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主要针对高温高压汽轮机在运行一年以后常常出现的速关阀阀杆漏油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并根据多个现场阀杆漏油现象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1962年对冷油器的计算方法和结构型式进行初步定型工作以来,发展得较快。光管式冷油器有弓形,环盘式等大小不同的冷却面积共有10余种,同时为了提高传热性能和减小冷油器体积及铜材的消耗,试制了不断螺旋绕丝的肋管和用光管轧制的低肋管,并应用于国产30万千瓦的汽轮机冷油器上,至今已运行了10余年,用户反映良好,很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前,不少进行灵活调峰的大功率汽轮机在低负荷工况下会将其控制方式由单阀切换至顺序阀;并且,阀控方式切换过程中出现了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负荷及主汽压力大幅波动问题.然而,单纯依靠传统单阀和顺序阀实际流量特性控制曲线优化的方法,还无法完全消除切换过程中的参数波动问题.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负荷及主汽压力波动的根源:具有非线性控制特性的阀门,在切换过程中采用线性等比例开关控制方式会引起蒸汽流量的波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汽轮机单阀-顺序阀的非线性自动无扰切换方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切换过程中的参数波动问题.这对进一步改善大功率汽轮机灵活调峰的安全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汽轮机单顺阀切换运行时调节级由全周进汽转变为部分进汽,调节级叶轮受力不平衡,轴承载荷增大,出现瓦温、振动问题。针对单顺阀切换的瓦温过高问题,分析了汽轮机部分进汽下的调节级受力模型,计算了不同切换方式下高压缸轴承的受力情况,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证明优化后的配汽切换方案减小了轴承受力,与配汽切换试验得到的结果一致。该研究从理论角度证明了选择合适的配汽切换方式能够减少高压缸转子的不平衡受力,实现机组升负荷过程中的单顺阀安全切换,为同类型机组的顺序阀安全运行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沙曾Xi 《动力工程》1992,12(1):25-32
锅炉给水泵汽轮机热力设计中必须进行变参数变汽源的汽源切换计算.木文介绍了汽源切换计算的两种方法,一种为进汽度法,常用于有高、低压两个蒸汽室的机组;另一种为阀点法,常用于只有一个蒸汽室的机组.给出了汽源切换计算实例.最后提出了6点讨论意见.说明不同汽源切换方式对汽轮机性能的影响.图7表4参3  相似文献   

6.
针对单阀切换顺序阀时引起的负荷波动、汽轮机主要运行参数出现异常变化问题,对顺序阀运行方式下重叠度的确定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调节系统试验确定合理重叠度的方法,并分析了重叠度对调节系统和调节级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主机润滑油冷油器、给水泵冷油器、真空泵热交换器夏季冷却效果不佳,影响生产和安全。通过对循环水和工业水回水的分析,提出了有效的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在汽轮机试车运行中多次出现的后轴承座油封处漏油以及后轴承座冒汽管冒油问题,分析了产生漏油和冒油的各种原因,比较了各种原因的影响参数,为以后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改进提供了最基础的分析,通过对后轴承座的速度场的模拟,建立了冒汽器的管嘴模型,分析了各种形式的管嘴对流量和速度的影响参数,同时也展望了以后解决这个问题的有限元法和边界层法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和研究了大量机组运行优化方式的基础上,提出联合考虑负荷和阀点的运行优化方式,并考虑喷嘴配汽汽轮机组在单阀切换多阀运行时出现的汽流激振问题,提出相应的配汽优化方案。将该综合考虑汽流激振问题的优化方案应用于某600MW汽轮机组,通过试验研究得到该机组的最佳滑压曲线和最优运行方式,并成功地解决了过程中出现的汽流激振问题。与以往运行优化方案相比,该方案更准确、更安全,更适用于实际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0.
某厂国产引进型600MW超临界汽轮机组在设计阀序下进行阀切换试验时,存在轴振大、瓦温高现象,阀切换试验不能顺利进行,严重影响机组的经济性。针对该机组阀切换过程中的参数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合理的对称进汽阀序方式,顺利地实现了该机组的单阀切换为顺序阀试验,为同类型机组的阀切换试验提供非常实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子华 《柴油机》2022,44(1):34-36
针对某轮2号副机在高负荷运行时滑油温度较高故障,对相关原因进行筛查.在排除滑油温度控制阀和空冷器冷却水旁通阀本身问题的基础上,预判故障点在滑油冷却器上.对滑油冷却器的拆检证实其淡水进口被异物堵塞.清除淡水进口异物后,开机测试表明滑油温度正常,故障解决.  相似文献   

