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彦  张纯 《国际城市规划》2013,28(1):98-103
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推行新城市主义规划运动,旨在通过塑造良好的城市物质和社会空间,达到抑制城市蔓延、促进社会多元化的目标.本文对新城市主义政策在美国实施近30年以来是否已经达到其目标进行反思与评估,发现新城市主义社区虽然改善了社区内部物质空间的设计,但并不能彻底促成城市宏观空间结构的根本性改变和城市社会多元群体的真正融合;新城市主义设计促使房价增长更形成了不同社会阶层的空间分隔.这说明,即使社区物质空间按照新城市主义原则来设计,也未必能实现其所倡导的社会融合与和谐的目标.文章最后对新城市主义经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詹书生  武思标  黄胥博 《规划师》2011,27(11):78-82
基于新城市主义理念和生态型城市内涵,城市设计应遵循紧凑性、适直步行、多样性等原则,应从生态视角、生态策略、生态技术三个方面设计城市空间.宜昌市东站片区城市设计探索了新城市主义的设计思路和手法,综合考虑了生态型城市的具体要求,构建多重网络体系,参照细胞体组织形式营建新的邻里关系,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倡导新的生活方式,利用生...  相似文献   

3.
新城市主义的逻辑结构与实践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新城市主义理论的剖析,解构了其在西方城市产生的理论判断前提、理论的价值取向以及实践的具体模式,从而构建起“新城市主义”理论的逻辑结构。在此基础上,根据新城市主义理论的逻辑结构,分别提出了新城市主义在中西方不同城市发展背景下的实践性。针对中西方的差别,提出了在中国新城市主义本土化实践过程中,进行改良所要注意的4个基准条件以及新城市主义在中国实践所能给予中国城市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邹邦涛  王思雨 《城市建筑》2023,(6):94-96+103
20世纪80年代末,新城市主义理论在美国兴起,其主张塑造紧凑型社区,解决城市无序扩张、公共空间衰落等发展问题。研究基于新城市主义及空间句法理论,通过梳理美国新城市主义的形成背景及邻里开发模式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对滨海新城、温莎镇、肯特兰镇三个典型案例进行量化分析,探讨美国早期新城市主义理念下的聚居形态特征,试为国内住区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金笠铭 《城市规划》2001,25(4):14-20
新城市文化是多元文化的集大成 ,在创建国际化大城市进程中 ,新城市文化势必导致一些新城市空间的规划理念 :原生型城市多元化空间规划理念、文化产业空间规划理念、智能型城市空间规划理念、中国式汽车时代城市空间规划理念、绿色城市及绿色社区空间规划理念、新城市主义与新郊区化运动等  相似文献   

6.
黄国军  陈海忠 《山西建筑》2006,32(22):15-16
分析了新城市主义兴起的背景,介绍了新城市主义的设计理念,论述了新城市主义对我国社区发展的启示,指出应结合我国国情,吸取新城市主义中干我有利的内容,促进我国城市社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新城市主义运动为人类认识城市蔓延、解决中心城区空心化及社区冷漠等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思考范式。本文系统梳理新城市主义运动发展至今的二十多年实践历程和不同思潮的演变,提出新城市主义理论始终贯穿于一系列实践项目中,而当前的新城市主义理论呈现吸收批判思想、完善理论框架、加固实施保障及创新理论实践四方面发展特征。进而指出针对新城市主义运动的批判涵盖运动起源、理论内容、实践操作三个层面。最后,立足新城市主义运动褒贬不一的认知,指出新城市主义运动是城市动态发展过程的阶段性平衡策略,城市发展过程中任何动态不确定因素的变化都是构成新城市主义发展的未知数。文章对中国现阶段新城市主义的实践进行深刻反思,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与预期。  相似文献   

