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春雨  杨棒棒  周佳  罗宇  屈建航 《中国酿造》2022,41(11):155-160
为提高红杆菌(Rufibacter hautae)NBS58-1液态发酵产胞外多糖(EPS)量,以胞外多糖产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菌株NBS58-1发酵产胞外多糖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胞外多糖的保湿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NBS58-1最佳产糖条件为初始pH 7.5、温度23℃、蔗糖14.1 g/L、酵母浸粉1 g/L、可溶性淀粉0.5 g/L、K2HPO4·3H2O 0.3 g/L、Mg SO4·7H2O 0.05 g/L及丙酮酸钠0.3 g/L,在此条件下EPS产量为138.85 mg/L,是优化前的3.08倍。保湿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0%条件下,48 h内该胞外多糖的保湿率优于透明质酸与壳聚糖;在相对湿度43%和81%条件下,吸湿能力稍低于透明质酸,但高于壳聚糖。  相似文献   

2.
多黏类芽孢杆菌PS04所产胞外多糖,其性质在很多方面优于黄原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碳源为蔗糖,氮源为NH4NO3,温度为37℃,初始pH为6.0,接种量为4%,装液系数为0.4有利于多糖的合成;进一步对影响多糖发酵的3个主要因素采用响应面设计进行优化,得到多糖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蔗糖浓度154.44g/L、NH4NO3浓度1.06g/L、初始pH值8.22,在此条件下发酵48h,多糖产量可达到60.04g/L。  相似文献   

3.
多糖是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的生物高分子聚合物,因其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活性及功能,并且安全无毒,近年来成为研究与开发的热点。本文对实验室保藏的一株产胞外多糖枯草芽孢杆菌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得到枯草芽孢杆菌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的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发酵温度为37℃,摇瓶培养转速为160r/min,接种量为3%,发酵时间为36h,在优化后的条件下胞外多糖的产量最大可达到4.135g/L,产量提高了2.87%。  相似文献   

4.
利用响应面法对纺锤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P-3产胞外多糖(EPS)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到显著因素,对显著因素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优化,建立EPS产量与各因素的多元回归方程;最终确定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接种量3%、初始pH 7、发酵温度34 ℃、发酵时间32 h和转速161 r/min。在此优化条件下,EPS平均产量为2.92 g/L。  相似文献   

5.
针对一株从传统酒曲中分离出的高产胞外多糖的菌株,经16S rDNA鉴定,得知该菌株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GSBm-1,采用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法优化其培养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培养基组成为酵母提取物5.0 g/L、胰蛋白胨10.0 g/L、氯化钠10.0 g/L、大豆蛋白胨40.0 g/L、蔗糖26.0 g/L、pH值6.26,培养温度37℃、培养时间48 h、转速140 r/min、接种量4%的条件下,胞外多糖的产量达到最大值,为(520.1±1.2) mg/L。对胞外多糖的生物学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胞外多糖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对Fe~(2+)有螯合能力。此外,胞外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作用,因此具有降血糖作用。实验结果以期为微生物胞外多糖的工业生产以及食品产业的功能性原料研发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响应面法优化枯草芽孢杆菌产胞外多糖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酒药中分离筛选出一株产胞外多糖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p.)。以胞外多糖的产量为指标,通过响应分析法对细菌胞外多糖产生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利用单因子实验对培养基中不同成分及添加量进行优化,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对影响胞外多糖产量的因素进行优化分析,从而获得最适产胞外多糖的培养基组成。研究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产胞外多糖最佳培养基组成为(g/L):蔗糖25.449、蛋白胨15.229、柠檬酸三钠2.971、牛肉膏3.0、硫酸镁1.0,在此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胞外多糖的产量为3.554g/L。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发酵条件(初始pH值、温度和碳源)对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C88生长及胞外多糖产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菌株生长和胞外多糖多糖产生的发酵条件为:起始pH值7.0,发酵温度37°C,发酵时间为48 h.碳源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果糖为促进菌株生长和胞外多糖产生的最适合碳源.在优化发酵条件下(初始pH值7.0,发酵温度37℃和添加2%果糖作为碳源),植物乳杆菌C88活菌数在培养24 h时接近达到109mL-1,胞外多糖产量从29.86 mg/L提高到40.96 mg/L(均为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8.
对实验室从西藏灵菇中筛选出的一株植物乳杆菌YW11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发酵条件进行初步优化,然后利用二水平正交试验直观分析确定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以胞外多糖产量作为响应值,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从而确定植物乳杆菌YW11产胞外多糖的最优条件。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发酵时间为18 h、碳源为乳糖(质量浓度为15 g/L)、氮源为大豆蛋白胨(质量浓度为15 g/L)、发酵温度为32℃、接种量为3%、p H值为6.0。直观分析确定影响植物乳杆菌YW11产胞外多糖主要发酵因素为大豆蛋白胨质量浓度、p H值、接种量,响应面法优化其较佳值为:大豆蛋白胨质量浓度为13.50 g/L,接种量为2.70%,p H值为6.27。验证实验表明,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得到植物乳杆菌YW11胞外多糖产量为131.26 mg/L,与理论预测值(129.915 mg/L)相接近。  相似文献   

