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中国画讲究笔墨,这是古今不争的事实。在书画创作中如何用好笔墨,首先应该对笔墨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之前我们依据黄宾虹"五笔七墨"浅谈了用笔,下面就以"七墨"作为依据,浅谈一下绘画中之用墨。中国画多以线造型,以墨晕染,笔墨相互依存。虽然墨法受制于笔法,即"墨法之妙全从笔出",但是不善用墨也是不行的。黄宾虹道出了笔与墨的相依关系:"论用墨者,固非兼言用笔无以明之,而言墨法者,不能详用墨之要,亦不足明斯旨也。"王维《山水诀》开篇即言  相似文献   

2.
虽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持续了"黄宾虹热",但是很多跟风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黄宾虹的作品会让一些人晦涩难懂,是因为短时间无法领悟黄宾虹作品中"书法入画"的笔墨精神。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对黄宾虹"书法入画"的笔墨精神进行解读,为中国画学习者进一步理解黄宾虹的作品提供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5)
墨法是中国书法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中国书法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宋代,郭熙就提出了"宿墨"的概念,但是因为宿墨中会有一些渣滓析出,运用不好很容易使画面枯硬污浊,所以古代少有书法家使用宿墨技法。直到黄宾虹,宿墨技法才再一次被提及。但关于中国书法运用宿墨技法的文献并不多。该文作者通过阐述宿墨的概念和特点,探讨宿墨技法在书法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0)
黄宾虹用浑厚华滋的宿墨积墨法表现蜀地的内在气韵,是源于他在巴蜀多次游历的深切体悟(图1);傅抱石的"抱石皴"别具一格,这种特殊的皴法源于他在重庆长期的生活体验(图2);陆俨少的云水画法也是源于他在重庆生活时长期对江水的观察;李可染独具面貌的"黑门板"表现手法,灵感出自他在巴蜀长年的写生积累(图3);等等。可以说,到过蜀地的画家无不被这里的景色感染,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创作热情。该文探讨这些风格独特、面貌新颖的作品集中涌现出来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2)
<正>2014年是近现代中国画巨匠黄宾虹诞辰150周年、逝世60周年。不久前,"宾虹气象——黄宾虹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展出黄宾虹作品100件,其中山水67件,花鸟、书法共33件,相对整体地反映了黄宾虹的艺术风貌。黄宾虹精研传统与写生,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山水画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被称为"白宾虹";80岁后画面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6)
黄宾虹是中国近代山水画大师,其在书画、考古、金石、印学、诗词以及绘画理论上都有深厚的修养,这奠定了其山水画大师的地位。黄宾虹山水画从传统入手,博取众家之长,其对山水画有独到的见解,对"五笔""七墨"以及山水画内美的美学取向的认识更是精辟。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2)
黄宾虹站在本土文化立场,从画史、画论的角度,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继承、演变作了梳理和研究。他的山水画从理论到实践,从画法到画理,多以笔墨为基础,形成了重要的"五笔七墨"说。笔墨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推动黄宾虹形成了浑厚华滋的山水画艺术风格,其笔墨思想在他的画法思想中尤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3)
文章从龚贤的《挂壁飞泉图》着眼,分析了他的山水艺术的阶段性——"白龚""灰龚""黑龚"的特色和他的积墨法的具体笔墨运用形式,以及构图法的具体呈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10)
该文通过解读黄宾虹太极笔法图,探寻其对中国山水画笔墨的整合过程及对笔墨语言表现之见解。黄宾虹借书法之笔法,打破笔墨传统程式,并顺应笔墨对中国画技法的发展规律,将"一波三折"书法的语汇导入中国画的具体画法,为笔墨表现提供了新的改革动力,完成了从传统中国文化内部破解中国画现代发展与创新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书法入画"被视为传统文化一种独特的艺术标识,从元代时期,相关画学理路就不断涌现。在多元文化并存与价值取向也呈现多元化的当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与多元文化当代性之间求同存异的并存关系,应是捍卫当下文化多元性价值取向发展的衍生动力。作为艺术家和教育家的黄宾虹,在汲取传统文化的基元之上,将"书法入画"文化链条纳入绘画艺术的研究对象,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黄宾虹的笔墨观进行浅析,以期对艺术实践和绘画理论等层面的研究开拓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23)
