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解决冀东油田滑套式泄油器在大斜度井中泄油失效以及在56mm泵径井中无法应用的问题,研制了大通径提挂泄油器,该泄油器主要包括泄油本体和开启接头2部分。入井时,泄油本体与油管相连,开启接头与抽油杆相连,需要泄油时上提抽油杆泄油。泄油本体采用大通径设计,可满足56mm及以下规格抽油泵井使用;开启接头采用耐磨设计,避免因磨损无法打开泄油器。该泄油器适用于有杆泵井,尤其适用于大斜度井,能够取代修井作业时原有的各种有杆泵泄油器。室内及现场试验表明,该泄油器性能稳定,工作可靠,泄油成功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2.
由于常规泄油器须投杆剪断泄油销钉后泄油,致使对于抽油杆断的油井无法投杆而不能实现泄油,且泄油后不能二次关闭。针对常规泄油器存在的缺陷,借鉴Y221封隔器工作原理,通过对换向机构的理论计算,研制了可关闭旋转式泄油器。该工具采用下放旋转并上提管柱实现泄油功能、再次下放管柱关闭泄油孔的工艺设计,除能在不起抽油杆柱情况下实现泄油外,还可实现泄油器反复开关使用,避免带液体起管柱伤害环境。该工具在中原油田采油三厂进行了室内实验并在泵深为3 000 m以上的油井中进行现场试验,成功率100%,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新型旋转油管泄油器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杜丙国  付显威 《石油机械》2003,31(11):39-40
针对传统泄油器现场使用存在的缺点 ,研制了新型旋转油管泄油器。新型旋转油管泄油器主要由中心管总成、换向总成、摩擦总成和密封泄油总成组成 ,与传统泄油器相比 ,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寿命长和成本低等特点 ,并且能够有效地消除管内下入工具对泄油器正常使用的影响 ,同时可根据施工需要 ,反复实现开启与关闭的转换。现场应用表明 ,该工具使用范围广 ,可靠性强 ,能够有效地解决现场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4.
CJ型捶击式泄油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油田经多年开采后。大部分油井进入机械采油阶段,采用抽油泵采油,泄油器性能直接影响到油井的效益。CJ型捶击式泄油器是一种可进行油管试压的新型泄油器,1989年通过局级鉴定。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现场使用的泄油器存在作业过程繁琐、影响泵效、遇抽油杆断脱等特殊情况无法正常泄油等问题,研制了旋转式泄油器。依靠转动油管实现泄油功能,在管柱中不需要支撑点,不存在管杆弯曲问题,且可重复使用,操作简便。现场应用表明:无异常现象发生,泄油顺利,性能稳定,工作可靠,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泄油器是一种很常用的井下工具。目前泄油器种类很多,有投棒式、提拉抽油杆式、坐卡式、水力打开式等等。经过系统调查研究,反复对比,设计出提油管式泄油器。这种泄油器是将泄油与提油管有机地结合起来,不需其它作业,在提管柱的同时即可达到泄油目的,与其它泄油器相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技术先进,成本低廉,深受采油厂欢迎。一、结构如图所示,提油管式泄油器主要由支撑开关器总成、密封村套、锁定机构三部分组成。图a为泄油器关闭状态,图b为泄油器打开状态。二江作原理下管住时,中心管上端油管接箍带动密封村套和支撑开…  相似文献   

7.
河南油田目前使用的锚定式、投棒剪切式和提拉式等3种泄油器的泄油功能、效果和可靠性等都不理想。为此,研制了旋转上提式油管泄油器,并配套研制了旋转式泄油管柱。泄油器的锁定机构设计为主动打开方式,打开可靠度高达100%,旋转式泄油管柱的Y221封隔器胶筒和摩擦片与套管壁之间存在摩擦,可为泄油器提供足够的扭矩,确保泄油器关闭。因此,旋转上提式油管泄油器应对特殊情况能力强,不会出现意外打开泄油事故,具有重复关闭和打开功能,适应性强。现场5口井的应用情况表明,旋转上提式油管泄油器没有出现意外打开情况,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8.
针对检泵作业中起油管会有大量油液被带出地面,污染环境,造成原油损失,以及带Y221或Y211封隔器完井生产的抽油井没有合适泄油器的问题,研制了KTGX—100提挂式泄油器。该泄油器由上接头、O形密封圈、中心管、泄油管、泄油销钉和下接头组成,它可用于带Y221及Y211封隔器完井、采用φ56mm及以下规格抽油泵生产的油井。应用表明,已检泵作业的41口油井全部泄油成功,减少了原油损失和环保费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石油钻采工艺》2002,24(5):82-82
专利申请号 :992 2 4 786  授权公告号 :2 382 85 7抽油机井油管自动锚定管柱  本实用新型由油管、抽油杆、水力锚、泄油器、抽油泵组成。该新型由于采用了油管带水力锚、泄油器依次连接管柱结构 ,利用油套液面差锚定管柱 ,利用泄油器泄油达到压差平衡、锚体收缩 ,提高了工  相似文献   

10.
