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针对社会对装饰艺术设计学生毕业时能力的要求,全文通过从特色的工学课堂教学模式、模拟设计案例和采用"三明治"教学法、工作室教学模式等方面来讨论课程教学改革。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就是解决学生"好用、经用"的问题。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目前是社会需求比较旺盛的应用型专业,如何做到"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之路",培养出实用的高技能人才,取得市场与社会的广泛认可,是进行教改的出发点。装饰艺术设计教改的最终目标,就是从实践中来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4)
职业院校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不同于本科院校,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操作。文章主要对职业院校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实践进行论述,阐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教学改革的实践方法,主要体现为搭建校企合一的共享实训基地、创建校内工作室教学模式和教学专家团队、健全教学的评价机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因此,在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上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就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在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上也可以开发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对《装饰造型》设计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上改变原有的对人物、植物以及综合元素的变形,而直接针对工作岗位来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8)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班级人数较多导致课堂展示作品与交流受到限制;部分学生主动学习与评价欠缺、自主学习认知负荷较重、缺乏学习兴趣;等等。而"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翻转课堂能够为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基于翻转课堂理论,设计立体造型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借助学习知识社区进行课程实施,有利于实现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融合。与以往的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际能力为目标,以社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教学模式以鲜明的实践实训为特色,从实践中检验理论,以相关理论指导实践,进而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章以餐饮空间专题设计课程为例,总结有效的课程教学方法,以期为应用型地方院校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8)
独立学院是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在高等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特色,也是独立学院进行人才培养分类指导的具体体现。文章从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导向,注重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素质的需求,探讨实践教学模式对培养就业型人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Auto CAD课程的培养目标,针对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中心,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及考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1)
为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满足目前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和应用技术型大学教育教学所需,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率先进行了工程实践教育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尝试。文章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为切入点,系统论述了在工程实践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如何从专业能力与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相融合的视角来进行"知行一体"课程模式设计,并从课程实施方式、典型任务提炼、评价方式改革等多个角度阐述了课程的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9.
王立峰 《现代装饰》2016,(5):280-281
正本文基于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和学习特点,探讨针对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尝试性探索出适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sketchup草图大师"课程的教学新模式,以达到在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同时更好的与设计市场需求对接。  相似文献   

10.
正高职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是以工作室为空间依托,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高职院校实现环境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集成性和跨学科特性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才能适应行业企业需求。我们在理论上尝试将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分为专业学习期和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15)
欧洲艺术设计"工作室"教育模式历史悠久,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就诞生了"工作室"的雏形。从德国包豪斯时期的"作坊式"教育到现代欧洲艺术设计"工作室"教育模式,"工作室"教育引领了艺术设计教育的方向,并有效培养了现代艺术设计人才。文章对欧洲与中国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找到中国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的不足,并借鉴欧洲"工作室"教学模式,从课程设置、教育体系、人才培养及成果评价标准多方面入手,安排课程实践创新内容,建立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新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希望能真正与国际艺术设计教育事业接轨,培养出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12.
郑志颖  华颖  顾韩 《山西建筑》2014,(22):259-260
以风景园林专业《模型制作基础》课程为教学改革对象,总结了以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课程教学改革思路,经两年的教学实践,采取"互动—协作—实践"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为培养良好的专业基础和职业素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职业技能竞赛作为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它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职业技能大赛对本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研究,以本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创新研究为核心,提出从教学模式、师资队伍、机制建设三方面的改革措施,为优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13)
社会发展新形势对广西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深层次的客观要求。广西独立学院只有找准办学定位,利用地域经济文化优势,才能进一步建构科学合理且适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笔者以艺术设计专业的市场性、应用性为导向,从确定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定位、优化专业结构促进学科建设、开展教学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创新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教学方式转变五个方面对广西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9)
文章分析了当前学科竞赛和实践教学之间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从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与内容、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两个方面,对基于学科竞赛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进行了探索,旨在将学科竞赛合理融入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支撑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构建"教学改革—学科竞赛—创新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14)
传统的"C语言"课程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文章结合"C语言"课程的教学特点和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C语言"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对该模式进行了应用研究。教学实践表明,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他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1)
人体工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术科学,服务于实用艺术,重视技术与科学的全面发展。而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为适应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人体工学课程而精心设计的教学方式,其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特点,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开发,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29)
本文主要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以计算机相关专业实践类课程为载体,以技能竞赛为平台,将"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的教学模式融入实践教学和专业课程建设,并总结了在教学改革和实施中积累的经验和一些探索,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跨界联合"毕业设计教学是通过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不同专业的导师联合指导下跨界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新媒体背景下,依托微信平台构建"跨界联合"教学模式,寻求艺术设计类高校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毕业设计实践的教学新方法,尤其从沟通、合作入手,真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20)
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的发展进程逐步加快,设计领域正在形成一种综合性的服务模式,以往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与时代的发展需求。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将就业作为主导方向,着重培养创新型的艺术设计人才成了当代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方向。文章主要分析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为培养创新型的专业设计人员提出一些建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应该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对"跨界合作"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