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7,(1)
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应更注重学生艺术设计创造力的培养,而非单纯工艺美术技能的培养。"互联网+"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对于艺术设计教育而言机遇大于挑战。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具备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模式,其次要掌握好相应的互联网工具,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和设计协同创新的能力,建立学生设计创新的互联网思维,服务于国家"中国创造"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4)
"互联网+"是网络发展下催生的一种新形态,其为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高校中属于公共基础课。目前,其存在学生基础差异大,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有待更新,课时少、内容多、难度大,教师教学模式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借助网络平台使用多种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弥补学生差异性,调整考核方式的教学改革措施,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提升学生应用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21)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尤其是在"互联网+"信息化发展背景下,高等教育借助互联网手段实现教育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改革发展速度有待提高,一些教师的信息化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等有待更新,高校教育信息化改革相关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未来,我国高校可以继续通过互联网技术改变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主学习方式以及艺术创作方式,为国家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1)
"互联网+教育"即"互联网+"计划应用到教育领域。远程开放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质量保障是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实施成败的关键,而"互联网+教育"的应用为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提供技术支撑,并加快了远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根据远程开放教育质量保障因素的变化来制定远程开放教育质量保障策略,以保障远程开放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9)
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会计行业面临冲击和挑战。本文结合目前"互联网+会计"的发展趋势,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方面,提出对会计综合实训进行改革,培养适应"互联网+会计"发展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2)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高校教育教学方式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如何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挑战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成为新时期高校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互联网+"时代高校法学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作为研究对象,对有效应对挑战的对策进行了系统探究,力求能提升法学教学改革质量,使其与"互联网+"时代发展需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
如今我们正处在"互联网+"时代,这是互联网时代发展上的重大里程碑,是创新发展下的新形态、新形式,其飞速推进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时代的信息跨越进程,教育行业也不例外。"互联网+教育"变革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克服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僵化,专业结果受制约等弊端,"互联网+"对法学教育的变革是起到推动作用的,互联网为法学互动教育提供平台和形式上的支持,但是真正想要实现法学的互动式教育,还得改革现有的教育制度,即创新教育理念,改革考核方式,变革考试形式,使之有了根本性的、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36)
随着我国明确提出教育信息化发展纲要以来,各级院校陆续掀起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热潮,而高职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同时,有争当排头兵之势。"互联网+"战略形态的提出无疑是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强心剂,从教学信息化工作入手,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优势进行全面的信息整合和利用可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7):115-116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推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刑法学教学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途径。在以往的刑法学教学过程中,受到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不高,但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刑法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12)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互联网+教育"应运而生,但互联网在教学课堂的利用率不高,并未对传统课堂的实质进行改革。结合"互联网+教育"的特点与实质,研究翻转课堂在新模式下的具体应用,将其应用于实践教学活动中,创建以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网络平台,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9)
在信息化程度已达到相当高层次的今天,"互联网+"走进了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近几年,随着慕课、翻转课题、微课、信息化教学等新时代教学方法的深入,"互联网+教育教学"已在大多数课程中成为常态。本文主要结合财务会计课程理论应用和实践操作的双重的特点,探讨如何将互联网引入实践教学中,并有效融合,以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认可度,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效提升,进而更快地适应毕业后工作岗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7,(7):141-142
近年来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激增,基层法院“案多人少”问题日益突出。传统交通事故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固有的局限性越发体现出不适应多元化的形势。基于对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属性及其传统解决机制之困境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利用“互联网+”创新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在线调解机制,探索基于数据标准化和人共智能的事故纠纷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2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而我国的高职教育也不例外。如何将中国的高职教育与"互联网+"进行有效的结合,实现中国高职教育的成功转型,这对于教育部门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应该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有效地解决其中的根本问题。鉴于此,文章主要针对"互联网+"时代中国高职教育的转型进行浅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化速度的加快以及智慧化旅游的出现,"互联网+旅游"迅速发展。从"互联网+旅游"带来的新机遇入手,阐述其发展的模式,通过结合案例提出转变传统旅游观念,培养旅游信息化专业人才等促进"互联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5)
"互联网+"就是将其他行业及互联网应用网络连接起来,是一种全新的互联网发展状态,实现现代技术及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可促进其更好发展,并提供更多机会。很多行业基于"互联网"的背景下重新焕发出朝气及无限生命力,且在教育行业中,"互联网+"也获得广泛应用。本文将主要致力于展开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实践路径,用于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7,(2):78-80
"互联网+"作为代表未来新型经济的一种形态,与足球相融合后,诞生了"线上+线下"结合的足球O2O产品。用足球反哺商业生态系统,目的是提升足球经济的创新力与生产力。"互联网+校园足球",能够助力校园足球升级;"互联网+足球俱乐部",也发挥了复合型的电子商务在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中的积极作用。"互联网+足球"在研发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但是多元化的战略推广目标所产生的效能予以国内足球发展巨大的新机,同时也带来了互联网思维融合足球产业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25):156-157
信息时代的来临,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各行各业的工作效率和效果,高等职业学校也不例外。开发建设网络课程,在传统教学方式中融入现代化教学方式,不仅促进了高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的转变,也提高了其教育质量的提升。本文简要分析了高等职业学校网络课程的开发现状,面临的挑战和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7,(10)
创新创业教育是当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以"互联网+"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切入点,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必要性,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探析了"互联网+"背景下IT类专业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IT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有效加强了高职院校IT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从民办高校建筑专业教学的具体情况出发,探讨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该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教学改革的一系列建议,为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契合教育现代化的理念,对材料与构造课程教学进行研究,提出了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科学地设置课程目标,探索以课程群的项目为导向,依托材料与构造实验室、运用网络教学资源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系统、开放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