综观中国传统山水画和近现代山水画,以太行山为题材的山水画创作相对较少,且基本没有以积墨法为主要技法表现太行山水的作品。而到了当代,画家开始关注太行山水,且以积墨法表现太行山的主题山水画创作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绘画潮流。针对此现象,文章将从近现代山水画的发展形势、太行山的地域特征以及用积墨法表现北方山水所具有的优势三个方面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12)
<正>因此,还必须提到的,黄宾虹在七十五岁以后,多用渍墨。黄宾虹的渍墨,是用松烟宿墨画成的。这种渍墨所留墨痕明显,用油画家的语言来说,笔触分明。但由于松烟带水,一方面留着的墨痕明显,另一方面作为墨趣的墨晕也明显,因此表现出来的韵味极浓。黄宾虹晚年所画山水,所以使人觉得"华滋",主要得之于运用渍墨。在绘画上,渍墨为许多人忌用,因为渍墨墨痕明显,尤其用松烟渍墨,稍有不周,既难改救,又易露破绽。黄宾虹竟能在别人忌用的地方去尝试,终获成功。所以他的用墨不落常套,还成为他在画法上的特点。渍墨表现,兼有前面所提到的"雨淋墙头"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15)
文章对比罗振玉藏本与清内府藏本两个版本的《韭花帖》,从墨法、结字、用笔、意韵方面具体指出了摹本如何"下真迹一等",并分析了原因,希望能对学习书法,尤其是临习《韭花帖》提供技法帮助和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14.
古意有新春     
《Planning》2019,(2)
<正>伏案求索多年,方知中国画最好画的是山水,最难画的也是山水。庐山秋游回来,翻阅傅雷致黄宾虹书信读本,并趁兴临摹乡贤黄宾虹先生笔意,借以怡情悦性。当然,水、色、墨均到达不了黄宾虹先生雄健、遒劲、率意的境界,我只是借其山水躯壳,拟写一二,由影子试写《庐山五老峰亭静坐眺望》,并题诗一首:"横侧远近鞘出峰,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22)
在中国山水画中,积墨法沉淀了数千年来山水画的风韵,以其巨嶂密笔将山河湖海的巍峨雄厚与苍茫无垠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可以说,积墨是中国山水笔墨的精华,是东方艺术审美的浓缩体现,刻画了泱泱中华的奇伟瑰怪之大观,蕴含画家的内心灵动和千丈豪情。文章总结积墨法的一些基本运用技巧,阐述积墨法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7,(11)
龚贤作为金陵八家之首,世人对其有"黑龚""白龚"之称。该文从他的"白龚"艺术风格探究到他的"黑龚"艺术风格,并从龚贤的代表性作品分析他的白黑艺术风格及其转变之路。龚贤艺术风格的独创性影响了黄宾虹、李可染、贾又福等现当代国画大家。该文就龚贤"白龚"到"黑龚"风格的转变进行分析,从龚贤的际遇、交友、师从、心态等几个方面研究他的绘画创作,以期为研究龚贤绘画艺术的学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3)
文章以视觉分析的方式,以宋代经典的山水作品《溪山行旅图》《晴峦萧寺图》为例,以图解方式解读古代部分山水画。通过剖析山石结构、多种皴法、置陈布势、笔墨相顾等艺术元素,援引同时代人物画范本,着重分析抽离于山水画结构程式的特定样式。运用"视觉联想"和"心理活动"作画的分析方式,从笔法、墨法、造景等诸多绘画因素出发,说明从民族本体生发出的艺术语言才是中国的,其也是当代人物画创作应当借鉴的。  相似文献   

18.
白·ZS Lab     
正白丨观念性的白东方的白从来都是一种观念,从中国画白描技法到泼墨留白意象,直至"白"通过宗教上升为观念性的"空",至此算是一个集体思考的里程升级。回溯庄子在《人间世》讲"白":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庄子的"白"其实是有功能性的诉求的,他试图用"白"讲解一种通融自如的处世关系,"白"是其立身之道。于是,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8)
本篇从"白"字的字源入手,探讨"白"的本义是什么以及"白"的本义来源的依据。在本义的基础上探究基本义与本义的联系,用隐喻的方法分析"白"字部分转义义项的由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两种造成多义情况的理论——范畴理论和意象图示转换理论,研究"白"字的部分义项的来源途径及与原型意义之间语义联系。  相似文献   

20.
"白"不仅是一种色彩,它在日本文化中具有多重含义。该文通过对日本"白"文化的探究,分别从颜色、空间、时间等角度分析了日本当代建筑作品中有关"白"的设计思想,从而了解日本当代建筑艺术中关于"白"的日本特色形成之由来。"白"之于日本当代建筑,是传统审美理念的提炼升华,也是其本土文化在当代建筑上的延续与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