9.
粪产碱杆菌AF01产可溶性胞外多糖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粪产碱杆菌(Alcaligenes Faecalis)AF 01产可溶性胞外多糖(EPS),本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设计,对其进行发酵优化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最优发酵培养基:蔗糖50 g/L,KNO3 1.1 g/L,酵母膏0.5 g/L,Ca CO3 15 g/L;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4 d,初始pH7.0,接种量为2.5%,转速200 r/min,温度30℃。在此条件下,该菌株可溶性胞外多糖的产量有了极大的提高,达到10.8 g/L,为该胞外多糖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包怡红  刘奇  王薇 《酿酒》2012,39(2):58-62
为提高酿酒酵母产胞外多糖能力,了解酿酒酵母生长情况、代谢产物等特性,进一步扩大微生物多糖来源范围,对酿酒酵母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及各种金属离子对其胞外多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对碳源、氮源浓度配比进行了试验,还对发酵条件中pH、装液量、时间、接种量等组合进行了正交试验。确定发酵培养基最佳组合:葡萄糖5%、酵母浸粉0.5%、KH2PO40.1%。用此培养基,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为4.5,装液量为50mL/250mL,接种量为5%,发酵时间为2d,在此条件下,胞外多糖产量可达到0.292mg/mL。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LPL061胞外多糖(EPS)产量,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该菌株的最适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2g/L、酵母膏18.4g/L、pH 7.0;发酵条件为:温度28℃、转速220r/min、接种量3%、发酵时间24h。优化后胞外多糖产量达4.46g/L,比优化前提高了1.51倍。  相似文献   

12.
产胞外多糖泰山羊肚菌液体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泰山羊肚菌产胞外多糖 (exopolysaccharides,EPS)的液体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 ,最适碳源是葡萄糖 ,最适氮源是NH4NO3 。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基组成为麸皮 2 0 0 g/L ,葡萄糖 30 g/L ,NH4NO3 1g/L ,KH2 PO42 g/L ,MgSO4·7H2 O 1 5 g/L。最佳发酵条件为 2 5℃ ,起始 pH值 6 5 ,装液量 10 0mL/瓶 ,接种量10 % ,摇床转速 2 0 0r/min ,发酵时间 4d。在此条件下 ,其胞外多糖含量 (2 135 4 4 1mg/L)比对照(14 5 4 6 39mg/L)提高了 4 6 8%。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柠檬苦素脱苦问题,筛选了可降解柠檬苦素的菌株并优化该菌株的产酶条件。从多年生橘园的土壤和发酵时期的醋醅中筛选并分离出8株可降解柠檬苦素的菌株,对较好降解柠檬苦素的C-1-5、C-1-2-2、JJ-3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JJ-3菌株进行响应面法优化的发酵工艺。筛选得到的8株菌中C-1-5、C-1-2-2、JJ-3菌株的柠檬苦素降解率分别为27%、36%、38%。鉴定C-1-5菌株为纤维菌属(Cellulomonas sp.),JJ-3菌株和C-1-2-2菌株为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sp.)。单因素优化后C-1-5、JJ-3、C-1-2-2菌株柠檬苦素降解率分别提高至65.90%、72.79%、74.66%。通过响应面试验,JJ-3菌株最佳发酵工艺条件是:pH3.5,温度30℃,氮源为硝酸铵,菌接种量3×108 CFU/mL。在此工艺条件下,柠檬苦素降解率为78.90%。优化后的菌株具有较高的降解率,可为柠檬苦素酶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圆弧青霉菌(CICC-4022)发酵合成右旋糖酐酶的产量,对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装液量、发酵温度、培养基初始pH、摇床转速对发酵产酶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实验对圆弧青霉产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培养条件的交互作用及最优组合。结果表明,最适培养条件为:装液量为60 mL/250 mL、发酵温度为30℃、培养基初始pH为6.0、最适转速为160 r/min,此时右旋糖酐酶酶活力达到(53.68±0.12)U/mL,比优化前提高30.10%±0.08%。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蜡样芽孢杆菌发酵生产新型中性蛋白酶的培养条件。方法: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影响蜡样芽孢杆菌高产新型中性蛋白酶酶活力的关键因子;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获得新型中性蛋白酶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筛选出影响蜡样芽孢杆菌高产新型中性蛋白酶的主要因子为葡萄糖、蛋白胨和pH值。获得的最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葡萄糖35 g/L,蛋白40.38 g/L,氯化钠15 g/L,硫酸镁1.5 g/L,Tween-8010 g/L,装液量50 mL/250 mL,pH 7.15,菌龄12 h,发酵时间36 h。在上述条件下,蜡样芽孢杆菌发酵生产新型中性蛋白酶的酶活力高达696.51 U/mL,是未优化前的1.93倍。结论:研究结果为新型中性蛋白酶的产业化生产和应用提供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曹研研  张洪斌  李若菡  刘昆 《食品科学》2015,36(23):215-220
为优化棘孢青霉菌F1001产右旋糖酐酶的发酵条件,以培养基装载量、蛋白胨和右旋糖酐T70添加量为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其他发酵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探讨培养基装载量、蛋白胨和右旋糖酐T70添加量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蛋白胨添加量3 g/L、右旋糖酐T70添加量14 g/L、培养基装载量85 mL/250 mL,右旋糖酐酶活力最高可达到453 U/mL,比优化前提高88%。通过测定发酵过程中酶活力、pH值、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进一步验证发酵84 h酶活力达到最大,此时蛋白质含量达到最高,pH值达到3.9。  相似文献   

