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使细胞遗传学研究能顺利进行 ,结合工作实际 ,针对细胞遗传学研究中的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提出了几点看法与体会 ,期望能对初学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作为一种特发在口腔的恶性肿瘤,属于头颈部最恶性、危害最大的肿瘤。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很强的异质性,是遗传和环境包括生活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在系统遗传学层次上了解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机制,迫切需要一个口腔鳞状细胞癌遗传变异的数据库。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结合人工收集、整理了PubMed文献中口腔鳞状细胞癌相关的遗传变异数据,构建了口腔鳞状细胞癌遗传变异数据库(GVDoscc)。该数据库包含从334篇原始文章中提取的1020种遗传变异和608条临床样本信息,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变异规律寻找和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开源平台。  相似文献   

3.
树鼩是一种外形类似松鼠的小型哺乳动物,相对于其他小型哺乳动物在生理学、解剖学和遗传学上与灵长类有更高的相似度.树鼩作为动物模型已经取得了较多的研究进展,但目前树鼩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的遗传操作手段.常用的遗传操作细胞载体有1-细胞胚胎、能分化形成生殖细胞的多能干细胞和精原干细胞,其中精原干细胞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遗传操作细胞载体,在精原干细胞上能通过各种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其遗传物质进行修饰.通过精原干细胞能够进行转基因树鼩的构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为转基因树鼩构建提供一个平台,将促进树鼩基础生物学的研究,并为树鼩在医学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提供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航天搭载对辣椒的诱变效应,以3种卫星搭载当代(SP1)的辣椒种子为材料,对其根尖细胞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与未搭载对照相比,航天诱变对辣椒SP1代种子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产生了促进效应,同时使根尖细胞产生了微核以及包括染色体桥、染色体断片、多极分裂等在内的多种类型的染色体变异,说明卫星搭载对辣椒根尖细胞具有诱变效应。  相似文献   

5.
图像处理技术在染色体自动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染色体自动分析是细胞遗传学研究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要实现染色体的自动分析,主要是依据染色体的着丝点位置、周长、面积和带型等特征,着重介绍怎样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来提取染色体的这些特征,并利用这些特征实现染色体的自动分类,最后得到核型图。  相似文献   

6.
遗传算法在双拣选台旋转货架拣选路径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自然选择和自然遗传学机理上的参数搜索算法,能较好地解决NP完全问题,针对双拣选台分层旋转货架的拣选径优化,提出了一种遗传算法优化方法,仿真结果的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硫化物氧化及新工艺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综述了丝状硫细菌、光合硫细菌和无色硫细菌3类氧化硫化物为单质硫的微生物和生理特征与产硫条件,以及国内外科用其进行生物脱硫工艺的研究现状,指出无色硫细菌体外排硫、氧化硫的效率高,每增长1g细菌细胞至少可产生20g单质硫,更适合于工来化的生物脱硫工艺。同时总结了生物脱硫新工艺的重要标准和今后研究与应用的方向;总结了国内外从酶学和遗传学角度研究生物脱硫过程的分子机理,指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的新型工程菌株将具有更高的脱硫效果。  相似文献   

8.
外加剂对提高固定化细胞制备L—苯丙氨酸能力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固定化细胞制备L-苯丙氨酸的研究体系中,以卡拉胶为固定化载体,所得的固定化细胞在使用过程中的催化稳定性较差,难以满足大规范生产的需要。故在卡拉胶包理固定E.coli细胞过程中,对交联剂的处理方式和吸附剂的添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复合交联剂对固定化细胞的处理能使固定化细胞的转化能力明显提高:多乙烯多胺(质量分数0.25%)和已二胺(质量分数0.25%)固定化细胞的组合处理,固定化细胞的转化能力提高了31.6%,在细胞包埋过程中添加质量分数4%的吸附剂E,固定化细胞的转化能力提高了近52%。  相似文献   

9.
“酵母细胞植酸酶”的研究首次发现了一种新的产植酸酶酵母菌株,该菌株产生的植酸酶天然地定位于细胞表面,是一种酵母细胞植酸酶。通过高密度发酵新技术,细胞收率高,下游技术简易,生产成本低。该酶具备了饲料用酶的所有特性,有广泛的pH适应性、在生理温度下的高活性和广泛的底物特异性等。由于是一种细胞酶,因此也是一种天然的“固定化植酸酶”,既能以活细胞形式也能以死细胞形式应用于不同目的。酶作用具有长效性,同时可提供单细胞蛋白、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还能提供具有免疫功能的胞壁多聚糖。  相似文献   

