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豫西地区构造演化与上三叠统地层保存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西地区主要发育有东西向、北西向和北东向三组断裂,分别为印支—燕山早中期、燕山晚期和喜山期构造运动的产物。这三组断裂控制着盆地边界和盆地内的局部构造,并对上三叠统地层的剥蚀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尤其是硖石—陈宅沟、硖石—石门断裂对上三叠统地层的保存影响较大。在其下盘,上三叠统地层保存良好,在其上盘即推覆体上,上三叠统地层往往遭受严重剥蚀。上三叠统地层主要分布在伊川盆地彭婆凹陷、洛阳盆地的洛阳凹陷和宜阳凹陷石陵次凹,其他地区三叠系地层剥蚀殆尽.  相似文献   

2.
苏北-南黄海南部叠合盆地构造演化与海相油气勘探潜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板块作用机制入手,基于构造应力场、构造形迹和沉积建造等综合分析,把晚三叠世华南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以来苏北-南黄海南部叠合盆地的构造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1)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古特提斯洋关闭机制下的前陆盆地发育阶段;2)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伊佐奈歧板块斜向俯冲机制下的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发育阶段;3)晚白垩世-古近纪太平洋板块俯冲机制下的伸展盆地发育阶段,包括晚白垩世坳陷盆地发育阶段和古近纪断陷盆地发育阶段;4)新近纪喜马拉雅造山作用机制下的坳陷盆地发育阶段。关于古近纪箕状断陷(群)的发育过程,强调了NWW向基底断裂左行走滑拉分和NE向逆冲推覆体系分别对盆地形成和箕状断陷发育的控制作用,从建造-改造-保存的角度指出了海相油气系统赋存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3.
基于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分析,开展苏北盆地成盆成烃成藏研究。苏北盆地经历了断拗、断陷、拗陷3个演化阶段,在中国东部喜马拉雅期以伸展拉张为主的构造发育过程中,盆地内发育雁列、羽状、帚状等具有走滑作用的断层组合,并且已发现油藏和圈闭呈定向排列特征,也与走滑作用密切相关。伸展—走滑作用控制了盆地的成盆演化,造成了各凹陷呈多字形斜列,并且每个凹陷内部形成了多个生烃次凹;控盆控凹断裂差异发育特征控制了不同的油气主要运移方向,形成3种运移模式,雁列、羽状控凹断裂控制下的油气运移模式存在较大差异;次级断层组合和地层形变造就的断层转换带和构造高带是油气富集的重要场所,并形成多种类型的断鼻断块油藏。  相似文献   

