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超级吸水树脂—淀粉—丙烯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淀粉与具有可离子化的亲水单体如丙烯腈合成的接枝共聚物-淀粉-丙烯腈具有超过自身重量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吸水量,被称为超级吸水树脂,淀粉-丙烯腈对光热的作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吸水后不能用简单的物理方法挤出,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建材、农业、医用卫生等领域,制备淀粉-丙烯腈接枝共聚物主要采用自由基引发共聚法,引发剂的种类、淀粉的选择,温度、pH值等均对最终产品和结果产生影响,探索能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下法合成淀粉-丙烯腈树脂工艺及如何制取具有高吸盐水倍率的产品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在不通氮气条件下,以马铃薯淀粉、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甘油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进行接枝共聚制备耐盐性树脂,优化了马铃薯淀粉耐盐性树脂合成工艺。结果表明,当马铃薯淀粉与单体(g/mL)比例为1∶7,丙烯酸与丙烯酰胺摩尔比为0.5∶1,丙烯酸中和度为70%,反应温度60℃,引发剂、交联剂用量分别为单体的0.25%,0.6%(相对于单体的wt%)时,交联时间为1.5h。此条件下制备的高吸水性树脂吸0.9%NaCl倍率达到76g/g,吸蒸馏水倍率达到786g/g。  相似文献   

3.
在不通氮气条件下,以马铃薯淀粉、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甘油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进行接枝共聚制备耐盐性树脂,优化了马铃薯淀粉耐盐性树脂合成工艺。结果表明,当马铃薯淀粉与单体(g/mL)比例为1∶7,丙烯酸与丙烯酰胺摩尔比为0.5∶1,丙烯酸中和度为70%,反应温度60℃,引发剂、交联剂用量分别为单体的0.25%,0.6%(相对于单体的wt%)时,交联时间为1.5h。此条件下制备的高吸水性树脂吸0.9%NaCl倍率达到76g/g,吸蒸馏水倍率达到786g/g。   相似文献   

4.
<正> 一、引言淀粉超级吸水剂(SBSA)是最近国外开发成功的一种新型的,多功能的淀粉精细化工产品。其主要成分是玉米淀粉、接枝聚丙烯酸钠。SBSA具有一种奇特而有趣的性质——在常温常压下可以吸收自重1000—8000倍纯水,并膨胀成一种透明状凝胶(形如果冻)在吸水过程中其膨胀压可达200个大气压。吸水完毕后,即使在数十个大气压下榨压,其内所吸收的水份仍不会被挤出,但可以干燥脱水,并可反复再生使用。与普通吸水性材料比(如海绵、棉花、纤维浆等吸水量仅为自重20—30倍,而且所吸水份易被挤出),它的吸水能力很强,所以被称为超级吸水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球磨设备对普通食用级马铃薯淀粉进行微细化加工,研究不同微细化条件对马铃薯淀粉微细化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对微细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得到的二次正交旋转回归方程,确定影响微细化结果的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球磨时间、球磨机转速、淀粉液浓度。结果经试验最后确定马铃薯淀粉微细化的最适宜条件为以无水乙醇为球磨介质,球磨时间24 h,球磨机转速350 r/min,淀粉液浓度0.35 g/mL。结论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影响马铃薯淀粉微细化工艺的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球磨时间、球磨机转速和淀粉液浓度;最佳条件下得到的淀粉粒度为11.019μm,回归模型预测值偏差为2.7%,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六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了低交联度的马铃薯交联淀粉。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马铃薯交联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交联淀粉交联度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马铃薯淀粉质量分数、六偏磷酸钠用量。最佳工艺条件为六偏磷酸钠质量分数0.3%,反应温度55℃,马铃薯淀粉质量分数20%,反应时间160min,此条件下可制得沉降积为2.32ml的马铃薯交联淀粉。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国内外淀粉基和纤维素基高吸水剂的制备、性能与应用特点的研究状况,对比了两种吸水剂在制备工艺、性能与结构及应用方面各自不同的特点,指出了开发淀粉、纤维素等天然物质改性的吸水剂对自然资源的深加工和环境友好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使用正交试验法优化马铃薯氧化淀粉制备工艺,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FeSO4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干法制备氧化淀粉,并以羧基含量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氧化剂用量、催化剂用量、体系含水量等因素对马铃薯淀粉氧化反应影响。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3.5h、反应温度60℃、FeSO4在淀粉中质量分数0.025%、H2O2与淀粉摩尔比0.285、反应体系含水量24.000%,在此条件下制得马铃薯氧化淀粉羧基含量为0.530%。  相似文献   

9.
羟丙基马铃薯淀粉合成工艺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唐洪波  马冰洁 《食品科学》2005,26(4):167-170
本文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环氧丙烷为醚化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对低取代度羟丙基淀粉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环氧丙烷用量、氢氧化钠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羟丙基淀粉取代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高环氧丙烷用量、氢氧化钠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可提高羟丙基淀粉取代度,硫酸钠用量对羟丙基淀粉取代度有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羟丙基淀粉取代度。  相似文献   

