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优化新田煤矿近距离突出煤层群首采层和瓦斯抽采巷层位,基于新田煤矿已有地质资料,结合新田煤矿瓦斯治理技术,探讨了瓦斯抽采巷布置在1~#~12~#煤层之间不同方案的可行性;提出了4~#煤层、9~#煤层和10~#煤层软岩3种首采层方案,结合现有的开采水平,对比分析了3种方案的优缺点,确定了瓦斯抽采巷沿10~#煤层施工,对9~#煤层进行区域瓦斯治理,将9~#煤层作为首采层。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时下煤层开切眼的合理位置,本文在对木瓜矿9~#煤层和10~#煤层近距离煤层开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上层9~#煤层开采后底板破坏深度及煤柱下方的支承压力分布情况及影响范围进行了力学计算,理论计算结果表明,10~#煤层回采巷道与9~#煤层巷道的内错距需不小于15 m;此外,利用FLAC3D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对9~#煤层采后围岩应力与岩层移动情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对下煤层矿压的影响,通过对比研究最终确定10~#煤层合理开切眼的位置,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该布置方式可为近距离煤层群下煤层开采开切眼位置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杜儿坪矿8~#、9~#煤层属于近距离煤层,煤层间距小,开采难度大。通过理论分析和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8~#、9~#煤层联合开采可行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9~#煤层开采时的冒落高度小于层间岩层厚度,顶板并未冒通至上煤层采空区;8~#煤层开采时的底板破坏深度大于煤层间距,9~#煤层开采前顶板便已经受到损伤破坏;利用稳压区理论和数值模拟可知,联合开采的工作面合理错距应为30~35 m.结合相邻近矿井成功经验,认为8~#、9~#煤层在制定完善安全措施后,具备联合开采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针对资源整合矿井宏祥煤业9~#煤层厚度薄、灰分高、长期难以达产的问题,在利用矿井既有生产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9~#煤层开采现状以及下部15~#煤层的煤质、赋存条件,确定9~#煤与15~#煤层合理配采比例为1∶3;9~#、15~#煤层采用联合开拓布置方式,两层煤形成"分层、分区、独立系统"的配采模式;结合15~#煤层厚度分布规律,确定15~#煤采用一次采全高和分层开采相结合的采煤方法。通过配采可保证矿井达产稳产、优化混煤煤质、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提高矿井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老石旦煤矿目前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确定了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方案,对矿井9~#煤层、9~#煤层通12~#煤层、12~#煤层通16~#煤层联络巷进行封闭,提高了矿井有效风量率,缩短了矿井通风路线,达到优化通风系统的目的,确保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6.
针对晋煤集团岳城矿9~#煤和15~#煤联合开采时工作面易发生自然发火的情况,提出采用以煤层自然发火光谱束管监测预报为依托,9~#、15~#本煤层开采时以黄土封堵煤柱与采空区喷洒阻化剂为主,上覆9~#采空区封闭注氮为辅的综合防灭火措施。该技术方案满足了矿井防灭火的相关要求,对同类型条件下的火灾防治具有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魏斌 《煤炭技术》2020,39(5):46-49
在井工一矿近距离煤层协同开采的背景下,为了确定4~#煤工作面停采线合理位置,对4~#煤14106工作面停采线的位置距本煤层大巷及9~#煤水仓的合理距离的问题进行研究。利用数值计算软件FLAC~(3D)和现场实测的手段,分析煤体应力分布及矿压显现观测数据,最终确定停采线应与9~#煤水仓等主要巷道保持50 m以上的距离。若不考虑9#煤水仓的影响,应与本煤层大巷保持60 m以上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高山煤矿9~#煤层是矿井主要的原煤开采煤层,9~#煤层赋存状态为软煤层,巷道支护采用锚网支护,巷道变形严重返修率高。为保证9~#煤层支护的可靠性,确保井下9~#煤层支护的安全性,保证职工的安全,针对9~#煤层支护进行了长时间的试验和研究,最后总结出9~#煤层采用锚网索+土木格栅进行支护,9~#煤层巷道2 a变形量只有100~150 mm。取得了良好的安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西铭矿南六采区8~#、9~#煤层距离近,9~#煤层开采时易受上部8~#煤层开采的影响,增加了巷道布置以及支护难度。采用理论分析、计算以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影响下部煤层回采巷道布置的因素有上部煤层的保护煤柱以及上部煤层开采后底板的破坏情况。为避开上部8~#煤层残留煤柱的影响,由理论计算可得8~#与9~#煤层回采巷道的内错距离不小于8 m;通过数值模拟可得当内错距离大于10 m时,残留煤柱对下部煤层的影响最小。现场观测围岩变形验证了研究结果的正确。  相似文献   

10.
王坪煤矿2~#、3~#煤层为近距煤层,层间距为1.5~2.3 m,3~#煤层8301工作面布置于2~#煤层8301工作面采空区下部。为确保安全开采,对近距离煤层采空区巷道支护方案以及煤层回采方案进行了设计,在掘进和回采过程中经过顶板离层监测、矿压观测、分析,顶板无明显变化。实践证明上述设计方案安全可靠,可供类似矿山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