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简要介绍了高安全型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一磷酸铁锂的研究进展;报导了通过固相法在不同温度下合成了LiFePO4;研究结果表明:与LiCoO2相比,LiFePO4材料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对于非常规条件下使用具有更强的忍耐力。研究了Cr掺杂LiFePO4材料;当Cr^3 在Li位取代后,材料的电子电导率提高了10^7~10^8个数量级,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材料大电流工作能力,使该种材料的实际应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锂离子电池是继镉镍、氢镍电池之后发展最快的二次电池。它的高能特性既适合于用作高速发展的小型经电子产品的电源,也很有希望用作对环境无污染的大型动力工具的电源。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大程度取决于其充放电循环的稳定性。本分析了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的可能原因,期望对优质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与开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兰凯惠吴利萍丁若兰肖祎 《电工材料》2023,(3):49-52
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是电池整体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在过去的十年里,为了提高正极性能,已经开发和研究了许多正极材料的结构和制造工艺。本文综述了锂离子电池中正极材料的反应机理、材料的性能和形态以及性能优化的方法。此外,还给出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锂离子电池容量快速预测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通过部分放电来快速预测锂离子电池放电容量的方法.在分析了锂离子电池开路电压和内阻与电池容量关系的基础上,将人工神经网络应用到锂离子电池的容量预测和模型建立中.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满足电池容量预测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8.
分析容量衰减机理,对优化电池体系十分重要。研究23 Ah方形铝壳磷酸铁锂(LiFePO4)锂离子电池高温(55℃)循环容量衰减的机理。通过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材料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及界面组分。利用电化学微分电压曲线(DVA)及扣式半电池测试,对高温循环后的电池容量衰减机理进行量化分析。失效电池的电极活性材料,整体结构没有被破坏,正极活性物质颗粒表面出现裂纹,负极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增厚,有机锂化合物占比增大。DVA结果表明,可循环锂损失(LLI)和活性物质结构损失(LAM)分别占全电池容量衰减的74.82%和25.18%。扣式半电池测试结果表明,负极SEI膜和死锂、正极电解质相界面(CEI)膜、正极结构损失分别占全电池容量衰减的77.13%、1.83%和21.04%。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锂离子电池的充电分为线性充电和开关式充电,主要解决充电过程中的效率问题和热问题,对两种充电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为了利用充电状态信息对未来的过程进行监测,进行了电池容量的测量研究,主要解决充电所需时长、实时充电状态、现有容量下电池的续航时间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锂离子蓄电池纳米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纳米电极材料表现出许多优异的电化学性能:由于纳米电极材料比表面积大以及锂离子在纳米结构电极中扩散距离的显著缩短,可以减小电极的极化,提高电池的充放电容量;与普通微米级材料以适当比例混用时,可产生混配效应,提高电池的放电电压平台,改善电池的循环稳定性。介绍了锂离子蓄电池纳米正极材料LiCoO2、锂锰氧化物(LiMn2O4、LixMn2O4等,其中0.6≤x≤1.0)及其掺杂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与特点,综述了这些纳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利用锂离子电池放电特性来延长移动设备的使用时间,分析了锂离子电池容量消耗的特点,提出了基于该容量消耗特点的考虑电池放电特性的电压调节策略BADVS.把锂离子电池放电过程分为线性放电和非线性放电两个阶段,提出的BADVS策略在不同的放电阶段采用不同的优化目标和不同的优化方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在电池放电的整个过程中都能有效地减少电池容量消耗.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