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主要分析了煤矿复采残采煤层中关于采煤方法的应用情况,重点针对小煤矿生产的特点进行研究,总结和规范出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复采残采煤层小煤矿井田开拓、采煤方法。该种采煤方法在煤矿复采残采煤层中可以保证煤房稳定供应,并从根本上解决采煤工作中的特殊支护工作中的各种情况、全面提高煤矿复采残采层的开采作业安全稳定性。通过实际的工作经验,并结合当地煤矿复采残采层的开采问题,以煤矿开采的相关规定和标准为依据,进一步研究出更有益于其开采环节的相关技术措施,以求提高我国相关的煤矿产业中复采残采煤层采煤环节的安全生产稳定性,使得煤矿由数量型转为质量效益型,寻求更高的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以西河煤业3#煤层复采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复采区域内的采空区、小窑破坏区、采煤方法和采空区积水等进行了分析,针对掘进工作面重点提出了超前探测积水情况、顶板支护等技术方案,针对回采工作面着重提出了空巷揭露措施、空巷顶板支护的处理和通过方法。该研究可以为西河煤业的复采生产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尹保亭 《河北化工》2014,(5):93-94,97
随着矿井开采,众多衰老报废矿井,但由于过去开采工艺落后,采出率低,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尤其是厚煤层高落法矿井,采出率更低,又处于建筑压煤。针对这一情况,推广和应用"建下"多煤层复采超高水材料充填,对资源枯竭矿井以及开采工艺采煤方法落后、矿井采出率低的类似矿井具有较好的借鉴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西河煤业3#复采煤层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复采煤层规模和服务年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复采开拓方案,并进一步分析了复采采区布置、井下运输和矿井通风等内容,针对该复采煤层特征,采用放顶煤采煤工艺,煤层厚度大于3.0m时放煤,煤层厚度小于3.0m时禁止放煤。该研究可以为西河煤业3#复采煤层的开拓布置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某整合矿井主采2#煤层,整合前由于小煤窑私采乱挖、以掘代采,导致留下了空巷与采空区,对本煤层及顶板造成极大的破坏,但2#煤层为配焦煤,复采价值高.矿井整合后,在工作面布置过程中揭露,矿井煤层大部分或局部已造成破坏或严重破坏,采空区、废弃巷道在煤层顶部、中部到底部随处可见,而且空顶、空帮严重、压力大,局部地段有滴水和渗水...  相似文献   

6.
开采易自燃煤层与高瓦斯并存的矿井,在瓦斯治理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两者关系,避免由于瓦斯抽采导致的采空区漏风,由此引起遗煤自燃,是开采高瓦斯易自燃煤层必须高度关注的。因此,如何在抽采卸压瓦斯的同时兼顾采空区遗煤自燃,就成为高瓦斯易自燃矿井实现安全生产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单一煤层沿空留巷瓦斯分布规律,提出单一煤层沿空留巷采空区巷旁埋管瓦斯治理方案及优化方案,有效解决了沿空留巷采空区瓦斯积聚问题,对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详细介绍煤矿开采技术的运用现状,通过专业的调查与研究,找出了两种当前较先进的煤矿开采技术,即巷道布置与采煤工艺技术。针对巷道布置工艺来说,该技术可运用在近距离煤层、多煤层、高瓦斯煤层与残煤层中,并取得较好效果。煤矿开采人员在使用采煤工艺时可采用割煤技术、综采采煤技术、炮采采煤技术及开展移架操作等来改善煤矿开采质量,促进我国煤炭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赵博生  张存江 《河北化工》2014,(5):22-24,28
为提高矿井采出率和生产效率,以托克逊煤矿为例,通过对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放顶煤工艺和急倾斜煤层水平分段放顶煤工艺的比较,总结急倾斜煤层水平分段放顶煤工艺的特点和优势,并分析顶板垮落的规律及顶板管理方法,提高矿井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煤矿资源的巨大价值已被实践证明,然而由于其资源特殊性,其安全方面的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也是管理层需要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并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对煤矿煤层复采残采的过程中,安全方面的问题依旧需要着重处理。基于此,文章主要对复采残采煤层煤矿开采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且根据其重要性提出了相关的可实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赵青春 《河北化工》2014,(9):11-14,64
为解决矿井"三下"压煤量大的问题,通过采用连续采煤机回采"三下"压煤,在介绍连续采煤机及配套设备、连续采煤机短壁开采工艺的基础上,针对四台煤矿东翼采区的压煤块段分布不规则等特点,采用以连续采煤机为主的间断运输式配套设备与开采工艺回采该区段煤炭资源,根据该配套设备及回采工艺的特点和采区地质条件,优化了采区巷道布置方式,并确定了工作面主要回采设备为连续采煤机、梭车、破碎机、四臂锚杆机,通过在四台煤矿东翼采区应用结果表明:巷道月均进尺约1 000 m,月均出煤约4.5万t,采区回采率35%~45%。连续采煤机在四台煤矿的成功应用,为类似条件矿井回采边角煤、"三下"压煤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吴罡 《河北化工》2013,(8):116-117
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综采工作面进度不断加快,煤炭“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要求的逐步深化,原始的综采工作面小绞车牵引拖移电缆,给电缆的频繁移动与收缩带来了很多困难。因此提高电缆拖移装置科学性,使拖缆装置的操作更为适用、简便、安全、可靠刻不容缓。新型BY-60/120电缆拖动装置在晋华宫矿大采高工作面的应用减少了作业人员,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速度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3.
