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进一步提高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以降低对于化石燃料的依赖,需要对光伏(Photovoltaic, PV)电池进行精确的参数识别和建模,以实现最优的PV系统优化运行和控制。然而,PV电池的高度非线性和多模态特性使得传统优化方法很难获得最优解,同时实测电流-电压(Current-Voltage, I-V)数据量不足也会导致建模不够精确。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预测的启发式算法(Data Prediction based Meta-heuristic Algorithm, DPMhA)来实现PV电池的参数识别。特别地,利用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ELM)对实测数据进行训练和预测,为启发式算法(Meta-heuristic Algorithm, MhA)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适应度函数,从而增强其全局探索和局部搜索能力。最后,采用双二极管PV电池模型进行参数识别,其结果表明,DPMhA具有准确性高、收敛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分布式光伏发电运营过程中,会因设备故障、仪表测量误差、用户个人行为等干扰因素导致运营系统采集异常数据,因此需要对异常数据进行排查,有助于保障光伏发电用户数据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识别存在运营问题的分布式光伏用户。基于上述原因,本文针对分布式光伏系统的特殊性,提出一种光伏发电运营系统异常数据排查技术,结合温度、辐射量、纬度、时令等环境因素,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方法,通过有限的数据量建立较为精确的发电量数学模型,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对采集到的发电量进行修正,从而排查和消除异常数据。该方法能够实现发电数据的预测,能够快速、可靠地排查异常数据,文中给出了排查原理和具体的实现过程,最后通过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出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准确的电力异常用户识别方法能为供电企业锁定存在窃电行为或其他违规行为的电力用户提供参考。大多数基于机器学习的异常识别模型采用了无监督算法,但模型的准确度还较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无监督的局部离群因子(LOF)算法与有监督的支持向量机(SVM)算法的两阶段异常用电用户识别方法。基于分析异常电能表区别于正常电能表的电流电压表现,构建异常识别模型的输入特征;采用无监督的LOF算法进行采样,筛选出可疑样本交给人工进行标记,然后利用标记样本训练有监督的SVM模型;在之后的检测工作中,直接将LOF算法筛选出可疑样本交给SVM模型进行识别。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电力异常用户的识别准确度高,对供电企业的窃电稽查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光伏发电领域特有的限电异常数据,由于其来源于不确定的、突发的强制弃风弃光操作,完全无规律可循,使得依赖数据分布假设或经验模型的传统异常数据识别算法无法对其进行有效识别。为提高光伏限电异常数据的识别率,提出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学去噪的限电异常数据识别算法。该算法将限电异常数据作为原始数据的噪声信号,对原始数据本身的分布特性没有任何要求,只需将原始数据转换为二值图像,通过膨胀腐蚀等数学形态学去噪的基本运算即可对限电异常数据进行自适应识别。通过实际采集数据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异常数据识别算法相比,该算法可显著提高限电异常数据的识别率,从而验证了其在限电异常数据识别领域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光伏组件在线故障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同时降低人工维护的成本,提出了一种基于 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的光伏组件在线故障诊断策略;分析了光伏组件短路和异常老化故障的成因,并在 Matlab 中对光伏组件故障状态下的输出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根据仿真结果并结合光伏组件的数学模型,总结了光伏组件的故障规律,建立了BP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模型及模拟光伏组件各种故障的仿真模型。用该模型采集了适合神经网络训练的样本,并对神经网络诊断模型进行了训练。结合光伏功率优化器,进行了组件在线故障诊断的仿真和实验研究,结果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未知家电负荷背景下基于智能电表采样数据进行异常负荷识别问题,以电动车入户充电负荷为出发点,提出了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用户异常负荷识别方法。首先通过 Boruta-SHAP 算法对非侵入式负荷数据的14种特征进行排序筛选, 得到在秒级负荷数据下的辨识效果最佳的特征子集;然后采用改进的非平行支持向量机(v-non parallel support vector ma- chine,v-NPSVM) 模型进行异常负荷识别模型的训练;最后结合边缘计算技术将算法部署到边缘计算平台上,实现对典型电 动车充电负荷的识别。实验基于低压台区中智能电表获取的真实负荷数据进行验证,并进一步对数据进行降频处理以验证 更低频数据源下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针对降频后的异常负荷识别的正确辨识率仍在90%以上,证明了在未知家电负 荷背景下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实际环境中实时传感器数据的增加,定位异常情况变得越来越困难.同时,在基于图像的异常检测领域,生成对抗网络因其能够对复杂的高维图像分布进行建模而得到发展.为了能够精准快速地定位光伏发电系统中光伏逆变器的异常,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GAN的异常检测和定位框架.并将多变量时间序列利用角场转换为一系列二维图像,以此利用编码器和...  相似文献   

8.