4.
南黄海盆地是中国近海的主要含油气盆地之一,油气勘探多年但成效不大。盆地结构不清、断裂体系多样与构造演化复杂的因素致使勘探潜力不明。为探讨南黄海北部盆地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变形特征与断陷盆地形成机理,通过近年最新二维地震资料解释及钻井等地质记录,结合相关地质背景和前人研究成果,对北部盆地的断裂特征和盆地结构开展综合研究,形成北部盆地晚白垩世以来不同时期断裂发育模式和地层沉积充填特征的认识。通过研究认为,中生界-古生界海相地层在印支期遭受挤压变形而形成逆冲断裂,该断裂系构成晚白垩世以来盆地的重要基底断裂系。在后期伸展应力状态下,基底断裂复活,控制着盆地内断层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方式,同时控制着晚白垩世以来的地层沉积格局和构造样式,形成以伸展构造变形为主的多凹组成的断陷群,反映出“深层约束浅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金湖凹陷位于苏北盆地西部,是呈北东向长务状展布的中新生代断陷一坳陷型盆地。在郯庐断裂构造活动影响下先后经过多次应力作用,断裂系统复杂,构造十分破碎。利用连片三维地震资料开展了大量的综合解释研究,通过对金湖凹陷构造几何形态、形成演化及其控制机理进行分析认为:金湖凹陷第三系的构造活动主要分为吴堡运动期和三垛期,吴堡期的地质运动主要表现为地层的抬升与沉降,应力以拉张为主;三垛期苏北盆地受郯庐断裂带的右行走滑作用影响明显增强,应力场开始复杂化,剪切、挤压和拉张都有发生,使得金湖凹陷发生了剧烈的后期地质改造,并形成了以伸展构造为主,走滑构造、挤压构造和反转构造共存的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6.
金湖凹陷位于苏北盆地西部,是呈北东向长务状展布的中新生代断陷一坳陷型盆地。在郯庐断裂构造活动影响下先后经过多次应力作用,断裂系统复杂,构造十分破碎。利用连片三维地震资料开展了大量的综合解释研究,通过对金湖凹陷构造几何形态、形成演化及其控制机理进行分析认为:金湖凹陷第三系的构造活动主要分为吴堡运动期和三垛期,吴堡期的地质运动主要表现为地层的抬升与沉降,应力以拉张为主;三垛期苏北盆地受郯庐断裂带的右行走滑作用影响明显增强,应力场开始复杂化,剪切、挤压和拉张都有发生,使得金湖凹陷发生了剧烈的后期地质改造,并形成了以伸展构造为主,走滑构造、挤压构造和反转构造共存的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7.
南阳凹陷属南襄盆地次级构造单元,是发育在秦岭-大别褶皱造山带之上的富油气断陷。研究其地质结构特征和形成演化过程,对凹陷油气勘探和认识秦岭-大别褶皱造山带晚白垩世以来隆升剥蚀作用的盆地构造-沉积响应均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利用凹陷内2/3D地震、钻井、测录井资料,识别区域性不整合面,划分构造-地层层序,刻画主要断裂的构造特征及凹陷平、剖面形态;运用平衡剖面技术,恢复南阳凹陷晚白垩世以来的形成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南阳凹陷发育胡岗组底部(Tg)、玉皇顶组底部(T7)、核桃园组底部(T5)、上寺组底部(T1)4个区域性不整合面,将凹陷地层划分为基底构造层、胡岗组构造层、玉皇顶组-大仓房组构造层、核桃园组-廖庄组构造层、上寺组-平原组构造层共5套构造-地层层序。受新野断层、禹桐断层、师岗断层等基底断层控制,南阳凹陷表现出南北分带、东西分块、隆凹相间的构造格局。凹陷经历了初始断陷期、持续断陷期、强烈断陷期、断-拗转换期和拗陷期共5期构造演化阶段。基底结构复杂、边界断层形态差异及分段差异沉降是凹陷地质结构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8.
渤海湾盆地是一个以新生代为主要成盆期的大型板内裂谷盆地,断裂和裂陷活动是新生代构造变形的主导方式,对含油气系统形成及其特征有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数量众多、走向不同断裂的活动,形成多断块多断陷和凹凸相间的构造格局,奠定了多含油气系统发育的基础。断裂幕式活动,引起沉积空间和湖盆范围周期性扩张与收缩,控制了生储益及其组合特征。裂陷中心从盆地外带向盆地中心迁移,使得盆地不同部分凹陷发育史不同,形成三种类型凹陷。不同类型凹陷的含油气系统特征明显不同,其主要生储盖组合时代、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作用过程、圈闭形成史和油气分布特点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与中浅层构造格局主要受前陆挤压盖层断裂及其相关构造的影响不同,吐哈盆地深层前侏罗系构造格局主要受基底断裂控制。二叠纪、三叠纪属于盆地形成演化初期,应力由松弛到挤压,由早、中二叠世分割性断陷到三叠纪广盆拗陷,沉积范围不断扩大,在三叠纪末受挤压应力作用,过渡到类前陆盆地发展时期,前侏罗系构造格局此时也基本定型,但在燕山期、喜山期受到了前陆盖层挤压构造体系的掩盖。台北凹陷是吐哈盆地前侏罗系最主要的生烃区,其周围的库木、塔克泉、吐鲁番等凸起前缘是重要的油气聚集分布区;构造格局的控制断裂和不整合面是前侏罗系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和找油线索,并形成构造、地层-不整合、潜山等多种类型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10.
中非穆格莱德盆地福拉凹陷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格莱德盆地福拉凹陷是在中非剪切带剪切应力场背景下形成的以中生代沉积为主的裂谷凹陷,裂陷活动可分为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和古近纪3个阶段,主要形成南北和北西-南东走向两组断裂。福拉凹陷构造格局受南北向断裂控制,凹陷内二级构造带的发育主要受北西-南东向断裂控制。福拉凹陷构造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构造转换带是油气富集带,多旋回构造沉降形成有利的储盖组合,构造斜坡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四棵树凹陷下部成藏组合获重大勘探突破,凹陷的深部构造、盆地结构和原型盆地备受关注。利用最新二维地震资料,解析凹陷深层地震反射和构造特征,厘定盆地性质,结合平衡剖面方法,恢复了盆地构造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四棵树凹陷石炭系—新生界均有发育,由老至新地层展布范围逐渐扩大,厚度中心整体具有继承性。该凹陷具有裂谷盆地的断拗二元结构,以侏罗系底为界,其下为断陷结构,可见原型盆地的边界断层,沉积厚度大,范围小,发育火山—碎屑岩沉积组合;其上为拗陷结构,断层不发育,沉积厚度小,范围大,发育侏罗纪—白垩纪陆相碎屑沉积。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与局部地质结构特征,四棵树凹陷的演化可分为断陷和拗陷2个阶段,断陷阶段可能相对独立,拗陷阶段与准噶尔盆地主体连接为湖盆。高泉断裂属于裂谷盆地边界断裂之一,为同沉积正断层,持续活动,晚期遭受挤压反转。受裂谷盆地控制,断陷期二叠系—三叠系泥页岩和拗陷期侏罗系煤层,是四棵树凹陷超深层的重要烃源岩,油气勘探潜力大。  相似文献   

