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最近阅读了贵刊 2 0 0 1年第 1期胡敏云等的“城市垃圾填埋场垃圾土压缩变形的研究”一文 (以下简称“原文”) ,有几处疑问 ,特向作者请教。yh( 1)笔者观察原文图 3~ 6 ,发现回归方程的曲线大都远离实测点 ,这样所回归的方程是否代表了实测点所反映的规律性 ?按照一般曲线的拟合原则 ,回归曲线要经过所给点的形心 ,而原文图 3~ 6的回归曲线大都没有通过所给点的形心。( 2 )对于原文图 8,其中代号为孔 2的点有 6个 ,基本上呈一直线 ,不知原文作者怎样得出图中的两直线从而形成一条折线 ;同样代号为孔 1的点有 8个 ,作者也将其连成一条折线 ;而且孔 1、孔 2点所连成折线的 相似文献
5.
6.
<正>首先感谢门楷等老师对原文"地基非线性沉降计算的原状土切线模量法[1]"一文的关注。现就讨论文所提出的问题答复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感谢雷胜友同志对“城市垃圾填埋场垃圾土压缩变形的研究”一文 (以下简称“原文”)的关注 ,现答复如下。( 1)关于原文图 3~ 6。首先要说明的是 ,图中绘出的曲线并不是实测值的回归曲线 ,曲线的方程也不是回归方程。James ,C .S .Lu等人指出 ,垃圾渗滤液中各种有机化学成分的含量是随填埋时间而发生变化的 ,但是 ,填埋时间并不是引起渗滤液中各种化学成分含量变化的唯一因素。因此 ,即使在同一填埋时间 ,不同条件下获得的垃圾渗滤液中的各成分含量将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变化 ,即原文式 ( 1) :V =Aeut 。原文指出 ,有机物的分解与其分解产物的生成是相伴发生的 ,并假定有机物的分解 相似文献
8.
笔者收到《岩土工程学报》编辑部转来的讨论文章后,认真学习并思考胡亚元副教授(以下简称讨论文)提出的问题。首先,为有同行如此关注笔者研究的问题而倍感荣幸,其次对讨论文提出的问题颇感为难。讨论文涉及5篇论文和1部专著,其中有2篇论文笔者为第一作者,1篇为第二作者,1篇为第四作者,还有1篇和专著未参与。因此,对文章或专著主旨的理解,除为第一作者的文章外,笔者不敢说是准确地或是真正体现第一作者原意的。笔者本着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态度在此商榷,不当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9.
10.
最近学习了贵刊 2 0 0 1年第 4期“大变形条件下桩土共同工作及试验研究”(作者吴 鸣 ,赵明华 ;以下简称“原文”)一文 ,受益不少 ,笔者对文中有关分析尚存疑点 ,提出与作者商榷。 (1)桥梁桩在受轴、横向荷载下呈现的大变形问题 ,应属几何非线性范畴 ,原文对此并无表述 ,似与论文主题有所偏离。(2 )正如原文所述 ,在大变形条件下 ,文克尔地基模型等都存在明显不足之处 ,不过 ,原文采用层状各向同性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过于简单 ,较难反映土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 ,更难反映几何非线性特性。另外 ,随着水平位移增大 ,桩土分离的裂缝和深度均会增加[1 ] ,原文采用有限元 -有限层联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感谢谢新宇先生对拙作的讨论 ,现答复如下。(1)如原文所述 ,轴、横向荷载同时作用下 ,桥梁基桩桩身挠曲变形比单一荷载作用下更大 ,桩 -土受力特性亦发生变化 ,按常用的线弹性地基反力法无法反映桩侧土体的非线性特性 ,因此原文引入有限元 -有限层理论进行分析 ,以克服文克尔地基模型的不足。而对基桩本身 ,其非线性特性与桩身材料极为有关 ,如钢桩和钢筋砼桩 ,其差别甚大 ,大变形条件下基桩本身的非线性特性难以用一个模型来描述。此外 ,因桩材模量远大于土体模量 ,考虑其非线性特性在工程中意义不大 ,故目前各规程规范或研究中均以桩材的弹性模量即取线性阶段进行分析。(2 )原文旨在寻求一种能考虑土体非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徐永福¥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十分感谢蒋明镜博士对拙文的讨论,讨论对提高文章质量,沟通读者与笔者的联系无疑是有意义的。下面对讨论中涉及的问题,提出粗浅的解答。到稿日期:1998-09-07.(1)试验装置应当指出的是,试验装置是河海大学土工试验室自行设计和... 相似文献
16.
<正> 王成华同志的“对‘用土的现场原始压缩曲线计算土的变形模量’的讨论”(以下简称“讨论”)就原文方法实质及应用中的若干问题两方面进行了讨论,笔者谨向王成华同志致谢,现就这两方面问题答复如下。以下将土的现场原始压缩曲线一概简称为e-lgp曲线;并且和“讨论”一样,在方法实质方面只考虑正常固结土,不计基坑开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正> 作者介绍了考虑坝壳湿化变形的坝体应力应变分析,这样的分析工作对土石坝设计师很有参考价值。笔者对作者提出的两个问题进行讨论,请指教。1.图1中曲线Ⅰ地未经浸水的压实土试样的压缩曲线。曲线Ⅱ为试样浸水后的压缩曲线。曲线Ⅲ为若 相似文献
19.
首先感谢方玉树教授对“改进的库尔曼图解法及其在土压力计算中的应用”一文(以下简称“原文”)关注和讨论,现对有关问题作答如下:(1)原文方法可用于填土面有荷载的情况,当填土面作用有连续均布荷载时,原文1.2节作了详细论述,当作用有非均布荷载时,文中也提出了近似的处理方法(见原文p169左上角):按荷载总量相等的原则将非均布荷载换算成AD面上的均布荷载,再按上述方法及步骤处理。同样,当地面不规则时,可将滑动土楔等效为规则的三角形和不规则的部分组成,而不规则部分可等效为非均布荷载形式。(2)至于方教授提出的当填土面作用有连续均布荷载时,采用当量土重和荷载不等效及其引起误差的问题,同样存在于库伦土压力 相似文献
20.
讨论”认为“新途径”(原文 )一文中的综合结构势概念不适用于砂土 ,因为它没有从本质上揭示广义吸力的变化是释放土结构势的根本原因 ,进而提出了再引入瞬态变形模量的建议。现就上列讨论答复如下。 (1)所谓广义吸力 ,实际上是对非饱和土中吸力效应、胶结效应、咬合效应等在总体概念上的一个统称 ,是为避免具体区分各种效应的困难而引出的一种简易处理的思路。它同从颗粒的排列特征与颗粒的联结特征两个方面反映各种效应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而后者关于综合结构势的概念既包含了土结构性破坏的难易程度 (与胶结和排列有关 ,越不易破坏 ,土的结构性越强 ,笔者称之为可稳性或可稳势 ) ,又包含了土结构一旦受到破坏后的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