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小益  曹堂路 《当代化工》2016,(10):2339-2342
针对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低,注水困难的特征,通过分析具体油藏的地质、储层及原油物性和最小混相压力等条件,确定了该油藏满足进行CO_2混相驱的要求。使用数值模拟软件Eclipse对该油藏进行模拟,对比连续注水、连续注气和周期注气三种开发方式,发现周期注气开发效果最好。当注停时间比为2:1时采出程度最高,分析其原因为注停时间比为2:1时,低渗透油藏能量的传播使地层压力重新均匀分布。对比不同CO_2驱替压力,发现当驱替压力在CO_2最小混相压力附近时采出程度最高,驱替压力大于最小混相压力,随着压力增大,采出程度越低,分析原因为储层发生堵塞现象。  相似文献   

2.
针对胜利油田特低渗透油藏常规开发方式地层能量补充困难、采收率低的特点,探索了CO2驱改善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在CO2驱提高采收率室内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CO2驱油藏工程方案。从方案实施效果来看,在低渗透油藏实施CO2驱,可有效补充地层能量,提高油井产能。针对注气现场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气窜现象开展的研究表明:地层压力低与混相压力、储层非均质性强和存在裂缝是造成气窜的主要因素,保持地层压力达到混相压力、采取矢量化的注气井网以及采取合理注采调控措施可以减缓气窜发生,提高注气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根据S油藏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储层中裂缝分布规律与注水开发动态特征,在开展低渗透储层有效驱动体系、裂缝基质系统渗流特征、裂缝储层水驱油特点、裂缝储层渗吸法采油理论机理等低渗透油藏开发调整理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以提高有效动用为核心的裂缝性油层反九点井网转线状注水调整、井网调整,并对裂缝有效缝长进行计算,应用这些技术指导了注水开发调整,为提高和改善开发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主观赋权法在确定低-超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采收率影响因素权重时存在主观随意性,客观性较差的问题,本文应用85个低-超低渗透砂岩油藏实际样本,结合大量科研和现场认识筛选了影响水驱采收率的9个重点因素,并根据客观赋权法更客观、精确的计算出低-超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影响因素的具体权重。研究表明低-超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影响因素中,注水开发效果指标影响权重最大,其次为储层物性,流体性质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5.
伴随老油田持续高效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油田稳产转向稠油、低渗透等难动用储层,油藏埋藏深、储层物性差等问题突出。低渗透油藏在油田占据重要地位,已动用储量低渗透油藏占比较高。常规水驱开发工艺普遍呈现注水压力高、欠注严重、油井产液低等问题,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差,产能递减快。结合油田提液稳产技术需求,开发出针对低渗透油藏的压驱注水工艺,开展了工艺优化和现场应用,通过分析开发效果及存在问题,指明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东地区大部分油藏属于孔隙型碳酸岩油藏,开发初期采用衰竭开采,中后期二次采油基本采用注气方式。而无论是衰竭开采还是注气提高采收率,沥青在地层和井筒沉淀都是一个普遍现象。它是制约原油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次重点研究了实验模拟条件下注气过程中沥青沉淀对储层的伤害程度。这对于中后期注气开发过程中控制沥青沉淀,提高原油采收率有重要的意义。实验表明:沥青沉淀会对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造成伤害,不同的注入速度对储层的伤害程度不同,注入速度较高时,沥青沉淀对储层的伤害更严重;气驱后注入气体突破对储层的伤害进一步加剧。因此在对油藏特别是孔隙型低渗透碳酸岩油藏实施注气时,尽量延长气体突破的时间,同时针对沥青沉淀需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油藏在中国油气产量的构成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其所扮演的角色也日益重要,其开发技术一直是我国石油产业的攻关重点。压裂改造是改善低渗透储层物性的比较有效的方法,对于不同的井层,应使用不同的压裂工艺。对于低渗透储层而言,多分支井技术、地震裂缝成像和裂缝诊断技术、新型压裂技术等都是低渗透油藏增产改造的有效方法。同时,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油藏保护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注水、注气以及压裂改造油层等技术是目前油藏开发和保护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竹山岗油田作为三水盆地唯一投入开发的低渗透油气田,储量丰富,油品性质相对较好,但油藏地质条件复杂,储层物性差,油藏边底水弱,天然能量不充足,油井自然产能低。由于一直采用衰竭式开采方式,而没有建立有效的注采压力驱替系统,该区油井低压、低产,油藏整体开发效果差。在系统分析该区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开发特征及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竹山岗油田低渗透油藏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低渗透油田的显著特点就是储层渗透率低,天然能量不充足,靠天然能量开采弹性能量衰竭快,很快转变为效益低、周期长的溶解气驱开发阶段,油井产量递减快,开发水平低。对这类油藏注气特别是注CO2有独到优势。本文主要对盖层密封性、断层的遮挡性、储层的适应性、油藏流体溶解CO2的能力等方面对赵7断块注CO2油藏适应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注气开发的油藏中注入气体示踪剂,对于研究油层连通性、储层物性、断层封闭性、注气对应关系以及注气的推进速度、判断气窜,驱替前缘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注气油藏开发动态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了解注入流体和被驱替流体在油藏多孔介质中的流动特征的重要方法。目前,气体示踪剂在油田注气过程中确定注气前缘已经取得较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大牛地气田碳酸盐岩气藏具有埋藏深、基质孔渗性差、压力系数低、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完井射孔自然产能低,需要通过储层改造获得好的产能,酸压是这类储层获产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针对储层特征,通过室内研究、工艺优化和现场试验,初步建立了多级注入加砂酸压工艺,通过施工参数优化,应用于大牛地气田碳酸盐岩储层中并取得较好的改造效果,为大牛地气田储量接替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稠油油藏大多采用热力降粘的方式开采,主要是采用蒸汽热采的方法。注蒸汽热采一般为蒸汽吞吐,后期转为蒸汽驱,因此热采稠油井的固井必须适合和满足蒸汽吞吐和蒸汽驱开采方式。后期注蒸汽开采时,由于地层的保温效果很差,高温蒸汽在注入过程中能量通过水泥环很快耗散到地层中,导致稠油油藏达不到注蒸汽热采的效果,严重影响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在注蒸汽开采过程中,水泥石在高温蒸汽环境中强度衰减严重,导致水泥环破裂损坏,使原本封固好的环空失效,引发油气水窜,严重缩短油井寿命。针对稠油油藏固井存在的问题,须研究开发一种适用于封固稠油热采井的长效固井技术,使该固井技术具有水泥浆热容高、保温效果好,可延缓蒸汽注入过程中能量损失;水泥浆具有良好的强胶结性能,大大改善固井第二界面胶结强度,有效防止油气水窜的发生,提高浅层水泥封固段长期封固效果;水泥石强度高,抗高温性能好,其强度在高温下衰减缓慢,可经受稠油热采高温蒸汽的侵蚀的优点。有效解决稠油热采井在高温驱替环境下固井质量差、油井寿命短的问题,为稠油油藏勘探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由于低渗油藏注不进水或注水开发效果不好,采用气驱、特别是天然气驱来改善开发效果是最好的选择,但天然气驱只适合于特定的油藏,对油藏进行适应性筛选评价可提高天然气驱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本文在分析影响天然气驱的客观因素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各影响因素进一步量化,将天然气驱目标区块的定性分析转为半定量化,提高了试验目标区块选择的有效性,为天然气驱试验区的选择提供了有利工具。在分析影响天然气驱采收率的主要客观因素基础上,结合构造、气顶、边水等因素,对中原油田的62个低渗油藏进行计算,筛选出一批适合天然气驱的目标单元,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水平井热采模式一直是改善特、超稠油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在热采中后期,常规同采同注的注气方式存在着蒸汽热利用率低、蒸汽波及范围小和剩余油量大等问题。研究不同注气方式对该类油藏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表明,水平井组一注多采和直平井组合吞吐方式均能很大程度提高蒸汽利用率,有效驱替井间的剩余油。  相似文献   

