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伊敏露天矿在采区扇形推进过程中采用单斗-卡车生产工艺带来的开采成本攀升、劳动效率低、环境污染大等问题,提出了轮斗连续工艺、单斗-自移式破碎机半连续工艺、轮斗连续与单斗-自移式破碎机半连续综合工艺、单斗-卡车工艺四种剥离工艺改造方案,并对四种剥离工艺方案进行技术与经济性分析,最终确定采取综合工艺,即:第一台阶采用轮斗连续工艺方案,第二台阶采用单斗-自移式破碎机半连续工艺。  相似文献   

2.
根据布沼坝露天煤矿五期扩建需要,分析了该矿的剥离工艺现状和开采条件,提出了五期扩建后可行的剥离工艺方案:表土剥离采用单斗-卡车间断工艺,泥灰岩剥离采用单斗-汽车间断工艺+一套轮斗连续工艺+卡车-破碎站半连续工艺的综合工艺,后期取消轮斗挖掘机连续工艺以简化剥离工艺系统布置.对布沼坝露天煤矿新增半连续工艺系统破碎设备进行比较研究,认为采用移动式破碎站不仅投资省,而且生产费用也较低.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轮斗开采工艺在塔尔煤田Ⅱ区块露天煤矿三期工程应用的可行性,结合岩层特征,针对表土松散层剥离工程,分析了单斗-卡车工艺与轮斗工艺的设备投资及运行成本,计算了露天矿不同时间范围内2种工艺的投资及成本NPV值。结果表明:虽然轮斗工艺初期设备投资高,但其低生产成本的优势在数年后就开始体现,有利于实现露天矿的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4.
通过现场勘查、理论分析、技术经济方案对比等研究手段,对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二号露天矿的开采工艺进行研究,得出15-1煤以上剥离选用轮斗工艺+单斗-自移式破碎机半连续开采工艺的综合开采工艺,15-1至15-2煤层间剥离采用单斗-卡车开采工艺开采工艺,采煤推荐采用单斗+自移式破碎机-带式输送机半连续开采工艺。  相似文献   

5.
为寻求茂名油页岩露天矿最佳的剥离开采工艺,依据开采工艺选择的原则及油页岩与剥离物赋存特点,提出可供选择的单斗-卡车间断、轮斗连续、吊斗铲倒堆和自移式破碎机半连续等工艺方案,并从各方案技术可行性、设备投资、运营成本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比较论证。为降低初期投资,突出露天煤矿初期经济效益,推荐采用单斗-卡车-半移动破碎站-带式输送机半连续工艺为采矿工艺。  相似文献   

6.
从黑岱沟露天煤矿轮上土采用连续工艺系统组合台阶的参数选取入手,对轮斗上部的黄土(文中简称“轮上土”)采用连续工艺 采用单斗挖掘机-汽车采掘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比并得出结论:采用连续工艺系统采掘轮上土的经济效益优于单斗挖掘机-汽车工艺系统。  相似文献   

7.
从黑岱沟露天煤矿轮上土采用连续工艺系统组合台阶的参数选取入手,对轮斗上部的黄土(文中简称“轮上土”)采用连续工艺系统采掘和采用单斗挖掘机-汽车采掘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比并得出结论:采用连续工艺系统采掘轮上土的经济效益优于单斗挖掘机-汽车工艺系统。  相似文献   

8.
介绍胜利东二号露天矿的地质情况,论述了以轮斗为代表的连续工艺在露天开采中的优势,借鉴元宝山露天矿中轮斗工艺的应用情况,与电铲—卡车—破碎机工艺进行比较,分析轮斗工艺能否在东二号露天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证露天煤矿煤层出露速度、提高剥离作业效率,在分析剥离松动爆破单斗-卡车工艺、抛掷爆破单斗-卡车工艺、抛掷爆破拉斗铲倒堆工艺的工艺流程和技术特征基础上,对比了3种剥离工艺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并以黑岱沟露天煤矿实际工程为案例,研究证明了抛掷爆破单斗-卡车工艺具有提高剥离作业效率、保证煤层出露速度、缩短卡车运距、降低投资等优势,该工艺在条件适宜的露天矿具备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1黑岱沟露天煤矿运输道路初步设计简介 准格尔黑岱沟露天煤矿是我国自行设计、建成的大型露天煤矿,是准格尔项目一期工程的主体工程之一,设计规模为年生产原煤12.0 Mt.其开采面积42.36 km2,主要开采6号煤层,平均厚度28.8 m,可采储量为1 498 Mt.采矿工艺为上部黄土采用轮斗连续工艺,下部岩石及煤采用单斗-卡车工艺.  相似文献   

11.
对提高ZD型直线等厚筛处理能力提出了将筛面分成多段,可降低物料层高度,使筛孔透筛能力增强;合理分配参数,强化筛分过程;增大筛面倾角,提高物料运动速度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在实际中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详细分析加工工件已加工表面波纹度产生的各种原因,对产生表面波纹度的因素逐一分析,从而找出减小表面波纹度的具体措施,为提高工件的表面质量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喷砂处理对Ti6Al4V合金表面进行预处理,通过优化酸、碱浓度,处理方式,温度及时间等工艺参数在Ti6Al4V合金表面仿生生长HA涂层,利用SEM和XRD分析了涂层的形貌、物相以及结构,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羟基磷灰石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经喷砂及草酸预处理,在Ti6Al4V合金表面形成了相对规整的窝洞,增加了羟基磷灰石的形核位置,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最终在Ti6Al4V合金表面形成了类骨磷灰石层.  相似文献   

15.
开采引起的移动与变形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但目前还没有一种理论或方法能完全适用于不同地形区域的移动与变形预计。特别是山区地表移动与变形,受地形因素影响,至今仍没有完全掌握其规律。因此研究地表坡度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有利于更全面认识山区开采诱发的地表移动与变形的规律及特征。  相似文献   

16.
我国露天煤矿技术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露天采煤崛起的新形势下,文章分析了世界露天开采技术发展的特点,探讨了露天采煤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逯盛华 《煤矿机械》2020,41(1):57-58
针对矿用减速器太阳轮接触强度最小安全系数通常小于1.25,即可靠度不理想的问题,对太阳轮常用材料17CrNiMo6进行物理气相沉积(PVD)处理。将其表面附着TiN涂层、TiC复合层,并对这2种涂层进行厚度、硬度、密着力、EDS分析。研究表明:齿面进行PVD表面改性虽然具有粗糙度良好、涂层均匀以及密着力好等优点,但其硬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8.
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不同坡度下的地表移动变形,总结岩体在不同坡度下的移动变形特征。结果表明:地表坡度的增加使主断面最大下沉值不断增加,地表2个最大水平位移值之间的差值逐步增大,最大下沉点偏坡底方向,坡体坡度的增大会使坡体的下沉曲线的下沉值增大。  相似文献   

19.
文中针对地下矿床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问题,提出了采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来对地表移动进行定量分析,为地表变形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20.
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观测站的布设形式、资料收集,观测线的布设位置、长度、密度以及观测站的设置等处着手,较详细的论述了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设计要点和步骤,为从事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