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综合分析了攀枝花矿区各矿带矿石的有关工艺矿物学特性,从而进行了分矿带选矿的探讨和有关矿带的选矿理论指标对比,得出了Ⅷ矿带指标最好;并用贫富矿分选探索试验的结论证实分矿带选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选矿厂投产三十年来围绕“双提一降”而进行选矿工艺流程的试验,改造的历史肯定了处理白云鄂博中贫氧化矿采用“弱磁-强磁-浮选”工艺流程是提高铁精矿品位和回收率、降低杂质含量最佳工艺流程。论述了磨矿粒度是获得良好选矿指标的选择条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4.
针对南钢烧结厂在生产过程中返矿量偏高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进行了烧结高比例配加烧结返矿和球团返矿的可行性试验研究,并运用于生产实践,保证了烧结机利用系数和烧结矿强度,取得了消化返矿、盘活大量资金的可观效果。 相似文献
5.
6.
对于含金银的多金属硫化矿,本文介绍了三种选矿工艺流程以及金属矿物分选的控制因素。应用碱预处理氰化法提金,氰化尾渣多金属浮选分离的联合流程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指标,金银浸出率高可达到多金属综合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8.
9.
辉钼矿多呈板状、鳞片状、叶片状单晶及其集合体状,除了与非金属矿物共伴生外,常与金属硫化物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等共伴生,因此,在辉钼矿的选矿过程中,辉钼矿与其他共伴生矿物的嵌布特征是影响选矿指标的关键。辉钼矿与方铅矿多呈包含关系,用机械浮选,很难使得钼精矿中的杂质元素铅含量符合标准。 相似文献
10.
11.
为了改善外矿型烧结矿的质量,对不同类型外矿为主要含铁原料的烧结矿的矿相结构进行了系统定量研究,分析了外矿对其矿相结构的影响规律,找出了烧结矿矿相特征与冶金性能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以斯特拉麦克粉和天发海超特粉为主要含铁原料(1号)的烧结矿,铁酸钙含量较多,以交织熔蚀结构为主,局部出现粒状-斑状结构,低温还原粉化率RDI>3.15 mm较好,气孔率较高,转鼓指数较低。以纽曼粉、PB粉和杨迪粉为主要含铁原料(4号和5号)的烧结矿,5号烧结矿中赤铁矿含量较多,铁酸钙含量较低,以熔蚀-粒状结构为主,局部为共晶结构,转鼓指数最高,但低温还原粉化严重;4号烧结矿的纽曼粉和PB粉的含量较多,以交织熔蚀结构为主,局部出现粒状-斑状结构,转鼓强度较低。以纽曼粉和得宝麦克粉为主要含铁原料(2号和3号)的烧结矿,3号烧结矿铁酸钙含量最多,矿相结构较为均匀,以交织熔蚀结构为主,局部见针状铁酸钙交织他形赤铁矿,该烧结矿质量最好;2号烧结矿的纽曼粉和得宝麦克粉含量较高,矿物组成中赤铁矿含量多,铁酸钙含量少,以交织熔蚀结构为主,局部出现粒状-斑状结构,低温还原粉化严重。建议以纽曼粉为主,配加少量麦克粉、杨迪粉及超特粉做为主要含铁原料,以改善现场烧结矿质量。 相似文献
12.
淘金冲矿集区主要为含金石英细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赋存于新元古界板溪群五强溪组浅 变质的浅-中海相碎屑沉积及火山碎屑沉积建造中,矿体严格受地层、构造和蚀变三种因素控制,并与石英 脉密切相关。该区金矿仍有较大的找矿前景,除石英细脉型金矿外,应加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的找矿研 究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在对分段崩落法电耙出矿和阶段崩落法振动出矿进行不同斗距放矿摸拟试验的基础上,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得出重力和振动二种不同出矿工艺的合理斗距。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河南省卢氏县官坡—五里川锑成矿带成矿机制,对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锑矿带内锑矿石及其他类型岩石轻、重稀土元素比值较高,且都呈现为Eu负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总体上表现为轻稀土富集型。锑矿带内各种类型岩(矿)石中稀土总量分布表现出一定规律性,大理岩、锑矿石中稀土元素总量较高,构造带岩石及附近围岩的稀土元素总量偏低,说明锑矿带的锑及成矿热液主要来自于下地壳和上地幔,热液上升过程中锑矿床经历了多阶段的分馏、交代作用,导致稀土元素从围岩中大量迁出,并富集于锑矿床内。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1981—1982年烧结矿原燃料单耗及主要原料化学成分的年平均数据,采用钒平衡及现场配料计算的方法,求得精矿含钒品位,普通富矿粉及石灰石粉配比与烧结矿含钒品位之间的定量关系。并据此预计,如将攀钢目前所配普通富矿粉全部取消,仅因生铁含钒品位提高一项,将获年经济效益500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