“煤改电”工程改变了电网的负荷特性,对线损造成了重大影响。为降低“煤改电”工程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而提高供电单位的效益,以实施“煤改电”工程后的低压台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线损异常识别方法。该方法将异常点检测、EM算法及深度神经网络进行结合,建立了线损异常识别模型,预判未实施“煤改电”台区的各项实施后指标是否可能导致线损异常,从而为“煤改电”工程提供指导性建议,以便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有效降损。  相似文献   

9.
目前很多在运光伏电站由于通信故障、设备异常、人为限电等问题导致功率实测数据含高比例异常数据,极大阻碍了电站性能分析和功率数据的深化应用。基于Copula函数建立了描述辐照度与光伏功率间相关关系的概率功率曲线模型,进而针对光伏实测数据分散度、随机性强,异常数据比例高的特点,结合工程经验归纳了三类典型异常数据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异常数据机器识别模型。利用实测光伏电站数据和人工生成数据集进行仿真分析表明,采用该异常数据机器识别模型能适应高比例异常数据条件,有效识别各种类型异常数据,具有比常规3-sigma识别法更好的适应性和识别率。  相似文献   

10.
光伏阵列运行数据中存在大量异常数据,这些异常数据会对光伏阵列性能分析、建模、故障诊断的实现带来困难。为了有效剔除光伏阵列运行数据中的异常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滑动标准差的光伏阵列异常数据清洗方法。分析了阵列异常数据的来源及分布特性,给出了光伏阵列滑动标准差的计算方法。该方法以滑动标准差的曲线上翘作为异常数据的判断依据。最后通过实例分析以及其他方法对比,说明该算法可以有效降低由于异常数据集中分布带来的异常数据清洗困难。  相似文献   

11.
光伏组件是光伏发电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分析光伏组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情况,建立布谷鸟搜索算法优化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光伏组件故障诊断模型,并使用布谷鸟搜索算法寻找BP神经网络中的阈值和权值,降低网络对初始值的敏感度,避免网络陷入局部最小,实现模型分类效果的优化。对比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够准确有效地识别光伏组件的故障类型。相对于其他算法,优化的故障诊断模型具有更高的精确度,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张丽娟  保富 《电测与仪表》2022,59(12):163-168
针对现有异常用电行为检测方法提取特征单一、检测精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将改进蚁狮优化算法和改进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用于检测电力用户异常用电行为。采用决策树优化支持向量机转换为多级分类器,通过改进蚁狮优化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参数提高训练速度。通过试验对多种异常用电行为进行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优越性。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异常数据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更高的检测精度和更低的训练时间。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配电网数据清洗过程中异常数据判断阈值需要人为设定、缺失数据填补效率不佳的局限性,提出基于机器学习的配电网异常缺失数据一体化动态清洗方法。首先,基于局部异常因子检测算法和高斯混合模型,提出一种异常数据动态检测改进算法,实现配电网异常数据阈值的准确自动选择。其次,基于随机森林算法与最小二乘回归法,提出一种配电网缺失数据动态填补算法。根据缺失数据时间长度自适应优化填补算法,在保证数据填补精度的同时降低计算时间。在此基础上,通过异常数据检测和缺失数据填补共同构建一体化动态清洗架构。采用湖南某地区配电网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实现异常辨识阈值准确自动选择,有效检测配电网异常数据,并且实现缺失数据填补精度与速度的平衡,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GA-BP和POS-BP神经网络的光伏电站出力短期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在光伏电站出力短期预测方面较多的采用BP或者优化的BP神经网络算法,存在采用的优化算法单一、缺乏多种优化算法比较选优、预测误差大的问题。基于本地5 k W小型分布式光伏电站,综合考虑影响光伏出力的太阳光辐射强度、环境温度、风速气象相关因素和光伏电站历史发电数据,分别采用BP以及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算法—GA-BP和POS-BP构建了晴天、多云、阴雨三种天气条件下光伏出力短期预测模型。实测结果表明,三种神经网络算法预测模型在三种不同天气条件下均达到了一定的预测精度。其中GA-BP、POS-BP相比传统的BP预测模型降低了预测误差,且POS算法相比GA算法对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优化效果更好,进一步降低了预测误差,适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15.