12.
王凯峰 《内燃机》2014,(1):11-13
基于对板翅式机油冷却器特性的分析,延伸引用改型式油冷器特色,发展一种用于商用车辆上可同时满足几种需冷却介质要求的板翅式机油冷却器。该形式机油冷却器可大大减小车辆上油冷器体积,并且简化油冷器水路、油路布局难度。  相似文献   

13.
尽管壳式油冷器已被大量应用,但冷却元件结构进一步优化对改进其传热性能仍有较大潜力。本文介绍了在二维温度场测定的基础上,优化了冷却元件结构,设计了新颖的油冷器情况,试验证明,它对进一步缩小油冷器体积,提高冷却效率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于汽轮发电机组,其润滑油温的控制大多是通过人工调节冷油器冷却水阀门开度来实现的。根据某电厂的冷油器原型,结合其工作原理,对其进行了MATLAB建模,并进行了仿真试验(测试其入口油温、冷却水流量及温度等因素对出口油温的影响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可对冷油器冷却水阀门开度进行自动控制的模糊控制器。相关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将冷油器出口油温保持在要求温度范围内,控制精度满足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5.
简单介绍机油冷却器在发动机中的作用以及不同机油冷却器的特点。详细介绍板翅式机油冷却器在发动机中的应用与设计方法;阐述板翅式机油冷却器在发动机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随着加工原油的轻质化,兰州石化公司5.OMt/a常减压装置初馏塔塔顶压力达到负荷上限(0.15MPa),处理能力最大仅为4.5Mt/a。为消除该瓶颈,即保证装置加工轻质原油时处理能力达到设计负荷5.OMt/a,对装置初馏塔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包括对初馏塔、初顶油气一原油换热器、初馏塔顶空冷器、回流泵及加热炉火嘴等的改造。改造后,在加工重质原油时,装置处理量可达到16000t/d,在加工轻质原油时,处理量也可达到15000t/d,装置的操作弹性可以达到50%105%,综合能耗为9.27kg标油/t。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国内内燃机车柴油机机油系统在配管和检修时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机车的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商品化设计理念,开发了集机油热交换器和机油滤清器于一体的机油冷却滤清器。叙述了机油冷却滤清器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其运用的前瞻。  相似文献   

18.
对采用绕簧管的立式电机轴承油冷却器进行了传热性能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对冷却器油侧和水侧换热热阻进行了分离,结果显示,油侧换热热阻为水侧的4~12倍.实验结果表明:油流量对冷却器传热系数的影响较大,油流量每增加10 L·min~(-1),总传热系数增大60~70 W·m~(-2)·K~(-1);水流速对冷却器换热系数的影响相对较小;增加换热管的翅化比或提高油流速以降低油侧的换热热阻是提高油冷却器传热性能的关键;采用绕簧管的立式电机轴承油冷却器的传热系数要优于常规采用双金属轧制式翅片管的油冷却器.  相似文献   

19.
水冷壳管式油冷却器传热强化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实验研究 ,比较了螺旋隔板花瓣管油冷却器和螺旋隔板低肋管油冷却器的传热和压降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螺旋隔板花瓣管油冷却器比螺旋隔板低肋管油冷却器的总传热系数提高 10 %以上 ,而压降却低 46 %左右  相似文献   

20.
蔡小伟  周祥军 《内燃机》2011,(1):41-43,48
对不同结构的冷却器水套进行了整机水套CFD计算,获得了机油换热器水套压力场分布、速度场分布和对流换热系数等信息,为优化设计机油换热器水套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优化设计解决了发动机机油温度和水温偏高的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