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Planning》2015,(15):100-101
目的:探究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以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骨科接受治疗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127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手术治疗84例)和对照组(保守治疗43例)。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应用JOA评分进行判定,记录受伤至手术时间、伤后脊髓功能状态以及随访结果。结果:观察组JOA改善率高于对照组,且通过Logistic回归性分析得到影响疗效的4个因素:伤后脊髓功能状态为Ⅰ度、伤后至手术时间、是否进行康复训练以及治疗方式。结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应用手术治疗效果好于保守治疗,且及时治疗加以术后适当的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34):73-76
目的:研究分析在急性颈脊髓损伤的治疗过程中运用甲强龙冲击疗法配合适当的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4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给予甲强龙联合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适量地塞米松静脉滴注。随访6个月。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评分(1.89±1.04)分,明显优于治疗前的评分(3.26±1.13)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评分(3.16±1.07)分与治疗后评分(2.89±1.1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对护理干预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干预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强龙冲击疗法对于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疗效显著,配合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5)
目的研究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中合并的内踝骨折、后踝骨折及下胫腓联合损伤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陈旧踝关节骨折脱位且有完整随访者52例,其中47例接受重建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5例接受保守治疗。根据有无内踝骨折、有无后踝骨折、有无下胫腓联合损伤进行分组,分别分为有内踝骨折组、无内踝骨折组;有后踝骨折组、无后踝骨折组;有下胫腓损伤组,无下胫腓损伤组。全部病例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系统)评估疗效(术后1年),分别进行AOFAS评分的统计分析,探讨内踝骨折、后踝骨折和下胫腓联合损伤三个因素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全部骨折平均随访35.6个月(13~60个月)。47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患者骨折均愈合,未出现再次脱位。其中内外踝切口皮缘坏死共4例,对症处理后均愈合。有内踝骨折组AOFAS评分77.5±10.7分,无内踝骨折组AOFAS评分82.1±8.3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后踝骨折组AOFAS评分75.4±12.7分,无后踝骨折组AOFAS评分82.1±6.1分,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下胫腓联合损伤组AOFAS评分77.8±10.6分,无下胫腓联合损伤组AOFAS评分82.2±8.2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合并内踝骨折、下胫腓联合损伤与否对预后的影响没有统计学差异;合并的后踝骨折影响患者的功能愈后。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6):93-96
目的:研究Zero-P椎间融合器在颈椎前路减压椎体间融合(ACDF)术后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椎疾病患者31例,均行ACDF术,共置入Zero-P椎间融合器31枚,融合节段均为单节段。术后定期摄X线片检查,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RIS)评价患者术前、术后颈脊髓神经功能。结果:31例患者均获12个月以上随访,平均14.70个月,手术时间(72±10)min,术中出血量(60±12)mL;1例患者术后24 h内出现咽部疼痛,经对症治疗,术后7 d内症状消失;术后3个月X线片提示颈椎椎间隙骨性融合,术前JOA评分(8.65±1.85)分,术后末次随访时为(16.09±0.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改善率为(89.60±9.45)%,与术后12个月的(90.30±8.9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间高度、生理弧度恢复满意。结论:Zero-P椎间融合器应用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疾病的早期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3):431-433
目的:观察益髓丹对于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予以激素冲击、脱水、营养神经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家传方益髓丹颗粒剂冲服,分别于脊髓损伤后8周及6个月随访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传方益髓丹对于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远期神经功能恢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6)
目的探讨颈椎病合并后纵韧带骨化采用前路减压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科收治的23例颈椎椎管狭窄程度<50%且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比较手术前后JOA评分改变情况。结果 23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随访12~51个月,平均27.6个月,固定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手术前、术后6月JOA及末次随访JOA评分分别为(8.16±2.18)、(12.48±3.46)、(13.25±2.06)分,手术前后JO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手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程度<50%且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的颈椎病,可以获得彻底的椎管减压和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10):70-73
目的:研究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在手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治疗,治疗组在内固定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介入、中医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和疼痛程度VAS评分的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不良反应仅1例少于对照组的6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9%高于对照组的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住院治疗和肘关节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在手术后早期康复介入,结合中医中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8):25-31
目的:探讨腰段脊髓损伤采取显微镜下硬膜下穿刺冲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5月本院接收的60例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两组均行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显微镜行硬膜下穿刺冲洗损伤部位的脊髓神经,对两组的疗效及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ASIA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FIM及Barthe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运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腰段脊髓损伤患者,采用显微镜下硬膜下穿刺冲洗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脊柱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功能,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16):44-45
目的:探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2月-2012年2月本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行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大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时间16~24个月,平均(20.7±2.5)个月,治疗组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有伤口脂肪液化、深静脉栓塞、假体脱位、伤口感染、肺部感染等,治疗组假体脱位、伤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骨折有远期疗效好,安全性高,患者功能恢复快等特点,临床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24):19-22
目的:观察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使用脊柱前路内固定系统和脊柱后路锥弓根钉棒系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每组40例。前路组给予脊柱前路内固定系统治疗,后路组给予脊柱后路锥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融合时间、Cobb角变化、椎管前后径及椎管横断面积情况。结果:前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高于后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Cobb角、椎管前后径及椎管横断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前路组均低于后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都较好,脊柱前路内固定器手术较为复杂,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术后cobb角损失较大,故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