12.
南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二段储集层流体包裹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南阳凹陷东庄、张店和北马庄油田古近系核桃园组二段储集层岩心样品的流体包裹体资料,对核二段储集层油气充注史和主成藏期进行了研究。对各期次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水包裹体的盐度以及油包裹体的荧光观察等综合分析表明,核二段储集层共经历3期热流体活动,前两期发生油充注。时间温度埋藏史研究表明,第一期油充注发生于凹陷逐渐抬升的廖庄组沉积期及之后的整体抬升剥蚀阶段,第二期油充注发生于凹陷再次下沉接受沉积的拗陷期。综合油包裹体荧光分析、均一温度分布特征和油充注时生油凹陷烃源岩的热演化特征认为,第一期油充注以低-中成熟原油为主,对成藏贡献不大;第二期以中-高成熟原油为主,为南阳凹陷主要充注成藏期。图7表1参14  相似文献   

13.
黄河口凹陷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口凹陷是一个富生烃凹陷,目前已发现的油气藏及含油气构造大多具有埋深中浅层、原油密度中等、油质好、产能高等特点。纵向上发育多套含油层系,油气主要分布于新近系中。新近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近源、晚期快速成藏;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优质油气藏形成提供了空间;晚期走滑伴生断层是中央构造带油气富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北凹各级断层发育复杂、构造特征演化研究难度大,至今尚未有商业油气发现。在北凹新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上,开展了构造特征及圈闭类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断裂形成时期可分成早、中、晚期和持续性发育四个演化时期,北凹中下构造层形态变化大,上构造层形态变化平缓;构造样式主要包括地堑、地垒、断阶、花状与似花状构造。从圈闭类型来看,北凹受区域性伸展和走滑作用控制,主要发育断鼻、断块构造,其次为受断层遮挡的构造–岩性圈闭,圈闭类型在平面上整体具有分区分带特征。  相似文献   

15.
珠江口盆地阳江东凹断层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口盆地阳江东凹断层发育,所发现的油气与断层密切相关。通过区域地质背景、地震、钻井等资料,对阳江东凹的断层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进行了总结与分析。阳江东凹发育“下断上拗”2套断层系统,根据断层的规模、发育时间、作用等特征,可划分为一级控洼断层、二级控圈断层和三级调节断层;根据断层的发育期次,可划分为早期型断层、长期型断层和晚期型断层3种类型。断层的发育和演化对阳江东凹圈闭形成、油气运移和侧向封堵具有控制作用。一级控洼断层和二级控圈断层控制了凹陷内二级构造带及构造圈闭的形成;Ⅰ类、Ⅱ类和Ⅲ类输导断层的垂向输导能力有较大差异,其中Ⅰ类输导断层输导能力最强,可将油气垂向运移至1 500 m以浅;北西—南东走向的张扭性断层侧向封堵能力好,利于油气规模富集。  相似文献   

