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孜东矿巷道在薄基岩巨厚表土层等诸多复杂地质因素影响下,巷道呈现出高地应力软岩特性。针对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经过了一系列的支护试验、改革及创新,总结出适应于口孜东矿深井软岩特征的系列支护形式和深井支护设计及施工原则。  相似文献   

2.
梁宝寺二号井为千米深井,煤层赋存深、地压大,所处围岩泥岩、砂质泥岩和粉砂岩等软岩居多,岩石抗压强度稳定性差。根据深部井筒、主要硐室周围软岩特性、围岩蠕动、压力变化等因素,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支护方式,解决千米深井深部井筒和主要硐室支护问题。  相似文献   

3.
深井软岩硐室围岩加固支护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楼煤矿井底车场埋深大,地质条件复杂.井底车场硐室和巷道施工中,采用扩大断面,预留一定的围岩变形空间;锚网喷一次支护;锚注二次支护的支护方案.马头门、变电所及泵房等重要硐室,增加现浇钢筋混凝土碹,必要时增加锚索.由于加固支护设计科学合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深井软岩大断面硐室支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王家岭新井中央变电所深井软岩大断面硐室支护失效的机理,得出原岩应力、围岩岩性、支护强度和应力叠加是导致其断面收缩率高达40%的主要原因。通过现场试验,对比分析了锚网喷分别与钢筋梯子梁支护、U型棚和U型对棚+反底拱联合支护的效果,得出了控制底鼓是硐室稳定的关键。实践表明,锚网喷+U型对棚+反底拱联合支护有效地控制了中央变电所的围岩变形,消除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5.
某矿副井马头门处于深井高应力、大断面、极破碎岩层等复杂条件下围岩破坏比较严重。通过分析马头门围岩破坏原因之后,提出了锚网索喷+反底拱钢筋混凝土砌暄的联合支护方案。利用FLAC~(3D)对原支护方案和优化方案模拟并对比分析之后,决定采用锚-网-喷-索初次支护、双层钢筋砼二次支护方案修复副井马头门破坏段部分。现场监测表明:加固支护后,拱顶下沉量为16 mm,底鼓量为10mm,两帮移近量为12mm,硐室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深井软岩装载硐室及马头门支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内蒙古黑成子煤矿井底装载硐室及马头门围岩的高软岩特性,对围岩进行了强度测试及岩性分析,并针对该特性,为了充分发挥围岩自身承载能力,采用以内层锚网喷为主体支护,配合外层钢筋混凝土砌碹支护为辅的双层复合支护方式。施工过程中对巷道高度和宽度进行了监测,巷道变形量较小,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7.
深井高地压软岩巷道刚柔耦合支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针对深井高地压大变形软岩的特点,研究应用刚柔耦合二次支护技术,并介绍了决定二次支护成败的关键因素-最佳支护时间的确定方法,为二次支护成功奠定了基础。支护实践和矿压观测表明,支护效果良好,刚柔耦合二次支护是控制深井高地压大变形软岩巷道的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8.
针对淮南朱集煤矿千米深部主井箕斗装载硐室支护设计,引入Burger流变黏塑性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分析,根据不同支护时间下围岩变形及二次衬砌受力计算结果对比,给出了硐室支护合理时间。结合衬砌结构现场监测结果反映出:以硐室顶板围岩变形特性作为支护施作的基准条件,在硐室开挖完成后及时初期支护,在围岩等速流变期施加二次衬砌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降低二次衬砌受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深井软岩巷道大变形、强破坏的支护难题,以千米深井口孜东矿北翼轨道巷为研究背景,进行了井下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矿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主要表现为两帮内挤和强烈底鼓;且巷道变形速度快,持续时间长,进一步加大了巷道稳定性控制难度。根据巷道变形破坏特征,进行巷道支护技术优化,提出采用封闭式支护技术来控制巷道变形。工程实践表明:封闭式支护技术可在巷道全断面内形成完整的承载结构,能较好地解决深部软岩巷道大变形问题,使巷道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在高地压、软岩特大硐室施工中变形测量的方法和原理,通过对观测数据分析,给出了破碎硐室永久支护施工的最佳时间,保证了工程施工的安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供在同类型工程施工中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二次支护原理在深井软岩硐室支护中的实践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介绍了庞庄矿张小楼井-1010m输送机头部硐室在软岩内的支护技术和方法,解决了大断面硐室变形破坏的难题,为今后深水平大断面硐室软岩支护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潘三矿-730~-960m暗副斜井埋深大,巷道围岩破碎软弱,巷道前掘后修现象突出,严重制约了矿井安全生产。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围岩压力转移支护技术"三原则",并研制了锚索组合支护构件——箱型梁。现场应用表明,锚索箱型梁大幅提高了锚索组合梁的强度和刚度,较好地解决了目前各类槽钢梁及T3钢带等存在的强度、刚度过低的问题,围岩压力转移支护技术能较好地控制深井高地压软岩巷道的围岩变形,在类似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针对煤矿巷道岩性破碎状况,采用全长锚固锚杆和注浆锚索实现多种形式的全锚技术工艺,可以及时施加预紧力,为围岩提供支护阻力,提高围岩整体性和强度以及自承能力,增强控制围岩变形能力,取得较好的支护和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4.
深井软岩硐室近距离跨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400泵房变电所的具体情况,探讨了合理的跨彩卸压方案,研究了峒室加固参数,并进行了注浆锚杆设计和硐室变形监测,保证了跨采安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400泵房变电所的具体情况,探讨了合理的跨采卸压方案,研究了峒室加固参数,并进行了注浆锚杆设计和硐室变形监测,保证了跨采安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千米深井大断面硐室双强壳体支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刘业献 《煤炭技术》2014,(9):136-139
针对山东唐口煤矿西部轨道并联巷2 m绞车房硐室埋深超千米,顶板及两帮收敛变形大,底鼓现象严重,需反复维修的工程难题,在分析深部大断面硐室围岩破坏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千米深井大断面硐室双强壳体支护技术,并设计了"锚注支护+格构衬砌支护+强基础梁锚注支护"的支护方案及其工艺流程。工程应用结果表明:25 d后顶底板锚索载荷趋于稳定,监测顶底板锚索最大载荷分别为131 kN和117 kN,最大载荷远小于破断载荷,锚索受力合理;采用双强壳体支护40 d后,围岩变形基本趋于稳定,90 d后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仅为64 mm,变形率为1.14%,表面未出现破裂现象,硐室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该技术为唐口煤矿创造直接经济效益449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新安矿变电所巷道埋深约750m,属于极软岩难支护巷道。文章结合工程地质条件,采用钢管混凝土支架的复合支护技术解决变电所软岩巷道难支护问题,通过3个月的支架荷载监测和巷道变形测量表明,"Φ194mm×10mm的钢管混凝土支架+支架壁后250mm厚矸石袋"的复合支护稳定可靠,支架结构提供的支护反力大于围岩荷载,可满足巷道围岩稳定要求。  相似文献   

