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薄膜热应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讨论了薄膜热应力的产生原因及其计算方法,热应力与薄膜和基片的热膨胀胀系数,基片温度及其分布密切相关,利用溅射沉积在基片表面上的Fe-Ni薄膜热电偶测量薄膜沉积过程中的基片温度及其变化。Fe-Ni薄膜热电偶具有易于制作、性好和动态响应等优点,热电热率也较高(0.022mV/C)。最后,简介介绍了磁控溅射Co-Cr合金膜的热应力和本征应力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射频-直流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出类金刚石薄膜,用弯曲法测定薄膜的内应力。类金刚石薄膜中存在1-4.7GPa的压应力,沉积工艺对薄膜的内应力有很大影响,薄膜的内应力随极板负偏压的升高而降低,随C2H2气体一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孙大明 《真空》1990,(3):26-30
利用透射电镜,对真空蒸发Ag-Cu薄膜的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观察到了 Ag-Cu薄膜在沉积过程中产生了有序化的 AgCu_3超点阵结构,并从理论上作了初 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聚四氟乙烯薄膜等离子体表面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姚文清  张昕辉 《材料工程》1997,(12):26-28,32
利用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和化学接枝的方法对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表面进行了化学改性。利用XPS研究了改性后的PTFE薄膜的表面结构和价键状态,并通过接触角的测定研究了表面改性对薄膜亲水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PTFE薄膜经等离子体处理后,薄膜表面的C-F键发生了断裂,形成了C-C键、C-H键及C-O键;等离子体处理后的薄膜再经丙烯酸化学处理,强亲水性的丙烯酸基被接枝到PTFE表面,使得PTFE薄膜获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X-射线双晶遥摆曲线,分析了Hg1-xCdxTe外延薄膜的晶体质量。结果表明,用垂直浸渍液相外延方法生长的Hg1-xCdxTe薄膜,结构均匀性好,晶体质量高,Hg1-xCdxTe外延薄膜表面层的晶体质量,优于其界面层;同时,Hg1-xCdxTe外延薄膜表面层的位错密度,可通过X-射线双晶遥摆曲线的半峰算得到。  相似文献   

6.
薄膜热应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讨论了薄膜热应力的产生原因及其计算方法。热应力与薄膜和基片的热膨胀系数、基片温度及其分布密切相关。利用溅射沉积在基片表面上的Fe-Ni薄膜热电偶测量薄膜沉积过程中的基片温度及其变化。Fe-Ni薄膜热电偶具有易于制作、稳定性好和动态响应快等优点,热电势率也较高(0.022mV/℃)。最后,简要介绍了磁控溅射Co-Cr合金膜的热应力和本征应力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
谭辉  陶明德 《功能材料》1994,25(4):350-353,369
射频溅射的CoMnNiO非晶薄膜在一定温度下热处理产生晶化,经历一个非晶-微晶-多晶的相变过程。XRD和TEM分析表明CoMnNiO非晶薄膜在300℃开始晶化,600℃晶化完全,生成尖晶石多晶。其相变机制是原子扩散和链状组织的规则排列以及有序集团的凝聚合并。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碳化硅晶须(SiCw)增强,Y2O3稳定的ZrO2四方多晶体(Y-TZP)复合材料(SiCw/Y-TZP)在循环压应力作用下的疲劳特性,单边缺口弯曲试样在纵向循环压应力作用下缺口根部产生垂直于压应力的I型裂纹,类似于金属材料,在室温下循环应力导致I型裂纹的稳定扩展。压应力在缺口根部产生的不可逆损伤区在循环卸载过程中形成较大的残余拉伸应力场,使裂纹萌生并长大,同时,裂纹面产生的碎粒及晶须拔出导  相似文献   

9.
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系统(PECVD)中,使用高氢稀释硅烷(SiH4)加乙烯(C2H4)为反应气氛制备了纳米硅碳(nc-SiCx^2H)薄膜,随着(C2H4+SiH4)/H2(Xg)从5%时,由于H蚀刻效应的减弱,薄膜的晶态率从48%下降到8%,平均晶粒尺寸在3.5-10nm。当Xg≥6%时,生成薄膜为非晶硅碳(a-SiCx^2H)薄膜。nc-SiCx^2H薄膜的电学性质具有与薄膜的晶态率紧密相  相似文献   

10.
吴大维  何孟兵 《材料导报》1998,12(3):43-45,27
研究了生工在硅片,合金钢片上的氮化碳薄膜的X射线衍射谱(XRD),实验结果表明在硅片上先生长Si3N4过渡层和对样品进行热处理,有利于β-C3N4晶体的生成,不同晶面的硅衬底,生长C3N4薄膜的晶面不同,合金钢片上C3N4薄膜,出现七个β-C3N4衍射峰和六个α-C3N4衍射峰,这些结果与β-C3N4和α-C3N4的晶面数据计算值相符合。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近年来太阳能电池材料Cu-In-Se的研究现状,对CuInSe2薄膜的制备,薄膜的光学性质,电学性质及现状等几个方面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金刚石材料的摩擦及磨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金刚石单晶,以钴和碳化硅作粘结剂的金刚石聚晶及CVD金刚石薄膜被软磨头摩擦和磨损的行为。在正压力和摩擦产生的拉应力聚合作用下,单道次摩擦时,TiB2磨头可以使金刚石单昌表面产生“人字形”裂纹,我道次摩擦时,裂纹搭接及碎块脱落使金刚石表面产生磨痕。类似的磨痕也产生在聚晶金刚石表面。铝合金及中碳钢磨头可以较显著地磨损CVD金刚石薄膜。  相似文献   