16.
沾化凹陷断层活动性及其对层序发育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济阳坳陷早第三纪属于裂陷盆地,发育了众多的断层,绝大多数断层属于生长断层。这些断层具有幕式活动的特点,即在沙河街三段(Es3)早期构造活动强烈,沙河街三段中期、沙河街三段晚期-沙河街二段早期构造活动变弱,至沙河街二段晚期-沙河街一段早期构造活动又变强,东营早期和晚期又变弱。主要断层活动控制着层序地层的发育,具体表现在:(1)对二级层序发育的控制,断层的总落差在二级层序开始时最大,以后逐渐减缓;(2)对准层序叠加样式的控制,即在构造拉张期,以发育退积式准层序为主,在构造挤压期,以发育进积式准层序组为主。同时,断层的活动也控制了三级层序(层序Ⅰ,Ⅱ,Ⅲ,Ⅳ,Ⅴ和Ⅵ)的厚度和展布形态,使沉降中心以五号桩长堤断裂带附近为起点发生顺时针迁移  相似文献   

17.
从准噶尔盆地区域构造研究入手,探讨了历次构造运动对三个泉凸起西部侏罗系沉积的影响后指出,燕山运动晚期三个泉凸起进一步抬升,使上侏罗统乃至下白垩统下部在凸起和断裂带南部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而断裂北部下降盘仍保留部分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三个泉凸起西部油藏与中、东部油藏具有不同成藏条件,其油源来自于玛湖凹陷和盆1井西凹陷,油气沿夏盐凸起阶梯状断裂与不整合面运移成藏;陆151井区侏罗系头屯河组储集层直接与断层上升盘陆12井区西山窑组油藏呈断层面接触而接受油气,属于构造岩性控制的小型油藏。  相似文献   

18.
基隆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主要沉积凹陷,凹陷构造演化经历了断陷、断坳、坳陷和被覆四个阶段。凹陷由西部缓坡断阶带、中央洼陷带和东部陡坡带组成,主要填充新生界沉积层系。始新统至中新统发育四套烃源岩,油气主要储存于始新统、渐新统和中新统地层中,存在四套有利油气成藏组合。2005年油气资源评价,西湖凹陷油气当量为15.6亿方,西湖与基隆凹陷为一个统一凹陷,只是在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时期被短暂分隔,石油地质条件应基本相同。油气地质分析表明基隆凹陷具有良好勘探前景,凹陷西部缓坡断阶带油气勘探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19.
高邮凹陷南断阶断层活动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定量研究高邮凹陷油气主要运移期晚始新世三垛组沉积期断层活动强度和活动规律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高油凹陷南断阶该时期断层活动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三垛组沉积早期活动断层数量较多,晚期单条活动断层的活动强度较大,三垛组沉积期活动的主干断层和次级断层是油气纵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南断阶西部三垛组沉积期断层活动强度大于东部,断层活动强度的差异控制着油气藏分布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综合运用断层分类、断层活动史分析、油藏充注史分析等方法,对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地区断层与油气成藏关系进行了研究。该区发育两种类型断层:长期活动断层及晚期断层,这两种断层活动期与油气充注期匹配关系均较好,推断二者在油气充注史中起了相似的作用。勘探实践和各种证据表明,该区断层是油气垂向输导的主要通道,现今的静态的断层封闭作用控制了新近系目的层的油气成藏,而岩性对接情况是该区断层静态封闭性的主要控制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建议该区勘探应加强目的层顶面演化特征研究、落实圈闭和断层封闭性,位于油气运移路径上且断层封闭性有效的圈闭,勘探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较大。图8表1参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