针对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衰减问题,为了能更加准确地对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进行预测,对磷酸铁锂电池全生命周期进行循环充放电测试,获得其相关性能参数,提出基于BP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建立寿命预测模型。在预测模型基础上,运用平均影响值(MIV)算法筛选模型的输入参数。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电池循环寿命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符合电池的实际运行特性,对解决电池寿命评估周期长和成本高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充分利用光伏阵列转换能量,提高光伏阵列的发电效率,在分析光伏阵列的伏安特性及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PSO-BPNN)的建模方法,并用这种改进的神经网络构建了光伏阵列的动态模型.通过PSO-BPNN模型拟合光伏阵列输出功率与输出电压的非线性关系,实现了对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atlab/Simulink仿真及在线测试结果表明:基于PSO-BPNN估计的光伏阵列MPPT控制系统能快速、精确地跟踪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点,改善了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值,建模精度不高的缺点,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能量转换效率,是研究光伏发电这个复杂非线性系统的一个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17.
徐岩  张建浩 《陕西电力》2020,(10):37-44
针对光伏阵列内部机理较为复杂、参数难以快速准确辨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进化粒子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AEPSO-BPNN)的模型建立和参数辨识方法。通过引入自适应、进化和重构等改进策略,可以提高粒子群算法的收敛性能,并将其对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使神经网络算法在迭代后期不易陷入局部最优解,以提高参数辨识的精确度和速度。根据光伏阵列的实测输出电流和理论计算电流的差值,并考虑环境变化对内部参数的影响,构造均方根误差函数作为算法的适应度函数,从而将复杂的多参数辨识问题转化为带约束条件的非线性多变量最优化问题。最后采用多场景法,验证算法在不同光照强度和温度下的适用性和效果,并与其他算法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误差、收敛速度和运行时间上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8.
针对非晴天天气类型历史数据量匮乏导致光伏功率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含有梯度惩罚的改进生成对抗网络(Wasserstei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with gradient penalty, WGAN-GP)和CNN-LSTM-Attention光伏功率短期预测模型。首先,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将历史光伏数据划分为若干天气类型,使用WGAN-GP生成符合各天气类型数据分布规律的高质量新样本,实现训练集数据增强。其次,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在特征提取上的优势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在时间序列预测上的优势,提升预测模型学习光伏功率与气象数据间长期映射关系的能力。此外,引入注意力机制(Attention)弥补输入序列长时LSTM难以保留关键信息的不足。实验结果表明:基于WGAN-GP对各类型天气样本扩充能有效提高预测精度;与3种经典预测模型相比,所提出的CNN-LSTM-Attention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9.
针对光伏系统输出功率的波动性和间歇性特点,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和遗传算法(GA)优化的BP神经网络功率短期预测方法。通过历史功率数据和实时气象因素对输出功率进行直接预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多个原始变量降维成少数彼此独立的变量,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同时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特性在解空间中定位一个较好的空间,优化BP的初始权值阈值,克服了传统BP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极小点、学习收敛速度慢的问题。通过建立不同预测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算法和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目前异常用电检测问题有许多基于分类的方法,但大多都是基于短期用电行为的判决来判断长期用电行为,判决阈值与比例难以确定,且在实际应用中,不同区域、时段的用户用电数据分布差异较大,比例与阈值也会有较大的不同,难以以固定的比例通用于所有的用户数据。针对此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异常用电判决方法,创新地利用强化学习模型来动态生成阈值,以适应差异较大的不同数据集。首先获取分类器输出的数个用户短期行为的异常概率,然后输入到强化学习模型深度递归Q网络(DRQN)中,学习得到动态阈值即判决阈值与判决比例。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人工调参的传统投票法,文中方法在评估指标上有明显提升,面对数据分布差异较大的数据集时也有较好的表现,说明文中方法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在数据类型复杂的现实环境中也有较好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