13.
喷丸,化学镀Ni—P对1Cr18Ni9Ti不锈钢抗应力腐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左禹  许绍波 《材料保护》1994,27(10):5-7
用三点加载试件研究了表面喷丸和化学镀Ni-P对1Cr18Ni9Ti不锈钢在154℃,40%MgCl2中的应力腐蚀敏感性的影响,两种表面处理都大大增强材料抗应力腐蚀破裂的能力。当外加应力不超过喷丸造成的应力时,喷丸对抗开裂非常有效;外加应力大于喷丸压应力后,随应力升高破裂时间缩短,化学镀Ni-P的保护效果主要决定于镀膜的完整性,在试件边棱处受力较苛刻部位,应力腐蚀最易产生,讨论了外加应力、膜的延性和  相似文献   

14.
退火对氧敏CeO2—x薄膜结构及电子组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了CeO2-x高温氧敏薄膜,用Ce3d的XPS谱计算了Ce^3+浓度,研究了退火条件对氧敏CeO2-x薄膜的晶体结构及电子组态的影响,XRD和AFM分析表明,薄膜经973K至1373退火后,形成了CaF2型结构的CeO2-x其晶粒大小明显依赖于退火条件和膜厚,退火温度在973K至1173K时(200)晶面是择优取向的,在1373退化4h后,可得到热力学稳定的CeO2-x在退火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多靶磁控溅射技术,通过分别控制Cu和TiC靶的溅射功率制取了不同TiC含量的复合薄膜,采用XRD、XPS和TEM技术分析了薄膜的组织结构,并测定了薄膜的硬度和电阻率。研究结果表明:随TiC含量的增加,Cu-TiC复合薄膜的晶粒逐步细化,直至形成纳米晶,与此相应,薄膜的硬度提高,导电性降低。  相似文献   

16.
Cu—TiC纳米复合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戈扬  王岱峰 《功能材料》1995,26(5):453-455
本文采用多靶磁控溅技术,通过分别控制Cu和TiC靶的溅射功率制取了不同TiC含量的复合薄膜,采用XRD、XPS和TEM技术分析了薄膜的组织结构,并测定了薄膜的硬度和电阻率。研究结果表明:随TiC含量的增加,Cu-TiC复合薄膜的晶粒逐步细化,直至形成纳米晶,与此相应,薄膜的硬度提高,导电性降低。  相似文献   

17.
采用射频-直流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法用C2H2、N2和Ar组成的混合气体制备a-C:H(N)薄膜,研究了薄膜的制备工艺、结构及直流导电特性。实验结果表明,a-C::H(N)薄膜的沉积速率随混合气体中C2H2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混合气体中N2含量增加到75%时,薄膜的含氮量增大到9.09%。薄膜中C、N原子以C≡N和C-N键的形式存在,结合进薄膜中的氮大大降低薄膜的直流电阻率。  相似文献   

18.
程宇航  吴一平 《功能材料》1999,30(2):200-202
采用射频-直流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用C2H2和N2气的混合气体制备出a-C:H(N)薄膜,用TEM、红外谱、XPS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薄膜的结构。结果表明a-C:H(N)薄膜中N与C原子可形成N-C、C=N和N≡C键,而碳氢原子主要以CH2基的形式存在。且薄膜中存在具有理想化学配比的C3N4相,薄膜的结构是由C3N4相镶嵌在非晶态CNx基体中组成。  相似文献   

19.
溅射二氧化铈氧敏薄膜的XPS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新华  刘振祥 《功能材料》1998,29(6):585-587
本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了CeO2-x高温氧敏薄膜,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不同处理条件对CeO2-x薄膜电子组态的影响,特别是对表面的价态和吸附性质的影响。通过对Ce3dXPS谱的高斯拟合,计算了Ce^3+浓度并给出了判定Ce^4+还原的标志。研究结果表明,在空气中经1173K高温退火后可得到结晶完好的多晶CeO2薄膜,而薄膜的化学价态没有变化,退火前后薄膜表面总有少量Ce^3+存在(15%)  相似文献   

20.
C3N4膜的制备,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用高纯氮气(99.999%)和甲烷(99.9%)作反应气体,在多晶铂(Pt)基片上沉积C3N4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薄膜形貌表明,薄膜由针状晶体组成。X射线能谱分析了这种晶态C-N膜的化学成分,对不同样品不同区域的分析结果表明,N/C比接近于4:3。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说明,该厝主要由α-C3N4和β-C3N4和β-C3N4组成。ano In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