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新集一矿采掘接替紧张的局面,为提高坚硬岩石大断面巷道的掘进速度,通过对中深孔爆破技术的理论研究,结合工程现场实验数据分析,采用双楔形复式掏槽方式,优化爆破参数设计,使炮眼利用率提高到85%左右。与传统爆破工艺相比,单循环进尺量提高了29.4%,炮眼利用率提高了15.6%,在现场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前,爆破作业是矿井中常用的工艺,半煤岩巷炮掘工艺炮眼布置方式的探讨与改进对于掘进工作面的进尺效率、成型效果及排矸效率非常重要,通过对炮眼布置、打眼方式、爆破参数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优化爆破参数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谢桥煤矿东二C组-450~-610m胶带上山,长701.639m,倾角12°,掘进断面积20.1m2。为提高该大断面上山掘进效率,结合现场工程实际,对炮眼深度、炮眼直径、药卷直径和炮眼布置等中深孔爆破参数,掏槽形式和掏槽参数,光面爆破参数和光面爆破装药结构,底眼爆破参数和底板控制,合理的起爆方式等进行了研究和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炮眼利用率由试验前的81.36%提高到了90%,爆破材料和炮眼消耗量均有所降低;巷道周边光面爆破效果良好,超欠挖少,成形质量较高;破碎岩石块度均匀,爆堆较为集中,有效地提高了装岩机装岩工时利用率和装岩生产率;钻眼质量高,巷道底板控制好,消除了落底现象。  相似文献   

4.
针对新庄煤矿回风立井冻结基岩段施工初期炮眼利用率低、爆破成形差的问题,在分析冻结围岩的基础上,提出了按照岩石冻结后的硬度系数分类进行爆破设计的方案,确定了两类岩石硬度系数下合理的爆破参数,同时采取了增加中空眼、采用周边眼空气垫层装药结构等辅助措施来提高爆破效果。实践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后的爆破方案,实现了炮眼利用率均达到85%以上,炮眼平均眼痕率达到62.4%,达到了快速掘进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针对新庄煤矿回风立井冻结基岩段施工初期炮眼利用率低、爆破成形差的问题,在分析冻结围岩的基础上,提出了按照岩石冻结后的硬度系数分类进行爆破设计的方案,确定了两类岩石硬度系数下合理的爆破参数,同时采取了增加中空眼、采用周边眼空气垫层装药结构等辅助措施来提高爆破效果。实践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后的爆破方案,实现了炮眼利用率均达到85%以上,炮眼平均眼痕率达到62.4%,达到了快速掘进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坚硬岩层中,普通的掏槽方式爆破效果较差,导致循环进尺低.在不改变井下现场施工工艺的前提下,对掏槽方式、光爆参数、炮眼深度和装药结构等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每次试验后都根据爆破的实际效果进一步优化爆破参数,最终确定双楔形掏槽爆破参数,该技术具有提高循环进尺、巷道成型质量好、炮眼利用率高、节约工时利用等诸多优点,能够有效地推动岩石巷道安全、优质、高效掘进.  相似文献   

7.
岩巷爆破法一次成巷快速掘进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巷道岩石力学性质测试分析,掏槽眼采用大直径炮眼,大直径药卷,双阶掏槽,其它炮眼采用小直径炮眼、药卷,光面爆破技术,提高爆破效果。结合现场实测各工序时间,对施工工艺进行优化,合理配置钻眼机具,提高掘进效率,实现快速掘进。  相似文献   

8.
谢文强  常志祥  刘亚东  王峰  张格强 《中州煤炭》2018,(5):198-203,207
为了解决煤矿巷道爆破掘进过程中传统爆破出现的超挖欠挖以及掘进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聚能水压光面爆破技术,并针对巷道净宽×净高=4 600 mm×4 100 mm的断面进行了现场实地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了使聚能水压光面爆破技术在不同巷道断面得到应用,通过优化炮眼布置参数及装药结构,提出了多楔形炮眼布置,即三竖一回拱炮眼布置法,同时配合聚能水压光面爆破技术,形成了多楔形聚能水压光面爆破新技术。该技术打破了常规光面爆破技术条件的约束,实现了少打眼少装药,提高了单炮进度且光爆效果好,达到了节能降耗快速掘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针对煤层附近小断面硬岩巷道爆破施工高效爆破和低成本的要求,采用循环施工试验,工序写实,结合围岩条件和施工实际情况对掏槽方式和炮眼深度这两个重要的爆破参数进行优选。实践检验表明,小断面巷道的爆破施工采用复式掏槽外加辅助空眼可以取得较好的爆破效果,炮眼深度的确定应在提高炮眼利用率的前提下,兼顾提高工人劳动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煤炭技术》2015,(10):68-70
根据桃园煤矿Ⅱ1回风上山的巷道条件和施工条件,通过理论计算和前期工程经验优化了中深孔光面爆破的参数,使循环进尺增加到1.81 m,炮眼利用率提高到90.5%,光面爆破效果大幅改善,巷道成型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