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文化创意产业输送了大量的创新型设计人才。该文以九江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探讨应用型高校通过革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设置、拓展产学研合作形式、探索专业办学特色,培养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以期提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9)
独立学院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起步较晚,而且基本沿袭了校本部的人才培养模式。独立学院的办学主体、定位、模式、生源层次等与校本部有较大的差异,这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显得尤为突出。面对社会对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大量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独立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具备自身的特色,瞄准社会需求,大胆进行改革和探索,找到适合自身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出优秀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14)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应用型本科转型过程中应推进校企对接、强化实践育人、转变培养方式、加大建设力度,经过努力,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成社会、企业认可度高,对云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较大促进作用,为国内同类专业提供经验和示范作用的特色应用型专业。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3)
独立院校因其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为社会提供实践型、应用型人才。随着近年来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量不断加大,独立院校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创新,改进了教学效果,并提高了学生创新与实践应用能力。该文从独立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翻转课堂教学优势入手,探讨翻转课堂的实践应用,最后对应用翻转课堂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梳理,旨在提高独立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3)
根据国家教改文件的要求,应用型本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需要立足于学校的专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将东莞国家级非遗千角灯技艺资源整合并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可为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实践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3)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的现状,针对存在问题寻找适合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此专业的方法——以创办特色化的专业为办学思路,使学校与社会的专业对接,并形成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0)
图形设计课程群改革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最初的图形设计课程群体系的构建到图形设计课程群的改革实践与不断完善,实现视觉传达图形设计课程群中各门课程的优化组合,提高图形设计课程群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视觉传达专业的竞争力,从而实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应用型设计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当前独立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所遇到的瓶颈问题是实践教学体系的不完善,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狭窄、动手能力不强、创新意识欠缺,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构建科学完善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已成为独立学院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知识经济时代如期而至,视觉传达设计也在不断发展。近年来,中国的高校相继开设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发展。当前,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视觉传达设计已经成为高校比较热门的专业。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促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更好发展,该文旨在探索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以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实用型设计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0)
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型和发展,视觉传达设计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商业圈的品牌推广方面,视觉传达的应用更为多见。针对时代的发展变化,高校作为培养专门人才和服务社会的基地,必须加强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建设和完善,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教学,通过工作室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形式更好地培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该文作者通过调研,论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工作室模式产生的背景和作用,指出部分高校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促进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22)
写生课程是艺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但目前部分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写生课程并未在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置,体现在教学中就是并未有明确的定位和教学目的,而是将其作为基础教学实践的一个补充。对此,文章从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培养需求、写生课程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风景写生的现状与改革等方面,探讨风景写生课程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7,(5)
设计色彩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往的设计色彩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要求,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17)
南京工程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充分考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多元化市场需求,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模块化"改革,分为基础专业能力训练、平面图形设计能力训练、立体图形设计能力训练、新媒体设计能力训练四大模块。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加强各类专项设计技能的训练,同时强调各项技能之间的递进性和关联性,使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不再孤立。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0,(1):154-157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在于将学生培养成适应于创新时代需求,具备视觉传达设计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适应市场需求,一专多能应用型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在培养目标上应侧重培养学生核心技术能力,让其具备视觉传达设计相关职业技能,满足技术型的市场需求。因此,高校应当以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凝练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核心能力,加大改革力度调整课程结构,制定职业核心技能及支撑课程。此外应制定职业核心技能课程考核标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19)
该文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设计实践课程特色出发,结合广西财经学院的实践课程办学特点和优势,分析设计实践课程的设置和特色,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并对以后发展进行新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20,(1)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就业市场对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但部分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由于开设的时间不长,在教学实践中不可避免地显露出一些不足,亟待改进。该文介绍了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当前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发展趋势,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16)
该文主要分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结合区域经济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特征,并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跨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跨界"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课程建设体系、共享师资、产学研"跨界"合作等核心要素开展推进的重要作用,同时分析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因素的"跨界"互通、资源共享的进阶脉络,以期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的"跨界"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7,(4)
该文探讨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突破口,改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增强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应用技能,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提高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为民族地区培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同时为此类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7,(20)
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首次提出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这标志着视觉传达设计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更清晰的专业培养目标。民办本科院校在培养社会实践型、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面对时代的发展,民办本科院校怎样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与经济发展适应的对口人才,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这就涉及民办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文首先分析了产教融合的背景和内涵,指出了民办本科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产教融合建设的必要性,并且结合实地调查分析了民办本科院校在产教融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提升民办本科院校对应用型、技能型、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能力,以实现民办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21)
文章以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探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改革方案,提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应以提升学生的设计核心能力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基础知识和设计实践的交叉与渗透。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设置采用课题制,优化整合教学资源,组建课题组教学团队,利用"翻转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逐步形成具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色的新基础课程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