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7,(1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刺绣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刺绣艺术顺应市场的需要,逐渐形成了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其中湘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为了促进湘绣手工技艺的发展,提高湘绣在艺术领域和市场中的地位,设计者需要在湘绣绣稿设计中融入更多的创新元素,以此提高湘绣的知名度。基于此,该文就创新元素在湘绣绣稿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2)
湘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在当代社会背景下,湘绣需要创新,设计创新是其发展的关键,也是传承湘绣的重要生命线。该文以创意文化的视角分析湘绣题材设计创新,旨在推动湘绣实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1)
湘绣作为中国优秀的民间传统工艺之一,主要是指围绕湖南长沙为主要地区并具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的总称。湘绣是湖南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充分融入了苏绣等一些绣系的精华进而发展起来,并汲取了各家之所长,从而形成了自身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湘绣体系。文章首先对湘绣的起源进行概括,进而分析其多元化的文化特点,最终对湘绣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2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目前由于多种因素制约着发展,面临多种危机,文章试图从"新湘绣"的角度出发,对目前湘绣设计的发展进行探讨,尤其是在名人名作系列产品开发方面,研究探讨湘绣的创新与价值,旨在创新传统湘绣。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21)
刺绣是我国传统工艺之一。刺绣种类繁多,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广为人知。为了使刺绣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该文在阐述古代刺绣特点的基础上,探究刺绣类非物质文化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方案。  相似文献   

6.
正湘绣概述1.湘绣的起源湘绣诞生于湖湘地区,"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在这文化氛围浓厚的地域,湘绣得以被滋养,而后愈加繁荣昌盛。据史料记载和马王堆出土的汉绣实物,其最初起源于汉绣,在清后期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刺绣体系。它来自民间,是湖湘民间手工艺中的瑰宝。2.湘绣的特点湘绣主要以纯丝、硬缎、软缎、透明纱和各种颜色的丝线、绒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4)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着力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大国工匠后备人才的培养。2017年,湖南省教育厅将"芙蓉工匠"培养纳入"双一流"总体方案,为高职院校非遗类专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该文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非遗类专业湘绣艺术为例,探寻"工匠精神"下高职非遗类专业传承项目人才培养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与科学技术的创新,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衣食住行跟随现代生活模式而渐渐发生了改变,很多曾经为人们所熟知的中国民间传统工艺被工业机械化的生产模式所取代,这种传统工艺手法也渐渐被人们冷落,湘绣就是其中之一,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湘绣作为作为中国民间传统工艺的一部分不可被人们所遗忘,因此如何保护中国民间传统工艺湘绣的传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0)
刺绣是历史长河中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结合了审美与实用价值的一门手工艺,自古以来便用于服饰等,起到独特的装饰效果。桃源刺绣号称"湘绣之母",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艺术品格,生发与传承具有原发性。该文首先分析了刺绣文化在现代服装中的运用情况;其次概括其发展历史,分析其特色,根据桃源刺绣的内容进行分类;最后通过颜色提取、图案变形、面料再造等表现手法,对桃源刺绣元素在"浮纹"系列服装设计的创新运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29)
<正>开福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北部,因千年古刹"开福寺"而得名。"先有开福寺,后有长沙城"。开福自古就是"楚汉名城"和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湘绣的发源地,也是湖南省重要文化产业基地,"电视湘军""出版湘军"等闻名全国。全区总面积18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8万。开福人文荟萃、底蕴深厚。这里开福寺、湖南省博物馆、长沙市博物馆、沙坪湘绣博物馆、世界之窗、海底世界等人文旅游景点密布,是名副其实的"文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14):147-148
近年来,3D建模技术取得突破进展,在各行各业中展现了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在传统工艺美术设计领域中,能够借助3D建模技术进行艺术造型和设计,增加了传统工艺产品的艺术魅力。文章基于3D建模技术,对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优势及其在陶瓷、琉璃、湘绣、皮影等传统美术工艺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2.
《园林》2019,(9)
"八景"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瑰宝,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集中体现,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上海"沪城八景"是明清时期我国著名的"八景"文化之一,本文通过梳理"沪城八景"的文献资料,实地踏勘现场,从文学性、哲学性、地域性三方面分析和论述"沪城八景"的艺术特性,探讨其对当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1)
昆曲是我国古代剧种之一,是发源于公元14世纪元朝末期江苏昆山的戏曲演唱的艺术形式,也是我国艺术发展史上一大瑰宝。二零零一年五月十八日,联合国宣布,将中国的昆曲艺术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就此拉开昆曲重新进入人们视野的序幕。但是,在现代艺术形式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艺术却面临着濒临失传的危险。为此我们必须适当的做出改变去拯救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3)
苏州刺绣与粤绣、湘绣、蜀绣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并为之首,然而这个现象并非偶然,它是历史的积淀。双面绣《花猫戏蚱蜢》是苏绣的代表作,其工艺的细腻、娴熟堪称一绝,对当代刺绣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浮雕艺术,作为雕刻的一种,是艺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表现形式之一,无论在我国还是在西方国家,浮雕艺术都述说了不同国度的不同文化。本文追根溯源,从浮雕艺术的起源入手,沿革浮雕艺术从古埃及到欧洲"古典时代"期间的历史脉络,结合君士坦丁凯旋门的案例,分析浮雕艺术在欧洲"古典时代"建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10)
文章从1958年在长沙烈士公园三号木廓楚墓出土的两件绣花绢残片和1982年在湖北江陵出土的楚绣、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汉绣入手,分析了楚汉刺绣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特点对后世湘绣题材内容、上稿形式、工艺针法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23)
中华灯彩文化历史悠久,我国各地由于地域、文化、生活方式等差异,产生了不同的灯彩文化,各地灯彩都带有当地的文化印记。秦淮灯彩简约大方,清新淡雅,素有"秦淮灯彩甲天下"之美誉。秦淮河畔人杰地灵,文化荟萃,充满古金陵的历史文化气息。秦淮灯彩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我国传统灯彩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秦淮灯彩流传至今,不仅具有形式和色彩的美感,而且深刻地展现了秦淮河畔的文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0,(2)
仇英是我国明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徵明和唐寅合称为"明四家"。仇英在绘画艺术上获得的认可不仅与其自身高超的绘画技术、严谨的绘画作风有关,而且与文徵明、项元汴等人的收藏行为密不可分。种种因素使仇英的绘画艺术得以传播。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4)
金塔寺石窟是马蹄寺石窟群中重要的石窟之一,位于甘肃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内,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比我国"四大石窟"中的一些开凿时间要早,影响或引导了"四大石窟"的建造,在中国石窟中具有较突出的地位。文章分析中国石窟艺术的发展历程与金塔寺石窟的艺术特征,简述金塔寺石窟艺术对"四大石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7,(19)
该文从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文件和"鬅毛针"技艺形成、传承问题入手,通过调研和分析湘绣绝活"鬅毛针"技艺的特征与人才现状,论述了"鬅毛针"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并从政策支持、实施价值、人才需求和资源优势四个方面论证了"鬅毛针"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