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教师授课安排、授课风格、授课要求、授课方式等方面学生的认可程度,进行了"水质工程学"的教学问卷调查。依据调查结果细致地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心态,及其产生原因。学生需要教师的积极有效的引导,以及对课堂氛围的调整,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效果。  相似文献   

2.
徐文杰  孙晓旭 《广州化工》2022,50(9):177-179
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对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要求。在《水质工程学Ⅰ》教学过程中可尝试做到以下几点:将手机等电子设备适时应用到课程活动及管理中;将多种授课方式相融合,形成师生交互式教学模式;将虚拟仿真融入到课堂中,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不断探索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现由被动“教”到主动“学”的教学模式转变,提升《水质工程学Ⅰ》的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贲永光  李坤平  孔繁晟  岳春华 《广东化工》2009,36(8):201-201,204
通过分析制药工程学的课程基本特点,从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重视药学与工程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化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与讨论,以提高制药工程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李艾  金昌磊  张艳丽 《广东化工》2011,38(9):245-246
针对有机化学课程的特点和当代大学生培养要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与实践,提出了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包括教学观念的多元立体化、学习内容的多元立体化组织和运用、课程信息资源多元化以及实验教学的多元立体化,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汪爱河  张纯  张伟 《广州化工》2011,(24):132-133
水质工程学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目前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较多,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相对不足的问题很突出。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了开放式模式,并有针对性的确定了开放实验项目。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吕安童 《山西化工》2024,(1):86-88+105
本研究采用多元统计方法来评估某流域上游地区的地表水水质。该数据集包括73个监测点的温度、pH值、生物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Cr)、铵态氮(NH4+-N)和粪大肠菌群等6个参数。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对地表水水质的空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识别出地表水水质的重要参数。结果表明,水体水质受到有机物(高BOD5和高CODCr)、营养物质和微生物的影响。PCA结果表明,工业、城市和旅游3个潜在污染源可以解释总方差的87.03%;大肠菌群是控制研究区地表水水质的主要潜在因素。CA结果表明,人为活动(尤其是城市和旅游活动)对地表水质量的恶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华北某再生水管网2段管线共计6个取样点的6个水质指标从4月到10月的监测数据,综合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层次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对该管网水质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根据方差分析结果,2段管线的UV254、氨氮、 TOC的时空差异性不显著,余氯、 pH值、浊度的时空差异性较显著。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2段管线的6个取样点分为3组,管线始端、中端和末端,从始端到末端管网水质越来越差;将取样时间分为3组,春季、夏季和秋季,春季管网水质较好,夏季和秋季管网水质较差。研究结果表明,多元统计方法可用于研究再生水管网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为再生水管网水质监测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水质工程学Ⅱ》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文章分析了该课程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水质工程学》实验课程是培养给水排水工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必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及专业基本技能的重要基础,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本文从我校水质工程学实验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出发,重新构建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并借助计算机操作平台,构建虚拟仿真水处理系统,完成水处理系统全过程控制、运行管理等实验教学工作。通过实验教学体系构建,能够让学生在开放、包容的教学体系中自主开展实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环境工程学》是为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而其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推动理科学生解决实际环境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该文从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工程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着手,进一步提出其相应的改革措施,以便为新形势下普通本科院校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纯  邓玉梅  李好 《四川水泥》2020,(4):292-292,284
《水质工程学》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工程属性。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达到专业认证所要求的相关指标的能力要求。文章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与OBE教学模式的不同,并以OBE为理念,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进,旨在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及复杂工程解决能力,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化学反应工程学是研究工业反应器内的反应规律,以解决工业反应器的开发、放大和过程强化。因而,研究传递因素(包括流体流动、传热、传质等)对化学反应的影响规律,是化学反应工程学的研究核心。可见,化学反应工程学与化学家们研究化学反应的规律不同,它突出了工程因素对化学反应的影响,而不是单纯研究反应本身的规律性;它也与单纯研究传递过程的化学工程学不同,而必须与反应的规律紧密相结合。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无论是编写化学反应工程  相似文献   

13.
时晓霞 《塑料工业》2024,(2):172-173
<正>在日常生活中,不少消费者都遇到过产品包装不好用的问题,像打不开包装盒、拧不开瓶盖、沐浴液瓶子遇水打滑等。产生这类困扰消费者问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包装设计没有充分借助人体工程学的理论。消费者每天都接触日化产品及其包装,多数行为都是通过手的操作来完成的。在各种使用场景中,用户更加注重产品使用过程中的体验。给客户提供舒适便捷的体验不仅是产品的重要竞争力,也是产品在市场中脱颖而出的有效手段。1 人体工程学与日化产品包装1.1 人体工程学  相似文献   

14.
针对药剂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药剂学的教学实践,通过构建"五位一体"的知识框架,采用启发式教学法、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等多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以及应用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等教学手段对药剂学教学进行多元教学模式融合下的教学改革,以期进一步提升药剂学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水质工程学》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为了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现对其进行改革。通过教学内容的优化,采用现场、探究式、启发式和交互式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专业核心课程在考研及就业中的竞争力也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CAD课程在工科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本文深入分析了CAD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三化全过程管理的CAD课程教学模式,即课前的强制化预习、课程中的专业化学习,以及课后的自主化复习。课堂教学中,PBL和TBL结合的教学方法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应用结果表明,基于三化全过程管理的CAD课程教学模式,有利于强化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并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以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为研究背景,提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通过师资、课程教学内容的相互渗透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将二者有机结合的建议。本文以大连海事大学基于环保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为例,系统介绍了创新创业教育与环境专业教育相互渗透的教学模式,以期为其他相关学科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化工类专业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偏重理论教学的问题,实践性教学的实施和普及受制于实验室设施和专业性设备的约束,而化工类专业的教育目标指向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探索是化工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试从校企合作的角度来探讨化工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包括校企合作对实践教学的意义和具体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油田水质处理站的工艺、运行现状,逐层分析了水质差原因,针对问题,采取源头控制,管线冲洗,预处理改造及更换滤料,投运超滤等措施,逐步完善了油田水处理站系统,经过改造水质达到低渗透油田注水标准,并对下步如何进行系统优化,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水质检验工作历经几个时期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并取得了另世界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1990年以来,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质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使我国的水质检测水平在这一时期发生了质的飞跃。国内建立了数个国家级监测站,其中每个监测站除具备常规的检测设备外,并且还都配备了各项技术先进的大型仪器,如气相色谱仪、低本底放射性测量仪和测汞仪等等,少数检测站内还配置了色谱一质谱一计算机联用系统等,通过这些仪器的配备,我国水质监测站的装备水平几乎可以与国际化城市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