8.
新城市主义是目前西方国家正在进行研究和实践的一个关于城市设计的热门理论,本文着重介绍了新城市主义及其关键性社区设计理念,最后文章结合新城市主义社区建设理念,客观讨论了新城市主义对我国社区建设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葛梦莹  孙晖 《城市建筑》2014,(21):48-49
本文受有关新城市主义、可持续城市主义的两部著作启发,比较了其思想内涵的变化,指出了从新城市主义到可持续城市主义在价值观念提升、涉及对象扩大、研究内容综合等方面的城市设计理论思潮与实践的变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新城市主义”在中国的应用意义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虹 《安徽建筑》2003,10(5):13-14
1"新城市主义"兴起的背景 "新城市主义"是当代美国逐渐兴起的城市设计潮流.二次大战后,美国大都市地区富裕的人们为了追求机动、私密的私有住宅空间梦想,大规模迁往郊区,从而最终导致了城市的无序蔓延,逐渐引发了诸如汽车依赖症、能源浪费、城市污染症、城市生活同质化和种族分化等一系列的社会、经济、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城市规划的理念不断地推陈出新,"新城市主义"理念在城市规划设计时更注重城市功能复合性,更多地鼓励人们步行以改变城市的交通模式,使环境更加宜居。传统的城市规划主要关注的是地面上的城市空间在水平方向上的扩展,这必然导致城市用地的不断延伸,规模的不断扩大。20世纪后半叶以来,地面空间、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均成为了城市空间规划的重要部分。本文从珠海市唐家湾滨海科技新城科创海岸的地下空间这一特定区域入手,对该项目地下空间的需求与规划理念进行了分析,诠释了"新城市主义"理念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受有关新城市主义、可持续城市主义的两部著作启发,比较了其思想内涵的变化,指出了从新城市主义到可持续城市主义在价值观念提升、涉及对象扩大、研究内容综合等方面的城市设计理论思潮与实践的变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边缘社区中的新城市主义——万科四季花城设计随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方 《建筑学报》2001,(1):56-58
一、新城市主义的背景及涵义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发展公路交通,而城市环境由于人口膨胀、地价飞涨、工业污染等原因而急剧下降。伴随着汽车私有化的进程,大量富有的城市居民乃至中产阶层开始从城市迁往郊区,这种现象称之谓“郊迁”,随之而来的便是城市中心区的衰败与萧条,城市税收的锐减。为重振城市中心区,西方学者及城市行政当局提出了一系列的城市重建及更新计划,这便是通常观念上的“新城市主义”,“新城市主义”运动体现了西方世界对于城市人文价值的一种回归与追求。但是新城市主义的意义还体现在另一方面:在“郊迁…  相似文献   

14.
新城市主义理论和实践已初见成效,其先进的理念与思路推动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首先明确了新城市主义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对城市发展建设的关注点,总结了新城市主义理论规划设计原则,最后提出新城市主义在可持续发展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新城市主义”的批判性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铨 《建筑师》2006,(3):50-53
本文从新城市主义产生的背景出发,对它的意识形态及认识论基础作出批判,以期对国内新城市主义乃至城市设计方面的探讨提供更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城市主义的住宅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城市主义是美国20世纪70-80年代兴起并盛行的探索城市发展新模式,促进邻里和社区的运动,其思想影响到了当今美国以外的许多城镇建设。住宅类型的多样化和灵活运用是新城市主义塑造场所环境进行城市设计的重要手法,本文分析了住宅类型发展的根本动因,并通过对新城市主义的住宅类型及其应用的研究,为住宅类型的研究及其在城市设计中的具体运用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17.
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城市设计领域的重要理论,新城市主义提倡可持续发展与紧凑的规划设计,鼓励公共交通和步行,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主张混合功能布局以及混合收入阶层人群的聚居。文章分析新城市主义传入我国的背景,以古滇民族部落项目为例,从城市设计、建筑风格、业态特征与自然互动等方面入手,对新城市主义理论在中国古镇设计的应用进行系统的辨析。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新城市主义19世纪下半叶在美国产生以及在城市的无限蔓延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中发展、成熟的背景,并阐述了新城市主义形成的一套城市规划、设计的理论以及规划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发挥新城市主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城市主义运动的城市设计方法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介绍新城市主义运动的发展过程基础上,重点分析它的两个核心的城市设计方法论体系,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TOD体系和针对社区规划的TND体系,并概括新城市主义有别于以往的规划模式及其工作方法上的特点。新城市主义运动的方法论无疑能为我们在大规模城市开发中预防可能产生的弊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20.
论文梳理了近年来在北美城市设计领域兴起的"新城市主义"的发展过程及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主要理论。以新城市主义的社区设计思想与中国居住区设计思想的比较为基础,总结新城市主义对我国居住社区设计的影响和实践中还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