17.
茯苓的生产主要为固体培养和液体发酵培养2种方式。其中,固体培养为传统人工栽培,该方法存在木材消耗量大、产量不高、不能满足大规模工业生产需要等缺点;而茯苓液体发酵培养能够连续地大规模进行工业化生产,通过控制培养条件,能在短期内获得大量预期的代谢产物。试验对茯苓液体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从培养温度、接种量、培养时间3个影响因素进行考虑,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确定茯苓液体发酵培养最佳条件为:培养温度27℃、接种量4%、培养天数5 d。在此优化条件下,茯苓菌丝体干质量为8.329 g·L^-1。  相似文献   

18.
响应面法优化干酪乳杆菌LC2W合成胞外多糖的培养条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响应面法(RSM)对影响干酪乳杆菌LC2W合成胞外多糖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以胞外多糖产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得到干酪乳杆菌LC2W合成胞外多糖的培养条件,再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了胞外多糖产量与各影响因子的回归方程,并得到以胞外多糖产量为响应值的响应面图和等高线图,进而得出干酪乳杆菌LC2W合成胞外多糖的优化培养条件:接种量4%,发酵温度31.5℃,发酵时间32h。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胞外多糖的产量可达157.46mg/L,比优化前产量提高了30.81%。  相似文献   

19.
王瑶  李琪  李平兰 《食品科学》2018,39(22):101-109
为提高新型植物乳杆菌LPL-1所产细菌素(植物乳杆菌素LPL-1)的产量,以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为指示菌,相对抑菌效价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优发酵条件。利用单因素试验与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发酵时间与初始pH值,通过最陡爬坡试验与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1?℃、培养基初始pH?6.40、发酵时间32?h、接种量0.5%、装液量60%,在此条件下细菌素效价(674.29?AU/mL)比优化前(292.02?AU/mL)提高了1.31倍。通过对细菌素理化性质的分析,证明了细菌素具有热稳定性(100?℃,30?min)、酸碱稳定性(pH?2~10)、蛋白酶敏感性与抑菌性,同时利用二硫键变性剂对细菌素结构中的二硫键进行变性处理,证明二硫键对其抑菌特性的重要性。因此,通过细菌素发酵条件的优化与理化性质的分析,为菌种与细菌素的产业化生产与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对多粘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通过统计学分析,确定发酵培养基,并利用30L发酵罐进行实验,测定发酵过程中相关参数,确定生长代谢曲线。结果表明,发酵效价由优化前的8.6×104U/mL提高到12.9×104U/mL,提高近1.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