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近年来,随着国内汽车模具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标准化和高素质专业人才在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制造周期和降低生产成本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为此,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模具事业部、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汽车模具智能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拟定于2021年6月9~11日在重庆市举办"第二届汽车模具技术及标准化"暨"模具人才培养产教融合"高峰论坛,  相似文献   

2.
<正>新时代用户对汽车质量和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汽车行业正围绕着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等方向不断发展,为满足整车发展的要求,汽车零部件行业也亟待转型升级。模具作为汽车零部件制造的关键基础装备,其技术进步对汽车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此,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材料成型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模具工业》编辑部等相关单位,并邀请行业著名专家申长雨院士、李德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9月6日,2018汽车模具技术及标准化国际论坛在广西柳州万达嘉华酒店盛大召开,本次会议由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联合主办,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独家承办。华中科技大学李德群院士、中国模具工业协会会长武兵书、上汽通用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5月20日,第二届中国汽车模具及零部件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如期在深圳华南城维也纳会议中心举行,汽车模具与零部件行业人士30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模具制造》杂志社联合主办,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汽车车身模具及装备委员会等组织单位共同支持下举办,旨在探讨中国汽车模具及零部件产业创新发展,助力中国汽车模具与零部件产业在大数据和共享经济时代中实现转型升级跨越发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6月23日,第三届中国汽车模具及零部件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深圳华南城维也纳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汽车模具及零部件行业参会企业近200家,与会嘉宾300多人。本届高峰论坛由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指导,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模具制造》杂志社联合主办,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汽车车身模具及装备委员会等组织共同支持。据论坛主办方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苏江武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10月18—20日,"第十六届全国塑性工程学术年会暨第八届全球华人塑性技术研讨会"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智能制造促进塑性技术发展"。本次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主办,太原理工大学承办,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精密热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挤压与锻压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高性能精确成形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重庆江东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江  相似文献   

7.
《模具工业》2013,(12):18-19
<正>2013年11月10日至12日,"2013大型精密锻压模具及汽车零部件(锻压件)技术交流会"在桂林成功举办。大会由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模具工业》杂志联合精密成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机械工业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8.
正由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和上海市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DMC2019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暨2019上海国际汽车模具和成形工艺装备展览会"将于2019年6月11日至6月15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虹桥)举办。DMC2019将以"专注·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构建市场引导下的技术集成与协同创新环境,加快模具行业优化,提质降本增效。中国模具企业展出的精品模具,将精准服务汽车、电子、包装等行  相似文献   

9.
<正>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数字化制造技术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塑性成形技术与装备研究院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发展历程●1954年,上海交通大学成立锻压教研室;●1983年,上海交通大学与原上海第二轻工业局联合成立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1996年,经原国家计委批准,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在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基础上成立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00年,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在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基础上成立国家数字化制造技  相似文献   

10.
<正>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数字化制造技术中心上每交通大学塑性成形技术与装备研究院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发展历程1954年,上海交通大学成立锻压教研室;1983年,上海交通大学与原上海第二轻工业局联合成立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1996年,经原国家计委批准,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在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基础上成立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00年,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在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基础上成立国家数字化制造技术中心;  相似文献   

11.
<正>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数字化制造技术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塑性成形支术与装备研究院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发展历程1954年,上海交通大学成立锻压教研室;1983年,上海交通大学与原上海第二轻工业局联合成立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1996年,经原国家计委批准,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在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基础上成立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00年,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在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基础上成立国家数字化制造技术中心;2004年,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转制为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2.
正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数字化制造技术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塑性成形技术与装备研究院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发展历程●1954年,上海交通大学成立锻压教研室;●1983年,上海交通大学与原上海第二轻工业局联合成立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1996年,经原国家计委批准,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在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基础上成立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00年,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在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基础上成立国家数字化制造技术中心;●2004年,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转制为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3.
<正>由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和上海市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DMC2019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暨2019上海国际汽车模具和成形工艺装备展览会"将于2019年6月11~15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虹桥)2H/3H/4.1H馆举力、。DMC2019—方面将推出汽车模具采购、电子家电模具采购、包装模具采购指南;另一方面模具企业也将为提升自身效能与模具产品升级,采购更精良装备与更有效的实用技术,为推动中国集聚区域发展和产业发展融合,模具企业按地区划分参展,也方便装备资源的配套协同。  相似文献   

14.
秦珂 《模具工业》2012,38(3):13-17
介绍了模具在汽车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国家"十二五"期间一系列规划为汽车模具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说明了汽车模具作为汽车零部件的装备,必将起到至关重要的核心作用,汽车模具产业的未来潜力无限。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汽车覆盖件铸铁模具和汽车锻件合金钢模具的离子渗氮技术,阐述了汽车模具离子渗氮生产与检验的设备、工艺。生产实践表明,合理离子渗氮可以大大提高汽车模具的质量和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正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数字化制造技术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塑性成形技术与装备研究院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发展历程1954年,上海交通大学成立锻压教研室;1983年,上海交通大学与原上海第二轻工业局联合成立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1996年,经原国家计委批准,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在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基础上成立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7.
正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数字化制造技术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塑性成形技术与装备研究院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发展历程1954年,上海交通大学成立锻压教研室;1983年,上海交通大学与原上海第二轻工业局联合成立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1996年,经原国家计委批准,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在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基础上成立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8.
李先军 《模具制造》2007,7(9):75-75
由英国Delcam(中国)有限公司主办的汽车覆盖件生产技术高端研讨会暨湖南大学Delcam软件培训中心授牌仪式于2007年8月16日在桂林阳朔隆重召开。来自一汽模具有限公司、天津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9.
<正>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数字化制造技术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塑性成形技术与装备研究院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发展历程·1954年,上海交通大学成立锻压教研室:·1983年,上海交通大学与原上海第二轻工业局联合成立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1996年,经原国家计委批准,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在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基础上成立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5月18日,"2015年中国模具技术发展高端论坛暨《模具工业》创刊40周年庆典"在桂林成功举办。大会由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模具工业》编辑部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国家工程中心、模塑制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橡塑模具国家工程中心、精密成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家电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院校代表7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