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预测有利储层发育带,对致密砂岩气藏的勘探开发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以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储层沉积相和成岩作用为指导方向,对致密砂岩储层的碎屑颗粒、填隙物和碎屑颗粒结构进行分析,从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等多个方面研究致密砂岩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从而对有利储层进行预测。最后研究烃源岩对致密砂岩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总结致密砂岩气藏的特征及主要控制因素,为致密砂岩储层天然气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致密砂岩气储层的天然气资源量巨大,但其一般具有埋藏深、岩性致密、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勘探与开发难度较大。裂缝发育特征是影响致密砂岩气储层中天然气含气性的关键因素,控制了致密低渗气藏的单井产能和开发效果。综述了致密砂岩气储层裂缝的类型、形成机理、主控因素、识别方法和裂缝有效性影响因素等研究现状,为致密砂岩气储层裂缝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深入了解天然裂缝在致密砂岩气储层工作开展中的研究现状,有利于致密砂岩气储层裂缝的评价、预测及天然气效益开发。  相似文献   

3.
致密砂岩气藏具有低渗透、连通性差的特点,储层评价研究水平是有效开发该致密砂岩气藏的关键因素。我国在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以及有效储层的识别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致密砂岩气藏主要指发现与盆地中心以及连续分布大面积的天然气藏。本文主要阐述了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以及有效储层的识别技术。  相似文献   

4.
在调研致密砂岩气研究现状的前提下,分析了研究区地质概况,并对研究区致密砂岩气的藏的形成条件进行详细研究,综合判定山西组的泥岩属中等-好烃源岩;确定研究区山西组储层为特低孔特低渗型储层;明确山西组为源内自生自储自盖型组合类型,其生储盖属于较好级别;气圈闭类型为非常规岩性圈闭,油气运移通道以裂缝为主,就近运移和垂向运移是主要运移方式。确定研究区山西组的气藏为致密砂岩连续型气藏,认为为生、储条件为主要形成条件,其次为盖、保条件,圈、运条件不够重要。指出致密砂岩物性条件较好和裂缝发育的区域为山西组的"甜点"区域。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鄂尔多斯盆地的上古生生界气藏还没有统一认识:一些学者认为是常规气藏,一些学者认为是深盆气,还有学者认为属于其它类型气藏。此次研究是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上古生界气藏勘探的一些最新成果,对其目的层气藏的生烃特征、运移特征、以及储层特征、气水分布关系等进行分析,描述目的层天然气的生、排、运、储等非均质性演化及成因,认为研究区目的层气藏为多因素共同作用成藏的致密砂岩气[1]。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产能模拟实验验证了致密砂岩气藏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并应用压力敏感性试验建立覆压条件下孔渗相关函数,求出苏里格气田东区致密砂岩在地层条件下的有效储层物性下限,指出在地表条件下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砂岩气藏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为5%,渗透率下限为0.1×10-3μm2,为目前的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工艺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岔路河断陷双二段致密储层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特征、孔隙结构特征、成岩演化史及次生孔隙成因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气源岩及生烃演化、储层及分布特征,气源断裂形成演化、致密储层充注动力,确定致密砂岩气藏形成机制并建立天然气运聚模型。确定富气规律和控制因素,进行有利区带优选、归纳致密气藏分布规律,指出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岔路河断陷双二段致密储层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特征、孔隙结构特征、成岩演化史及次生孔隙成因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气源岩及生烃演化、储层及分布特征,气源断裂形成演化、致密储层充注动力,确定致密砂岩气藏形成机制并建立天然气运聚模型.确定富气规律和控制因素,进行有利区带优选、归纳致密气藏分布规律,指出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对煤系"三气"的日益重视及开采力度的加大,煤层气的可采储量愈显不足,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现象,对于致密气的勘探开发也成为了天然气研究的重点。基于大量文献调研的结果,总结出了致密砂岩气的发展现状、储层特征、测井响应和识别方法,这对致密砂岩气藏的开发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的研究一直是相关领域的热点课题,通过对储层的研究就可以保障后期的水平井的开发和设置能够控制在一个比较合理的理论建设范围内,保障工作流程的科学性。本文的研究主要是以苏里格气田的致密砂岩气藏为研究对象,通过该致密砂岩的研究,基本掌握了在致密砂岩的相关地质条件下进行气藏储层研究和水平井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区深层火山岩和砾岩储层气藏具有非常好的勘探前景。