度PAO),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齐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75℃下反应1~4 h,由1-C14烯烃齐聚可制备高性能的润滑油基础油;齐聚物主要是由三聚、四聚、五聚体组成的混合物,粘度υ100℃=20.3~35.2 mm2/s,粘度指数153~183,倾点-26~-36℃,相对分子质量742~836。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工》2022,(10):2355-2357
在合成马来酸酐与α-C_(14)烯烃的共聚物基础上,再将辛胺与该共聚物酰胺化反应,最终合成得到侧链含酰胺键的润滑基础油。利用傅里叶红外表征其结构,研究了产物的运动粘度、流变性能等。结果表明,马来酸酐与辛胺的摩尔比为1∶0.7,酰胺化反应温度为122℃,酰胺类润滑油性能最佳;且润滑油的粘度指数达到高级润滑油标准,抗水解性能优于酯类润滑油。  相似文献   

9.
《应用化工》2019,(10):2355-2357
在合成马来酸酐与α-C_(14)烯烃的共聚物基础上,再将辛胺与该共聚物酰胺化反应,最终合成得到侧链含酰胺键的润滑基础油。利用傅里叶红外表征其结构,研究了产物的运动粘度、流变性能等。结果表明,马来酸酐与辛胺的摩尔比为1∶0.7,酰胺化反应温度为122℃,酰胺类润滑油性能最佳;且润滑油的粘度指数达到高级润滑油标准,抗水解性能优于酯类润滑油。  相似文献   

10.
以ZSM-5为载体制备了Ni/K/ZSM-5催化剂,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K对润滑油基础油临氢降凝反应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N_2吸附-脱附和吡啶吸附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Ni、K改性的催化剂,润滑油基础油黏度指数和收率明显提高。对于Ni/0.4K/Z5催化剂,润滑油基础油黏度指数达到103,产率达到70%,凝点-20℃;对于Ni/0.8K/Z5催化剂,润滑油基础油黏度指数达到102,产率达到69.5%,凝点-21℃。  相似文献   

11.
罗辉洪 《广东化工》2012,(4):151-154
以西江原油为例,通过多项式回归拟合润滑油基础油粘度指数随运动粘度的分布曲线,一元线性回归基础油运动粘度与原料运动粘度的关系,并对回归方程及其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从而获得有效而精简的回归方程。根据这两个回归方程推算出基础油粘度指数与原料运动粘度的关系,直接用于指导常减压装置基础油原料运动粘度的优化控制,也为原油资源筛选、调配、单贮单炼、混兑混炼等生产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近年国内外以费托合成物(主要为费托蜡)为原料制成GTL基础油的加工技术研究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Chevron、Shell、ExxonMobil和中石油在GTL基础油加工技术的研究工作及应用情况。分析表明:费托合成物烷烃含量高,GTL基础油加工技术的核心是正构烷烃的加氢异构化技术,催化剂主要为改进的异构催化剂,所得GTL基础油黏度主要为中质黏度等级、黏度指数高、蒸发损失好,收率达到工业化水平。但与矿物基础油相比还存在很多不足,需依据费托合成物的特性,开发有针对性的催化剂,选择最佳的油品加工技术工艺路线,以便进一步提高基础油的性能和收率,实现费托合成物的最优经济性。同时为国内发展费托合成基础油加工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实验室自主研发了降浊点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金属含量、载体改性等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以异构脱蜡装置生产的高黏度润滑油基础油为原料进行催化活性评价,并对催化剂进行长周期寿命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的催化剂可以大幅度降低高黏度润滑油的浊点并能长周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润滑油产品供大于求,而质量与国外同类产品则有较大差距。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优质润滑油基础油的品种与数量不能完全满足高档润滑油产品开发的需要。因此,应提高高粘度指数(HVI)基础油的比例,并选用溶剂精制与加氢处理相结合的方法由中间基原油生产HVI基础油。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润滑油降凝剂T818C(醋酸乙烯-富马酸酯高聚物)的合成,考察了该降凝剂对国内几种主要基础油的降凝效果,并探讨了其降凝机理。结果表明当加剂量为3g/kg~5g/kg时,T818C降凝剂对环烷基基础油和石蜡基基础油均具有很好的降凝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薄层油膜氧化试验与红外光谱分析联用技术模拟试验研究了聚α-烯烃润滑基础油的热氧化安定性能,通过试验研究,得到了油样氧化后沉积物含量、油样质量损失和红外面积比CSI随氧化时间变化的关系,对了解润滑油的氧化稳定性和氧化降解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Traditional chemical methods of analyzing frying oil quality are time-consuming and not amenable to on-line measurement.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quality changes of heated oils based on visible/near infrared spectral analysis using a hyperspectroradiometer. The reflectance spectra of the heated oils were analyzed within the range 400–1,750 nm. Acid value, total polar component, and viscosity of oil samples were used as indicators of different quality levels of oil. Partial least squares calibration models were developed for quantitative evaluations of these parameters. The R 2 and root mean square error for each prediction were calculated to assess the prediction capability of calibration models. The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using the established calibration models, quality parameters could be predicted with R 2 values over 0.92.  相似文献   

18.
详细阐述了各种润滑油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传统基础油;高、极高和超高粘度指数基础油;合成基础油;可生物降解油品以及废油再生技术。  相似文献   

19.
The wear protecting properties of motor oils containing oil soluble polymethacrylates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measuring the wear of the crankshaft bearing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machines. From this results follows that lube oils containing enough polymer (up to 12%) give lower wear than straight mineral oils of equal viscosity. That means that polymethacrylate has a wear protecting effect which is more efficient than the thickening effect of the polymer. The efficiency of this effect depends on polymer content and on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polymer.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clearly show that the wear protecting effect of the polymethacrylate i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solving properties of the base oil.  相似文献   

20.
李熠宇  吴琼  徐鹏  马爱青  侯影飞 《化工进展》2020,39(12):5234-5242
为了解决胜利油田稠油黏度高、开采困难等问题,通过分子模拟指导,以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十八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及苯乙烯进行四元共聚,获得了适合原油特性的降黏剂。以降黏率为考察指标,探讨了单体投料比例、最佳反应条件等对降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十八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及苯乙烯投料摩尔比为4∶13.5∶8∶3、引发剂加量为1%(质量分数)、链转移剂用量为0.5%(质量分数)、80℃反应8h时,合成的降黏剂效果最好,且在降黏剂用量为0.3%(质量分数)时,可将原油黏度从1100mPa·s(50℃)降至403mPa·s,降黏率达到63.3%,原油凝点可从38.5℃降低至33.2℃,通过红外及氢谱等进行了表征,与预想分子结构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