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黄曲霉毒素B1是目前已发现的黄曲霉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其具有强肝毒性、高致突变性和高致畸性。广泛存在于农产品及饲料食品中,对人类健康存在严重威胁,同时对粮食和畜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细菌降解黄曲霉毒素B1是一种有效、安全和环保的解毒方法,该文通过对黄曲霉毒素B1降解的影响因素、细菌胞外酶和胞内酶等对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机理以及黄曲霉毒素B1降解菌活性产物的应用研究等方面对细菌降解黄曲霉毒素B1进行了论述,并对细菌降解黄曲霉毒素B1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以后更进一步研究提供较为全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作物(包括玉米、小麦等)在生长、收获和储存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产毒真菌及其代谢毒物(霉菌毒 素)的污染;其加工形成的粮、油等食品及被污染饲料饲养所得的畜产品进入食物链后,易引发人类急、慢性中 毒。黄曲霉毒素B1是众多霉菌毒素中较常见且毒性较高的一种,过量摄入具有致癌、致畸形、免疫抑制等毒性效 应。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从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污染发生的来源及影响因素、黄曲霉毒素B1的分子结构与毒 性、致病机理、限量标准、风险评估及防控等方面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污染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4.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强致癌、致畸的真菌毒素,在自然条件下产生,广泛存在于花生、玉米及其粮油食品中,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幵造成了我国粮油产品出口贸易的巨大损失。传统的化学、物理黄曲霉毒素消减技术可能存在无法觃模化应用、破坏营养成分和造成二次污染等缺点,难以在粮油产品加工过程中应用。因此,开展绿色、高效、稳定且大范围实用的新型黄曲霉毒素消减技术倍受广大研究学者关注。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収展,通过表面改性、增大比表面积等手段设计和研制选择性吸附黄曲霉毒素的纳米材料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作为粮油产品加工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光辐照技术在安全剂量、降解机制及对营养品质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迚展;生物脱毒具有高选择性、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其研究也受到了研究学者的青睐。本研究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关于上述3个方面的黄曲霉毒素消减新技术,幵展望了今后収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6.
7.
蒙脱石对黄曲霉毒素B1的脱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雏鸭急性毒性、肉仔鸡饲养试验研究了蒙脱石在动物体内对黄曲霉毒素B1(AFB1)的脱毒效果和对动物健康与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只雏鸭一次摄入16μg及以上AFB1时可出现急性中毒死亡。肉仔鸡摄入含AFB1 80μg/kg的饲料,1周后饲料报酬降低,但肝脏中无AFB1残留。蒙脱石能对抗AFB1对动物的急慢性毒性作用,减少动物急性中毒死亡率,恢复动物生产性能。在肉鸡日粮中添加0.5%的蒙脱石对鸡骨骼强度无不良影响.对鸡骨骼钙、磷、铜、铁、锌沉积无影响:使骨骼铅、氟沉积减少,骨骼锰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8.
黄曲霉毒素B1是黄曲霉毒素中毒性最强、危害最大的一种。由于国内外限量标准的不统一,在出口食品中由于黄曲霉毒素不合格而被通报的食品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也对我国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众多检测方法中酶联免疫法也因其快速、方便等特点,逐渐被认可,成为了黄曲霉毒素B1检测工作初筛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10.
