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煤炭技术》2017,(3):314-316
针对目前浮选设备入料浓度低、处理量小、难以适应较高浓度煤泥浮选等一系列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浮选设备—充气旋流微泡浮选柱。通过不同浓度下对浮选机、旋流微泡浮选柱和充气旋流微泡浮选柱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充气量0.5 m3/h时,随入料浓度增加0.25~0.5 mm粗粒煤泥占入料量也增加,100、120、140 g/L 3种入料质量浓度水平下粗粒煤泥占入料量分别为12.72%、15.29%、17.24%,入料浓度140 g/L时,充气旋流微泡浮选柱精煤产率81.27%,精煤灰分11.67%,对各个浮选设备的精煤产品进行筛分发现充气旋流微泡浮选柱与普通旋流微泡浮选柱相比对0.25~0.5 mm粗煤泥的回收率增加了3.13%,在保证精煤灰分低于11.5%的条件下,入料浓度的增加有利于充气旋流微泡浮选柱对粗粒煤泥的浮选。  相似文献   

2.
《煤炭技术》2017,(4):303-305
对充气旋流微泡浮选柱在不同充气量条件下煤泥浮选试验表明,充气量为0.5、0.75、1.00 m3/h时精煤产率分别为58.26%、68.17%、73.09%,优先浮出大量煤泥,降低矿浆浓度,对以后研究较高浓度煤泥分选提供了依据,且对精煤进行筛分分析后发现对粗粒煤泥分选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新型充气旋流微泡浮选柱的基本结构和分选原理,指出了新型充气旋流微泡浮选柱的优点。利用充气旋流微泡浮选柱与普通浮选柱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参数条件下,新型充气旋流微泡浮选柱的精煤产率提高了0.57个百分点,尾煤灰分升高了5.03%,有效避免了粗颗粒的跑粗现象,提高了浮选效果,为现场应用及后续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龙鑫 《煤炭工程》2014,46(2):22-24
为解决精煤泥两次浮选、双段脱水回收流程处理高灰难浮煤泥二次浮选精煤灰分偏高,重介精煤"背灰"严重的难题,文章提出采用旋流微泡浮选柱作为二次浮选分选设备并进行相关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浮选柱能解决重介精煤"背灰"难题,相比于传统浮选机,在精煤产率相当时,浮选柱分选精煤灰分降低3.44%,尾煤灰分提高1.67%,浮选完善指标提高6.54%;在精煤灰分相当时,精煤产率提高10.27%,尾煤灰分提高6.91%,浮选完善指标提高5.14%。  相似文献   

5.
倪超  谢广元  李彪  刘博  彭耀丽  董玉蛟 《煤炭学报》2014,39(12):2513-2518
为降低旋流微泡浮选柱(FCMC)处理高灰细泥含量大煤泥的精煤灰分,构建了强化重力沉降作用、沉降物单独回收的沉降-旋流微泡浮选柱(S-FCMC),研究了结构参数对精煤灰分、产率及浮选完善指标的影响,并与最优工艺参数的FCMC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FCMC相比,最佳结构参数组合的S-FCMC精煤灰分降低1.17%,尾煤灰分提高10.79%,精煤主导粒级(0.045mm粒级)灰分降低2.48%,0.074 mm粒级产率基本相当;沉降物中0.045 mm粒级占本级产率50%,灰分58.16%。S-FCMC通过强化浮选过程中高灰细泥的重力沉降脱除,有效减少高灰细泥对精煤的污染,降灰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高灰煤泥产生的原因及其浮选研究现状,介绍了旋流微泡浮选柱的特点及其对高灰煤泥浮选的适应性。利用实验室浮选柱试验系统,对邢台矿选煤厂高灰煤泥进行了浮选试验,并运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最优浮选条件:捕收剂用量为2 400 g/t,入浮浓度为100 g/L,药比为8∶1,此时精煤产率为57.13%,精煤灰分为9.35%,尾煤灰分为48.63%,浮选完善指标为49.99%。  相似文献   