本文基于徐家围连片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分析沉积相特征,地震属性特征,同时结合徐家围子丰富的钻井、地震资料和勘探研究成果,对沙河子组地层、营城组四段地层、登娄库组地层和泉一二段地层的烃源岩发育特征进行预测,同时通过分析火山岩或砂岩气藏的分布规律,总结了烃源岩分布对气藏分布的控制作用,为下一步寻找有利探区和井位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神木县东部探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区内烃源岩山西组、太原组煤层厚度大,分布稳定,干酪根类型为Ⅲ型,成熟度都处于焦煤的中晚期,属于热催化生油气阶段。通过对致密砂岩气藏的分布层段进行统计,并结合地震反演结果,对沉积相进行划分,发现致密气藏主要分布于分流河道。根据不同的运聚体系,把研究区含气层段划分为下部、中部、上部三个不同的含气组合,由于临近烃源岩,下部和中部气藏分布比较稳定,上部气藏主要发育于裂缝比较发育的部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沉积、成岩、构造等条件,结合该区砂体分布和油气分布规律、各层段油藏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研究陇东地区油气藏类型及成藏条件和成藏原因。陇东地区主要发育复合圈闭油藏和岩性油藏,其中,复合圈闭油藏主要是构造-岩性油藏,岩性油藏主要有三类:岩性上倾方向尖灭油藏、上倾方向遮挡油藏、致密砂岩圈闭油藏。岩性油气藏主要与成岩作用、砂体分布及岩相变化等地质因素有关;构造-岩性油气藏主要受构造、岩性两个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东濮凹陷赵庄油田沙三上段构造、储层、油气成藏条件的研究,认为该区沙三上段油藏主要富集于各断块高部位,具有多砂组含油、含油井段长、含油高度大等特点,油藏类型为受构造控制的断块层状油藏。新钻井证实了该区沙三上段油气已聚集成藏,对赵庄构造及整个长垣断层下降盘沙三上段油气勘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下一步滚动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尚有战  梁磊  张朋辉 《辽宁化工》2012,41(7):729-732,735
裂缝是岩石中失去结合力的一种地质界面,是岩石中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它既是油气储集空间,也是渗流通道,因此,对裂缝的研究一直是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史家畔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属于致密砂岩油藏,具有低孔、低压、低渗特点,给开发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天然裂缝的存在对致密砂岩油藏经济开发意义重大,研究其裂缝发育状况及分布规律对储层压裂改造及注水开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婧 《云南化工》2020,(2):111-112
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盒8段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为研究对象,对其天然岩心进行了室内自发渗吸模拟实验,具体选择采用质量法和体积法,分析研究了影响致密砂岩储层自吸的因素。实验表明,渗透率、温度因素对致密砂岩岩心渗吸采收率的影响较大,且都为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是研究储层中油气储存和运移的关键因素。选取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中的样品。通过氮气吸附实验,获得致密砂岩样品的孔隙结构参数。并讨论了各个结构参数与物性的相关性和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根据IUPAC的分类,微观孔隙结构属于H3型。比表面积与孔隙度呈一般负相关,与渗透率具有较强的负相关性。微孔(<10nm)与中孔(10~50nm)对比表面积与孔隙体积贡献了80%。孔隙体积与孔隙度和渗透率的相关性均呈现一般正相关性。综合以上,较少的大孔发育可能是导致致密砂岩渗流能力较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李晓琴 《辽宁化工》2014,(10):1300-1304,1330
致密砂岩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常规资源,它具有低孔(4%~12%)、低渗(﹤0.1×10-3 um2)、含气饱和度低、含水饱和度高、孔喉半径小等特征。由于致密砂岩气藏具有复杂的储层结构,多种孔隙、喉道、微裂缝发育,因此通过压裂技术实现低渗致密气藏增产是很重要的。致密砂岩气藏的压裂增产技术主要有分层压裂技术、大型压裂技术、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CO2泡沫压裂技术等,这些技术现在在国内外致密砂岩气藏增产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对这几种主要的压裂方法做了介绍。同时,由于压裂增产改造后,外来颗粒和滤液侵入会对储层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压裂改造后的储层保护也非常重要,现在主要使用屏蔽暂堵技术来降低损害程度,保护储层,为今后的开发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迪北气藏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该储层低孔低渗、孔隙间连通性差,同时具有强烈的酸敏损害,常规酸化无法有效的改善储层物性。在实验室内针对其损害机理的研究,研制出了适用于该致密砂岩储层的复合酸,该酸液在扩大孔隙间渗流通道的同时针对其砂岩储层中大量绿泥石中Fe2+遇酸沉淀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在岩芯流动实验中,对不同渗透率的致密砂岩岩芯,分别提高其渗透率2.9倍、4.7倍;通过对酸处理过的岩芯进行观察,该酸液在解除损害的同时对岩芯骨架结构破坏较小,且端面相对完整,可保证近井壁岩石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