18.
千米深井软岩煤巷支护方式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5.0对淮南矿业集团朱集矿-870m煤层回风大巷不同的支护方案进行了模拟,对比分析不同支护方案的围岩塑性区分布情况、围岩应力分布特征以及围岩变形特点,得出深井高应力巷道安全控制应以组合支护为主,并提出在巷道周边围岩构建闭式承载结构的思路,对深部巷道的围岩稳定性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磁西超千米深井高地应力软岩巷道底鼓量大、难支护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现场观测的方法分析了巷道围岩力学特征及形成底鼓的主要影响原因,提出了巷道围岩全断面U型钢支护和底板深浅部围岩锚杆(索)联合支护技术。现场实施效果表明总回风巷整体断面顶底板移近平均值为144 mm,移近平均速度为3.5 mm/d,两帮的移近平均值为124 mm,移近平均速度为3.1 mm/d,高地应力软岩巷道底鼓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深部矿井复杂地质条件下泵房围岩急剧变形失稳的问题,以王楼煤矿-1150泵房为工程研究背景,分析了该泵房所处的地质情况,并基于巷道支护的强支护与让压原理,提出了锚网索+椭圆钢筋混凝土+让压环复合型支护体系。矿压观测结果表明,该支护体系有效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能够保证泵房围岩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