10.
发酵法制备马铃薯微孔淀粉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黑曲霉直接发酵法制备马铃薯微孔淀粉.在单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30℃,摇床转速170r/min条件下,初始PH为5.5,豆饼粉4%,接种量3%,添加初始马铃薯生淀粉10%,发酵40 h后,补加10%生淀粉,后期发酵45 h,制得微孔淀粉吸附性能较佳,吸水率和吸油率分别比原淀粉提高了62.8%和69.2%.  相似文献   

11.
以红薯淀粉为接枝母体,丙烯酰胺和丙烯酸为单体,利用反相悬浮法对红薯淀粉一丙烯酰胺一丙烯酸三元共聚吸水性树脂进行研究.讨论了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单体中和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油水比等因素对树脂吸水率的影响;并对树脂的保水性、耐盐性、再生能力等性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李祥  房媛  文星  李进  兀浩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9):228-231,235
以芬顿试剂为氧化剂氧化马铃薯淀粉,研究pH、氧化温度、氧化时间、30%H2O2用量和FeSO4用量等单因素对氧化淀粉中羧基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优化淀粉氧化工艺条件,建立并分析了各因素与含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氧化时间4h,30%H2O2用量为25mL,pH10,温度为50℃,FeSO4用量0.3g。响应曲面分析得到在30%H2O2用量为25mL,pH=10和氧化温度为50℃的条件下,氧化淀粉中羧基含量为1.4590%,与理论值1.4699%接近。说明回归模型能较好的预测氧化淀粉中羧基含量。SEM表明淀粉颗粒经过芬顿试剂氧化后表面出现孔洞;IR表明有羧基的特征吸收峰出现。  相似文献   

13.
探讨以马铃薯为主要原料生产马铃薯颗粒全粉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指标.为充分利用新疆地区的马铃薯资源,增加马铃薯的附加值,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振兴经济寻找一条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14.
甘薯渣中淀粉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提取果胶的纯度,因此,开发和利用薯渣中的果胶资源,必须除去甘著渣中的淀粉甘著渣中淀粉去除的最佳工艺为固液比为1∶15,甘薯渣醪液pH6.0,经高温α-淀粉酶在90℃酶解30min;然后调整pH至4.5,依次加入糖化酶、普鲁兰酶,在60℃保温酶解180min,淀粉转化率较高,达到94.22%±3.43%.根据电镜图片可知,去除淀粉效果较好.因此,甘薯渣可以采用高温α-淀粉酶、糖化酶和普鲁兰酶复合酶制剂去除淀粉.研究对甘薯果胶开发中去除甘薯渣中淀粉的工艺具有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食品工业科技》2013,(02):242-244
甘薯渣中淀粉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提取果胶的纯度,因此,开发和利用薯渣中的果胶资源,必须除去甘薯渣中的淀粉。甘薯渣中淀粉去除的最佳工艺为固液比为1∶15,甘薯渣醪液pH6.0,经高温α-淀粉酶在90℃酶解30min;然后调整pH至4.5,依次加入糖化酶、普鲁兰酶,在60℃保温酶解180min,淀粉转化率较高,达到94.22%±3.43%。根据电镜图片可知,去除淀粉效果较好。因此,甘薯渣可以采用高温α-淀粉酶、糖化酶和普鲁兰酶复合酶制剂去除淀粉。研究对甘薯果胶开发中去除甘薯渣中淀粉的工艺具有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蕨根、葛根和马铃薯淀粉油炸膨化加工性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亮  孙昌波  李忠海  赵灿  郑菲 《食品工业科技》2011,32(6):139-142,145
研究了在蕨根淀粉、葛根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中添加食盐、碳酸氢钠、蔗糖、油脂后油炸加热效果、物料膨化效果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由于食盐、碳酸氢钠、蔗糖对淀粉糊化的影响及加热后的特性,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膨化率变小,膨化过程也相对迟缓;随着糖含量的增加,产品的孔隙状态发生变化,孔隙变形、回缩,产品硬度减小,脆度增大,孔隙率渐大,色泽加深。油脂的添加,对脆度影响较大,但是对于膨化率、色泽的影响不大,添加过多时,口感变差。最佳配比是:食盐2%,碳酸氢钠0.2%~0.5%,蔗糖6%,油脂5%,并添加适量甜味剂以改善口感。  相似文献   

17.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马铃薯淀粉废液中蛋白质回收工艺参数.在破碎液料比值(ml/g)、pH值、沉降时间及温度四个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蛋白质回收率为响应值,考察4因素对蛋白质回收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破碎液料比值为2 ml/g,pH4.50,沉降时间为40 min,温度为35℃,在此工艺条件下,蛋白质回收率可达79.21%.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马铃薯淀粉性能,拓宽其应用领域,对马铃薯淀粉进行微晶化和乙酰化复合改性。本试验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盐酸为酸解剂,醋酸酐为乙酰化试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采用响应面法对马铃薯微晶淀粉的乙酰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以及醋酸酐用量对乙酰化微晶马铃薯淀粉取代度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对乙酰化微晶马铃薯淀粉进行表征。制备乙酰化微晶马铃薯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90 min,pH 8.5,醋酸酐用量17%(醋酸酐用量为占干微晶淀粉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