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15)
元代时期绘画艺术在山水画方面较为盛行,产生了许多的山水画艺术作品。王蒙作为元代较为优秀的山水画家,其艺术风格表现较为明显,在山水画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艺术成就,与黄公望、倪瓒、吴镇并称为"元四家",对于现代山水画艺术的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文章从王蒙山水画的笔墨艺术风格出发,对元代时期的王蒙山水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4)
元代是一个山水画名家辈出的时期,王蒙对"元画"时代风貌的形成、中国山水画的变革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文章从王蒙创造出的牛毛、解索皴法和繁体密笔的绘画风格,从他以丰茂繁复、笔法苍秀、布局饱满发挥主体意识的美学观念,从笔墨技法、构图章法、境界幽深等方面分析他绘画的艺术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其对明代以后的多元化绘画所做出的贡献,展现了作为元朝四大家之一的王蒙繁密多变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16)
在元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元代山水画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在多数元代画家崇尚简逸之风时,王蒙却独辟蹊径,其独特的章法布局和繁复的笔墨增强了作品的空间表现力。在中国山水画中,笔墨的运用与空间关系的处理均十分重要,历代许多画家的论著中都提到过山水画的空间理论,所以对王蒙山水画的空间表现进行探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6)
<正>再就是,要论述倪瓒的这件作品,不妨先与王蒙的"密体"山水作对照。王蒙与倪瓒,同为元代的山水画大家。王蒙的山水,如《具区林屋图》《青卞隐居图》《深林叠嶂图》,以及《太白山图卷》等,都是千笔万笔,茂密苍郁之至。但是茂密而不闷,苍郁而不滞,而且在满密之中富有变化,以至密到"人内有壑",揽胜无穷。画,以空疏可以取美,以满密同样可以取胜。我们将倪画作了"计白当黑"的反证,当倪画作反证实验时,它与王蒙所画,在形式感上,明显地都产生了"黑白互变"的并美效果。所以在古代诗文评论中,有人竟说倪瓒的画不疏,如汪士慎诗云:"清閟阁主闲来笔,一纸江大无处疏。"而评王蒙的山水,戚文蔚写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5)
宋元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黄金时代。但宋代和元代的山水画审美意趣有着本质的区别。元代注重山水画的艺术语言美,即"以书入画"的笔墨美感,而宋代更加注重的是真实而朴素的"求真"意趣。这体现在宋代山水画名作之中,表现于构图、笔墨之间。而在"求真"的背后,亦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23)
元代画家因处于特殊的社会环境,在整体上体现出了对"逸"的追求。倪瓒作为富有传奇色彩的元代画家,其将自身逸气融入画作,山水画尚逸。文章主要探讨倪瓒山水画中树的形式语言。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8)
元代山水画家绘画创作追求抒发个人胸中逸气,以"聊以自娱"为目的,寄情于物,进行精神的写照。关注和欣赏元代的山水画,我们必须体会元代画家的心境和情操。  相似文献   

8.
元代文人山水画的兴起,与赵孟頫的开拓先行有密切关系。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赵孟頫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领袖人物。赵孟頫对绘画的革新观念是通过倡导"作画贵有古意",借古开今,以天地造化为师,画史上称之为"托古改制"。他从艺术思想观念和创作方法上对元代文人画的大发展与变革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8)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演变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催生了中国山水画,它的思想核心(包括抒情咏志、写意性、表现性、主体性)的集中体现是元代山水画。元代山水画呈现出了高逸为尚、放逸次之的总体态势,抒情写意、主体精神则在倪瓒的山水画作品中得到了巅峰演绎。文章由倪瓒的山水画浅析元代美学实践与前代美学思想的关系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5)
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出现于战国之前,滋育于东晋,确立于南北朝,兴盛于隋唐"。山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是宋代,此时山水画已经发展成熟,占据了画坛首位。而元代则是山水画发展的另一鼎盛期,其山水画成就可以跟宋代山水画成就双峰并峙。文章主要对宋元山水画的特征及比较做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5)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表现题材,历史源远流长,在中国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山水画发展到元代,产生了新的变化。该文作者在鉴赏和纵观元代著名山水画作品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其造型语言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故而撰文对元代山水画作品的造型语言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1)
元代文人山水画以其形式所承载的独特的绘画风格,与其支持者产生共鸣,是画家与支持者在文化氛围间的沟通桥梁。在元代,随着蒙古、色目权宦社会政治地位高下变化所造成的文化氛围的变迁,是元代山水画风格改变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6)
从对元代绘画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当时很多画家追求精神上的释放,利用山林物态表现内心世界,绘画整体上呈现出一种"逸"的特征。文章以元代重要画家倪瓒的山水画为代表,探讨其中的逸格特点,以期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绘画特点。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16)
元代艺术家大都寄情于笔墨,游离于政治之外,形成自己的艺术圈。王蒙就是其中一个代表。  相似文献   

15.
山水画自宋、元代以来就已形成多种流派,此后的山水画家基本上在这些流派中或是增其内涵,或是扩其外延,以致形成两种不同的类型:扩其外延者如王蒙、石涛、龚贤诸辈,志在开拓边界,是进取型的代表;增内涵者圈地为营,守形成规,“四王”当为主帅。然而,“扩外延”者绝非一味“外延”,而兼之“内增”者不乏其人,同样,“增内涵”又同时“外扩”者亦有人在。因此,他们的进取与守成都为山水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13)
元代特殊的社会环境和政治背景造就了大量隐士隐于山林或朝市,隐士为求得精神和心灵上的解脱而悠游于山水、寄情于诗书画。具有较高文学艺术修养的山水画家为了表达自己的志趣品格,所创作的山水画都以"高逸"为尚,以诗书画印形式的完美结合,为中国山水画增添了独具一格的形式美,也造就了中国古代山水画抒情写意的高峰。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7,(16)
在魏晋时期和元代,文人士大夫经历了战乱的劫难、中原易主的心痛,饱受压迫。他们面对这些难以改变的事实,只得选择隐逸以逃避苦难。魏晋文人士大夫的隐逸间接促进了山水画的萌芽与发展,后来元代山水画又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24)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的绘画理论,这句话是中国绘画史上最基本的创作原则,本文通过这一理论元代画家倪瓒的山水画进行剖析来了解他的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21)
元代社会和元代士人的特殊性,使得文人画得以确立、发展起来。文人画以高逸为尚,显示了文人画家的高尚清逸,道出了元代绘画的精神,从而创造了元代绘画的特殊面貌,为中国山水画增添了独具一格的美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20)
以老庄思想为美学基础的中国逸格山水画,其"逸"的真正形成并发展繁荣是在魏晋时代。逸品作为绘画风格,在唐代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中得以首次提出,他将逸品与神、妙、能三品并置。后来黄休复在《圣朝名画评》中将"逸"提到首位以后,逸品一格受到了文人画家的极力推崇。到了元代,出现了以"元四家"为首的逸品画家,特别是倪云林的出现,将中国的逸品绘画推向了一个高峰。文章以倪瓒的山水画为研究对象,探讨他的山水画"清逸"之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