10.
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自然选择和自然遗传学机理上的参数搜索算法,能较好地解决NP完全问题.针对双拣选台分层旋转货架的拣选路径优化,提出了一种遗传算法优化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IEC—6细胞的培养鉴定和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鼠肠上皮细胞株IEC-6具有正常的未分化的肠上皮隐窝细胞的特征,在营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研究采用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技术观察细胞形态结构,采用MTT法研究血清和血清替代品对IEC-6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引进的IEC-6细胞具有典型的正常肠上皮隐窝细胞的形态特征、超微结构和生长特性,表明的细胞株未发生转化或变异。不同的血清和血清替代品对细胞增殖的效应有差异,2%的透析胎牛血清能维持细胞良好的增殖状态,可用于研究正常培养条件下外源核苷酸对肠上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德国马普学会下属的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发明了一种新型光学显微镜STED,其分辨率已达到50纳米至70纳米,且理论上还能提高数倍。科学家表示,这种新型显微镜能为研究生物细胞分子翻开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用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做报告基因,制备壳聚糖GFP质粒纳米粒,体外转染人肝癌细胞Hep G2和肺癌细胞3.549,定性评价纳米粒的转染效率和细胞毒性。结果表明壳聚糖GFP质粒纳米粒能转染两种细胞并在表达GFP,但两种细胞的转染效率不同,且该纳米粒能抑制两种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近几年朗之万方程和Fokker-Planck方程在各学科中的应用,特别指出了在生物遗传学、气象学中的最近研究动态;扼要概括了Fokker-Planck方程的研究方法,强调了矩阵连分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外源核苷酸对肠上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小肠上皮细胞IEC-6添加核苷酸,探讨四种单核苷酸及其按母乳组成模式配制的核苷酸混合物对肠上皮细胞增殖和损伤后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核苷酸对细胞增殖的浓度-效应和核苷酸之间对细胞增殖效应的相互作用:采用IEC-6单层肠上皮损伤重建立模型测定细胞损伤后迁移;通过免疫组化检测TGFB的表达。结果:嘌呤核苷酸.AMP和GMP分别在30(mol/L和150(mol/L及以上能显著抑制IEC-6细胞的增殖并表现浓度依赖,嘧啶核苷酸CMP仅在极高浓度(1440(mol/L)时对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UMP和核苷酸混合物在受试浓度范围内未见明显作用,但是,CMP和UMP能解除嘌呤核苷酸AMP和GMP对细胞增殖的抑制。180(mol/L核苷酸混合物能促进细胞损伤后迁移,但不诱导TG即的表达。结论:嘌呤核苷酸抑制肠上皮细胞增殖,而嘧啶核苷酸能解除嘌呤核苷酸的抑制作用。核苷酸混合物能通过非TGFB依赖的途径促进肠上皮细胞的损伤后迁移。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对石油烃类运输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济南炼油厂附近的污染土壤中,分离出能高效降解烃类的菌株SD-2,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菌株SD-2在石油烃类运输的初步机理研究中,通过气相色谱分析证明:细胞中石油烃类的运输有一定的选择性;而且,运输前石油烃类的某些组分是紧密地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然后不加修饰地将这些组分运输到细胞内。  相似文献   

17.
氢氧化细菌固定CO2产生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海洋好氧性专性化能自养的氢氧化细菌的高密度培养,细菌质量可达到18.84g/L,多糖物质含量可达细胞干重的30.26%,经分离,纯化定性,该多糖为菌体所积累的糖原物质。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中草药铁线蕨根茎的醇提取物(ACVE)对耐利福平结核杆菌(RRP—TB)细胞的抑制活性。铁线蕨饮片经粉碎、浸提、超速离心、减压浓缩,冷冻干燥得ACVE。RRP—TB细胞经ACVE处理不同时间后,以MTT法测ACVE对RRP—TB细胞代谢活性的影响,以细胞记数法观察ACVE对RRP—TB细胞增殖的影响。(1)用RRP-TB经ACVE处理1wk和2wk后,A592光吸收分别降为对照组的9.64%和1.45%:(2)处理3wk和5wk时,RRP—TB细胞数降到对照组的25.65和15.2%:(3)经ACVE处理1wk后,在更换为正常培养基进行恢复培养过程中,RRP—TB细胞数呈现缓慢增长。结论:ACVE能降低RRP—TB细胞的代谢活性,抑制其增殖。  相似文献   

19.
热休克蛋白作为机体在受到胁迫状况时而合成的一类蛋白质,在遗传学上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根据国内外近年来热休克蛋白的研究概况,对小麦中热休克蛋白家族的结构特征以及生物学特性进行综述。重点分析热休克蛋白在小麦中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分子伴侣功能、诱导机体耐受性以及维持细胞的稳定状态,并对小麦热休克蛋白在延缓机体衰老、作为生物标记物和自身免疫病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研究天然生物高分子(如胶原)对组织损伤修复的影响.从猪皮中提取的I型胶原通过TSDC技术极化,并测试其驻极化前后的TSDC变化.将极化的材料用于细胞培养.得到了细胞生长曲线.实验证实,极化后的材料能加速细胞的生长.有可能用作生物医用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