黄粒米中黄曲霉毒素B_1的调查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王晓英前言1995年夏,长春市售部分大米黄粒米含量高达10%左右,超过国家标准。随着有关黄曲霉毒素知识的普及,部分人误认为黄粒米是黄曲霉污染所造成,黄粒米含有黄曲霉毒素,甚至误认为黄粒米会致癌。为了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钠基蒙脱土(Na-MMT)脱除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效率,本试验以NaMMT为原料,选用6种有机季铵盐作为改性剂对其进行改性,并利用响应面法对改性Na-MMT脱除花生油中AFB1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改性Na-MMT脱毒效果显著优于未改性Na-MMT(P0.05);在6种改性剂中,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831)改性后的Na-MMT脱毒效果显著优于其他5种改性剂(P0.05),且在添加量为20%CEC(Na-MMT阳离子交换能力)改性的Na-MMT吸附脱除花生油中AFB1效果最好。分别以吸附时间、吸附温度、改性吸附剂添加量为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吸附温度为53.79℃、吸附剂添加量为3.13%、吸附时间为29.46 min;在此条件下,花生油中AFB1含量从(29.20±2.12)μg/kg降低到(4.47±0.29)μg/kg,脱毒率为84.69%。有机改性能有效提高Na-MMT吸附脱除花生油中AFB_1的效果,可在花生油加工企业推广应用,以提高油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开发适用于食用油的安全、高效黄曲霉毒素吸附剂,以一种半干法制备的钙基蒙脱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蒙脱土脱除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工艺,利用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其吸附机制,并考察蒙脱土吸附对花生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蒙脱土添加量0.5%、吸附温度110℃、吸附时间30 min的条件下,黄曲霉毒素B1的脱除率最高,为(95.15±0.01)%,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降低至(1.995±0.607) μg/kg,符合国家标准(GB 2761—2017)要求;蒙脱土吸附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符合Ferundlich模型,表明该吸附是物理多层吸附和化学单层吸附的复杂过程;蒙脱土对黄曲霉毒素B1的吸附亲和力强,最大吸附量可达0.1 mg/g;该蒙脱土还可改善花生油的色泽,降低花生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且总生育酚和总甾醇保留率较高。该蒙脱土是一种安全、高效的黄曲霉毒素B1吸附剂,可用于油脂加工中。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从花生土壤和花生粕中筛选能去除黄曲霉毒素B1(AFB1)的菌。利用营养特异性方法进行去除AFB1菌株的初筛,之后将初筛的7株菌的细胞和发酵上清液作用于质量浓度为200μg/L的AFB1。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TRS-3菌株,其活细胞和死细胞对AFB1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8.26%和53.56%,其发酵上清液降解AFB1的能力达到78.55%,均明显高于其它菌株。通过对TRS-3菌株的鉴定,最终确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相似文献
14.
鉴于黄曲霉毒素G1(AFG1)的毒性强,难降解和有效去除,利用AFG1与DNA的嵌插结合,构建选择性吸附消除AFG1的有效方法。AFG1嵌入DNA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 7.4及30 ℃,其DNA结合饱和值和去除率为1.66、88.14%。添加NaCl、CaCl2、L-天冬氨酸、葡萄糖、尿素、亮氨酸、赖氨酸、维生素C等后,DNA结合饱和值分别为1.45、1.45、1.29、1.05、1.95、1.95、2.32和2.90。去除率分别为78.08%、76.44%、75.92%、75.16%、88.41%、88.67%、88.87%、90.27%。NaCl、CaCl2、L-天冬氨酸、葡萄糖等负电基团或者离子强度较高不利于AFG1-DNA嵌插结合,而尿素、亮氨酸、赖氨酸、维生素C等带正电基团和相似基团的物质利于AFG1-DNA的嵌插结合。花生油中的AFG1的去除率达到80%以上。动力学相关系数和吸附容量可知,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吸附过程的限速步骤为化学相互作用。吸附过程遵循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该吸附过程为多层吸附。热力学结果显示DNA对AFG1的吸附是自发的放热过程。综上,DNA能选择性吸附AFG1,因此,可进一步开发DNA新型材料,在去除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超高压辅助酶法脱除黄曲霉毒素B1优化工艺对米糠多肽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超高压300MPa条件下,随着超高压处理时间(0、1、3、5、7、9min)的延长,超高压辅助酶法制备无毒米糠多肽的多肽得率、水解度、溶解性、起泡稳定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先提高后下降,起泡性和持油性显著提高,而持水性呈下降趋势。因此,该工艺不仅能确保米糠多肽产品安全无毒,还可提高米糠多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黄曲霉毒素B1的分子致毒机理及其微生物脱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构成威胁。微生物脱毒方法安全、高效,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但仍然存在着作用周期长、脱毒功能不稳定、分离纯化难等瓶颈。因此,找到有效脱除AFB1的方法和应对措施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本文概述了AFB1的分子致毒机理,包括其在基因和蛋白质层面的作用机理以及毒性位点研究概况;重点阐述了微生物脱毒进展中吸附和降解两种机制的解毒方法,以及细菌、真菌微生物本身及其代谢物的脱毒研究、脱毒酶的发现及机理研究,并对高效、无污染的AFB1脱毒技术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黄曲霉毒素是在湿热条件下主要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产生的一组杂环芳烃类次生代谢产物,具有突出的三致效应,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因此,黄曲霉毒素的控制已成为国内外科研人员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在食用油的净化技术中,吸附法因其操作简单、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被认为是控制食用油中微量黄曲霉毒素的主要技术。本文对油脂中黄曲霉毒素污染影响因素和吸附脱除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概述,对π-π相互作用、π-络合、酸碱作用和疏水相互作用等吸附机理进行了简单阐述,重点综述了各种吸附剂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为开发出更高效的吸附剂用来消减油脂中的黄曲霉毒素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