赵永强 《河北化工》2014,(9):100-103
根据东庞矿下组煤带压开采水文地质勘探和针对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的专门水文地质勘探等成果,结合东庞矿以往相关水文地质资料,总结东庞矿下组煤带压开采地段的导水构造特征及导水规律,对东庞矿9号煤的奥灰带压开采地段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矿井防治水措施,为下组煤安全开采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4.
申国义 《河北化工》2014,(6):101-103
以新庄9号薄煤层9103工作面为例,结合9号煤层在高平矿区的赋存特点,进行了回采工作面巷道布置、采煤方法选择、回采工艺的综合研究,达到了薄煤层矿井回采工作面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5.
贾青牛 《河北化工》2014,(7):98-100
为了使煤矿资源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煤矿在生产过程中,要根据遇到的褶曲、断层、陷落柱等各种类型地质构造因素而变更原工作面的设计,根据实际地质构造影响情况,分为小面和大面两种情况,俗称"刀把式"工作面。针对工作面回采至大小面对接处产生的问题,探讨了对接工程中所采取的机尾过渡架的拆除与安装、顶板管理、通风瓦斯管理,组织管理等流程,科学合理的制定施工技术方案,保障顺利安全完成对接工作,为类似情况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煤炭科技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 《洁净煤技术》2012,(3):1-3,32
经济的高速增长,依靠能源的稳定供给,中国经济社会的良性运转对煤炭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简要介绍了世界煤炭科技发展现状和中国煤炭科技与产业发展现状,总结了中国煤炭科技在煤炭资源与地质勘探、煤矿开采、煤炭加工与利用、煤层气资源开发与利用等领域取得的主要成绩,分析了目前中国煤炭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中煤炭科技发展的目标对中国煤炭科技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期间中国煤炭科技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 《洁净煤技术》2013,(1):112-114,124
文章介绍了煤炭在世界和中国能源结构中的战略地位,分析了目前制约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中国煤炭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以《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为指南,提出今后几年在煤炭开采、煤层气开发、煤炭加工转化、煤矿数字化等领域的科技发展重点;指出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煤层气利用率,提高煤机装备和生产环节自动化控制水平,促进煤炭资源低碳化利用,将是煤炭科技发展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8.
白如镜 《河北化工》2014,(10):139-142
为进一步加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基于瓦斯检查人员按照巡检图表执行瓦斯检查过程中,存在"空班漏检"的情况,神州煤业公司引入指纹巡检系统,利用指纹识别身份,通过指纹和设备绑定、巡检点和地址卡绑定,保证巡检人员的真实性、巡检数据的唯一性,有效防止巡检人员"空班漏检"等行为,使瓦斯"一班三检"制度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李志强 《河北化工》2014,(11):38-39,43
沿空掘巷是减少煤柱压煤,提高煤炭回收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的矿区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采用相似模拟的手段,得出兰花集团口前矿4201工作面沿空顺槽小煤柱合理留设尺寸应为4 m,并通过工业现场的矿压观测,分析了沿空顺槽的围岩变形规律,为现场实践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程水英 《洁净煤技术》2014,(1):93-95,99
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矿区规划环评的重要内容,指标体系的建立制约着矿区环境目标的实现以及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以彬长矿区为例,参阅大量矿区规划环评报告的基础上,参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导则(试行)》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煤炭工业矿区总体规划》,结合矿区规划实施后主要的环境影响及规划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特点、环境制约因素,提出了矿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