7.
倪超  谢广元  蒋兆桂  刘博  彭耀丽 《煤炭学报》2013,38(11):2035-2041
针对煤泥“2+2”分选工艺在工业应用中处理粗煤泥灰分较高和(或)高灰细泥含量大的煤泥时,存在粗精煤泥和二次浮选精煤灰分偏高、重介精煤“背灰”的问题,提出在该工艺中引入TBS分选粗煤泥和旋流微泡浮选柱作为二次浮选设备的工艺技术,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利用TBS不仅分选出合格的粗精煤泥,而且数量效率达85.01%,可能偏差Ep=0.069;旋流微泡浮选柱作为“2+2”分选工艺的二次浮选设备比常规浮选机优势明显,当煤油用量1 000 g/t,仲辛醇用量125 g/t时,浮选柱比浮选机的精煤灰分降低3.76%,精煤产率增加4.10%,浮选完善指标提高9.97%。  相似文献   

8.
针对试样为-0. 045 mm含量较高的高灰细粒难浮煤泥,根据浮选机确定的最优工艺试验条件,利用旋流微泡浮选柱通过调节循环泵压力进行分选。实验结果表明:在0. 12 MPa压力下,精煤产率达到41. 72%,精煤灰分降低至10. 65%,浮选柱精煤灰分相比于浮选机精煤灰分低了0. 54%,浮选完善指标高16. 96%,产率提高9. 94%,说明对于高灰细粒难浮煤泥采用浮选柱分选可以获得更好的浮选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传统旋流微泡浮选柱工艺浮选效率低、精确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旋流微泡浮选柱工艺和喷射式浮选柱工艺的组合式浮选工艺技术,并对该组合式浮选工艺技术原理和试验方案进行了分析。实际应用表明,新的浮选工艺能够将精煤的产率提高1.9个百分点,浮选完善指标比优化前提升了0.7个百分点,首次实现了高浓度煤泥的全粒级高效快速分选,具有重要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煤炭技术》2016,(10):300-302
为了解决低阶煤可浮性差的问题,采用新型复配药剂FO1、FO_2、FO3及柴油作为捕收剂,分别在浮选机和浮选柱上进行对比试验,简要分析了浮选柱深度降灰的机理。结果表明,新型高效FO系列药剂可以显著降低药耗量,精煤产率较高;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作为分选设备较浮选机可以获得低灰精煤,其在煤泥深度脱灰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12.
《煤矿机械》2016,(3):51-53
提出了一种混联机械臂,该机械臂是串并联混合机构,具有串联机构工作空间大和并联机构承载能力高的优点,可以实现较大活动空间内对重物的搬运仓储。对该机械臂进行了自由度分析,得到该机械臂的自由度为2,具有平面内的一个移动和一个转动自由度。基于几何解析法分析了该机构的运动学正反解,并且给出了5组正反解分析数值算例,验证了正反解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鱼娅 《煤质技术》2014,(Z1):45-47
介绍了煤中镜质组反射率的测定原理及在测定过程中应注重的问题,从镜质组富集程度的差异性、样品处理、镜质组颗粒鉴别、测试条件和技术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其反射率测定的影响因素,并概括论述了煤中镜质组反射率在生产实践中的确定煤级、指导炼焦配煤等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依据JTG E41—2005《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结合工程项目实例,对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进行了试验,对试验结果采用JJF 1059—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进行分析与评定,了解测试中造成误差的因素,结果显示影响该项目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的主要因素来源于样品的不均匀性和压力试验机的测量。  相似文献   

15.
对球(棒)磨机筒体衬板螺栓孔漏料、螺栓易松动及断裂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出了问题的根本所在,提出了处理措施,并给出了全新的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16.
李翠梅  王好 《煤矿机械》2014,35(4):104-105
介绍某柴油机排气过渡管的加工工艺,分析空间尺寸较多的复杂管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及角度误差对空间尺寸的影响。通过角度在公差范围内的微量调整,解决了排气过渡管由于毛坯铸造及加工时找正存在的误差而造成气口处壁厚不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横轴式掘进机截割机构横向截割的刚体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获得其在不同参数下的振动特性曲线,并分析了截割头质量、悬臂质量、液压系统刚度及阻尼变化对掘进机截割机构振动特性的影响,为研究横轴式掘进机的振动特性,改进机器设计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煤矿提升机齿轮箱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立荣 《煤矿机械》2011,(10):274-276
提升机作为煤矿中的重要设备,其故障率对于煤炭的安全高效生产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详细分析了煤矿提升机工作环境和工作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提升机齿轮箱振动的数学模型,分析了速度和载荷变化情况下的提升机齿轮箱振动的特点,分析了变工况条件下齿轮箱故障信号的分布特征,为变工况条件下提升机齿轮箱的故障诊断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是民事法律关系中两种重要制度,二者的构成要件不同,责任承担方式不同。当发生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时,如何选择适当的诉讼请求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