泄油器是抽油井管柱作业时防止环境污染、方便作业、减少原油损失的重要井下工具,现场使用的泄油器种类较多,但都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介绍了新研制的压缩式泄油器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现场试验推广情况。经现场试验,该泄油器原理可行,结构合理,工作可靠,能在各种类型的抽油井上使用,可以大量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大庆油田油层部位套损井取换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油层部位取换套施工中存在的固井质量难以保证、油层保护技术不完善、套铣效率低以及放气管处理技术不过关等问题开展攻关,形成了配套的油层部位取换套技术.现场试验证明,研究应用的固井技术基本满足油层部位取套对固井质量的要求;配套的修井液体系等油层保护措施基本适应油层保护的需要;研究应用的复合式铣头满足油层部位套铣要求,提高了施工效率;放气管高效套铣铣头的应用提高了处理放气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在有杆泵系统中,经常采用油管锚定来改善工况,通过在管式泵的上方安装泄油器来改善油井施工作业时的工作环境。为了简化作业管柱,提高工作效率,开发了适用于江苏油田的KYLM-116液力锚。该工具集油管锚定和泄油器于一体,工作稳定性好,简化了作业管柱,使用在机抽井中,油井正常生产时可锚定井下抽油管柱,有效减少井下管柱弯曲而产生的管杆偏磨,减少冲程损失,提高机采井系统效率。经过442井次的下井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泄油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泄油器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现场使用情况,阐述了各种类型泄油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4.
输油管道运行优化理论与方法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根据输油工艺实际,以进站油温为变量,建立了泵管耦合逐站计算优化分析模型及给定输量及稳态条件下长距离密闭输送原油管道运行优化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和越站条件,引入了进泵原油粘性对泵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泵性能粘液影响修正系数动态查取及粘液性能曲线自动换算数解方法,应用非线性规划方法,实施了全线运行方案优化分析,探讨了管壁结蜡及主要约束条件值变化对运行优化的影响。相对于泵管解耦模型,本文方法更接近于工程实际,具有更高的分析精度。应用方法所基的分析软件,可直接得到给定输量输油管道包括最佳进站油温、各站泵炉运行方式、加热温度、出站压力等优化运行控制参数及预计的经济指标等在内的经济运行方案,以提供实际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5.
原油库的大型化发展趋势为输油泵的优化匹配及节能运行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我国东部油田某油库为应用实例,在拟合各外输泵运行特性方程的基础上,通过求解以泵机组最小耗电量为目标函数的运行优化模型,给出对应于不同输量的运行优化方案;应用工程(火用)分析方法建立了外输泵黑箱(火用)分析模型.对油库2台在用并联运行泵机组的(火用)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未采取变频调速,节流(火用)损占到供给(火用)的9.33%,具有一定的节能潜力.在给出外输泵变频后扬程-流量、效率-流量计算公式及调速泵频率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原油库2台同型号泵并联—定—调时的节能节(火用)效果,为有效降低油库生产能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在石油库实施动火作业的注意事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油罐、管道动火作业的具体安全措施,以及在管理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石油企业油藏经营管理的理论及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系统分析国外油藏经营管理的内涵、基本特点、主要做法和最新进展,对比指出了中国石油企业推行油藏经营管理的有利条件;结合中国石油企业的实际情况,探讨了中国石油企业实行油藏经营管理的主要方法。中国石油企业应重点把握油气储量评估、储量资产经营、老油田精细管理和油气资本运营等重要环节,通过采用新的体制和机制,努力降低储量开采成本,达到资源利用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针对焦化装置回炼污油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通过改造回炼流程,实现了系统含水较高的污油回炼;通过增加污油再沸器并对操作进行优化,能使污水预处理的污油连续回炼; 通过调整操作,保证了回炼过程产品质量;通过增加罐区进焦化装置换热器E-121污油线,可以减少污油回炼时对分馏塔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钻完井作业作为海上油田开发的重要环节,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整个油井的全寿命周期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作业标准化创新理论研究,保证油井开发周期尽可能长,后续处理措施尽可能多,从而最大程度的保证油井安全和延长油井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