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碳含量对铁镍代钴硬质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配制不同碳含量的WC+TiC+Ni+Fe硬质合金,采用光学金相、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铁镍代钴硬质合金中出现正常组织的碳含量范围以及碳含量变化对硬质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中碳的质量分数在5.83%~5.99%范围内出现正常组织;在碳含量研究范围内,合金密度和硬度随碳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合金抗弯强度随碳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在碳含量为5.91%时出现最大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钨钴硬质合金阳极溶解机理,探讨了电化学加工钨钴硬质合金各种电解液的组成特点。  相似文献   

3.
4.
汪新义  邬荫芳 《硬质合金》1996,13(4):196-200
利用配备能谱仪(EDS)的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添加稀土元素前后的YT14硬质合金的钴粘结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量稀土元素加入后,钴粘结相中W、Ti元素的固溶量提高;钴粘结相中f.c.c-Co相的点阵常数和所占的体积分数均较未加稀土的合金增大了.根据实验结果对稀土元素强化硬质合金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主要通过负半周电流的作用说明交流电解加工钨钴硬质合金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李佳  陈利  尹飞  李明锋 《硬质合金》2005,22(4):212-215
研究了化学浸蚀、微量添加剂以及烧结气氛对硬质合金表面覆钴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化学浸蚀方法改善硬质合金表面的覆钴状态在生产中不易控制,而添加微量TaC以及调节烧结气氛能够有效的改善硬质合金的表面覆钴状态。  相似文献   

7.
《硬质合金》2018,(6):457-466
本文综述了硬质合金表面覆钴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对合金性能的影响,重点阐述了硬质合金液相迁移力、毛细管力、表面张力和Co相挥发对表面覆钴层的形成的影响,并结合各种合金成分和烧结制度,阐明了影响表面覆钴的主要工艺因素和控制途径。结果表明,表面覆钴层形成于降温过程中某个非常短的时间段,合金成分钴含量高、晶粒度细,并且烧结过程中慢速降温和在脱碳气氛中降温,可以促进表面覆钴层的形成。表面覆钴层可以显著提高WC-Co硬质合金表面韧性和焊接性能。  相似文献   

8.
《硬质合金》2014,(4):224-229
采用常规硬质合金生产工艺制备了YG11C﹑YG20C和MB50A3种WC-Co硬质合金牌号试样,研究了深冷处理对3种硬质合金牌号性能和组织的影响。采用SEM分析深冷后合金的微观组织变化,用X衍射分析合金的钴相转变和晶格常数的变化,对深冷前后的3种合金进行了冲击韧性试验。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对合金的磁力、钴磁、硬度和密度几乎无影响,但是会小幅度提高硬质合金的抗弯强度,同时使合金的冲击韧性提高10%以上,深冷处理后合金的微观组织也无明显变化,深冷处理会促使面心立方Co向密排六方Co的转变,但不会影响面心立方钴的晶格常数。  相似文献   

9.
稀土对钴基合金及硬质合金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用多种检测手段对钴基合金与硬质合金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微量稀土元素使钴基合金抗拉强度提高约一倍,孔隙度有所下降,孔隙分布变得细散均匀,稀土相主要分布在合金孔隙处及晶界、相界处,也有少量存在于Co相与WC相内.形态多呈球形,尺寸一般<0.5μ.成分为Y2WO6化合物及Y2Co金属间化合物.稀土的加入提高了Co相的层错能,层错宽度明显减少。稀土在晶界及相界的偏聚使合金的组织结构细化和均匀化了.  相似文献   

10.
采用传统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WC+TiC+Ni+Fe硬质合金,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对铁镍代钴硬质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为1 400~1 480℃时,合金组织正常,无石墨相和η相产生。试样的密度随烧结温度的上升而逐渐增加。在研究的烧结温度范围内,WC+TiC+Ni+Fe合金的硬度和抗弯强度值都是先升高,再缓慢降低。试验最佳烧结温度为1 440℃,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硬度和抗弯强度值达到"双高",其值分别为91.6 HRA和1 720 MPa。并且此时合金的切削性能与传统的WC+TiC+Co合金相当。  相似文献   