15.
姬塬油田黄3区长8油藏由于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着注采层位不完善,注水井吸水不均,水驱动用程度低,地层能量不足等问题制约着区块的高效开发。本文针对黄3区在注水开发中的矛盾,对影响油田稳产的主控因素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对策,并将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项研究对于指导同类油藏的开发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鉴于海上某小断块油藏A17-b井区油藏单元剩余可采储量大,地层能量低,孤立性强,难以完善井区注采井网开发的开发状况,采用油田外输天然气回注,开展单井注天然气吞吐工艺措施,这是最为可行的提高采收率方法之一。文中针对海上某小断块油藏的地质开发特征,在对目前油井地层流体进行相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天然气注入油藏流体膨胀实验,确定天然气吞吐的驱替机理;通过天然气吞吐长岩心驱替实验,说明衰竭后注天然气吞吐能有效提高原油采出程度,其中带30°倾角岩芯测试结果更优。  相似文献   

17.
特低渗油藏注水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桩西采油厂所开发的特低渗油藏,由于储层渗透率低、孔隙度小等原因,导致油水渗流阻力增大,注采井间难以形成有效驱动,从而造成特低渗油藏采收率过低,严重影响特低渗油藏的开发效果。因此为提高桩西采油厂特低渗油藏开发效果和采收率,通过室内试验研究注采井井间压力分布及启动压力、注入压力与注入量的关系等,从而改善特低渗油藏的开发效果,提高特低渗油藏的采收率。现场应用6口井,日增注达到了142m3,对应油井累计增油5436t。  相似文献   

18.
安家庄油田属典型的低渗油田,矿物敏感性表现为中强酸敏和中强水敏,注水后压力上升快,吸水能力差,同时常规酸化措施效果差,针对这一情况研制了一种新型增注剂,增注性能评价实验表明,这种新型增注剂具有较好的缩膨降压增注和提高驱油效率的性能,适用于新投产的注水井;在新型增注剂基础上研发的复合缩膨降压增注体系既可以降低表面张力,防膨降压增注,又具有解堵的性能,适用于长期注水的老井。2015年在安家庄油田实施缩膨降压增注5井次,施工成功率100%,单井注水量平均增加5.4 m3/d,对应油井累积增油量396.7 t,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伟  张鹏  李锋  解亚鹏 《辽宁化工》2012,41(10):1060-1062,1065
低渗透油田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开发难度大,经济效益差,因此,加强低渗透油气藏渗流机理研究,加强开发与开采新工艺研究,不断提高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水平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乃是当今石油工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分两部分讲述压裂优化设计,第一部分是压裂优化设计参数,可分为裂缝长、宽、高及导流能力的优化、压裂液的优化、支撑剂的优化,第二部分是压裂经济评价,压裂经济评价除依据油田开发方案经济评价方法外,还要考虑压裂和在评价期重复压裂等因素,通过模拟油藏中水力压裂裂缝对生产的影响,评价压裂的经济可行性和为方案优选提供根据.  相似文献   

20.
谢旭强  阳晓辉  邢星 《辽宁化工》2012,41(2):157-159
整个陕北斜坡地区的储层,其物性条件都不是很好,属于低渗透储层.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油气的开发就需要借助外部动力.通过对储层岩性、孔隙结构、物性、储层敏感性及地层流体性质的研究,利用权重估值法对研究地区注水开发效果进行半定量计算.为油田注水开发可行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