11.
无粘结相硬质合金是一种特殊的硬质合金,它不含金属粘结剂。本文着重论述了原始WC平均粒度、晶粒长大抑制剂加量、热等静压处理和烧结气氛等工艺参数对无粘结相硬质合金的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纳米硬质合金中碳的影响及其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碳对纳米硬质合金的影响,并从制备纳米硬质合金过程中的粉末制备、成形剂设计以及烧结三个工艺环节阐述了有关碳的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3.
碳含量对粗晶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粗晶合金性能的检测和金相组织的观察,研究了碳含量对粗晶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含量对粗晶硬质合金性能有明显的影响;本实验条件下的合金,通过控制较高的碳含量,可得到兼有高硬度和高韧性的粗晶合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合理调整工艺参数,应用电磁感应熔渗法成功制备了性能良好的硬质合金/钢双金属复合材料。利用SEM、XRD等检测手段对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元素的扩散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宏观硬度。通过常温三体磨料磨损实验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磨损性能。研究表明:复合材料中,硬质合金与钢基体冶金结合良好;硬质合金与钢基体间硬度过渡均匀;复合材料的相对耐磨性随着载荷的增加而明显提高,载荷为5.25kg时,相对耐磨性达到45钢的4.88倍。  相似文献   

15.
采用动态热模拟技术,研究铈对硬质合金性能与粘结相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发现铈可改善合金性能,其主要作用是抑制粘结相Co向六方结构转变,且在长期热循环效应下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6.
快走丝线切割工作液组成包括水、基础油、表面活性剂、爆炸剂、防锈剂、缓蚀剂、极压剂、防腐剂等,而碳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防锈剂。本文采用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硬质合金的浸泡实验与实际切割实验,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X)等设备,研究了碳酸钠对硬质合金中WC浸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硬质合金的线切割加工过程中,由于高温的作用,硬质合金表面的WC会由于氧化作用而生成三氧化钨,加入碳酸钠后,溶液为碱性环境,易生成钨酸根离子,三氧化钨的氧化溶解程度加剧。三氧化钨脱落之后,内层的WC继续氧化溶解促使了W的浸出,从而降低了硬质合金的硬度、耐磨性和使用寿命。在工作液中添加硼砂、油酸三乙醇胺和苯并三氮唑能够有效抑制WC的氧化溶解,减少W的浸出。  相似文献   

17.
吴志坚 《硬质合金》2010,27(5):287-292
目前在硬质合金领域,钴粉是硬质合金最佳的粘结剂,钴粉性能对合金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但研究钴粉性能对硬质合金性能及结构影响的论文较少。实验选取了从0.78~4.61μm不同粒度级别的钴粉,按YF06合金牌号配料,从压坯压力、压坯中钴粉分布以及合金的物理性能和金相组织结构等方面探讨了钴粉粒度对超细硬质合金性能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钴粉粒度增粗,压坯的压制压力增大,但钴粉粒度对超细混合料压坯中的整体钴分布影响不明显;粒度1.0~1.5μm钴粉比其他粒度级别的钴粉制备的超细硬质合金的整体物理性能更佳;钴粉粒度对超细硬质合金的组织结构也有一定的影响,大于3μm的粗钴粉容易造成超细合金中出现钴池,钴粉太细有则可能造成钴相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18.
WC-Co超细硬质合金微观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李壮  王家君  林晨光  崔舜 《硬质合金》2009,26(3):188-193
介绍硬质合金微观结构对硬度、强度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探讨孔隙率、碳含量、晶粒大小、粘结相以及界面性质等微观结构因素差异引起硬质合金的宏观力学性能的变化,探索高性能超细WC-Co硬质合金的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吴翔  刘小胡  廖军 《硬质合金》2015,32(1):31-35
本文通过选用碳含量不同的WC原料配制成4组WC-22%Co高钴硬质合金,采用物理性能检测、光学金相等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碳含量WC对WC-22%Co高钴硬质合金烧结后的性能和硬质相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方案中,原料WC中碳质量分数为5.97%时,合金抗弯强度最高,达到2 590 MPa,但合金金相组织不均匀,粗大WC晶粒数量较多,WC粒度分布最宽;随着原料WC碳含量的增加,合金金相组织趋于均匀化,粗大晶粒数量逐渐减少且WC晶粒粒径离差系数同步减小,并在WC碳质量分数为6.14%时WC晶粒粒径离差系数出现最小值,为0.475 7。  相似文献   

20.
WC、Co质量对超细硬质合金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张卫兵 《硬质合金》2003,20(3):157-160
从WC原料的碳量、晶粒度及Co粉的粒度等几个方面对超细硬质合金性能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