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本文针对某厂在生产软化水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排放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对其进行的电气改造。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纯水站工艺中的离子交换工艺特性、自动控制方法,以及系统的运行过程,并提出了除盐水全自动系统经济运行指标。  相似文献   

3.
软化水装置     
哈萨克矿冶研究所推出了一种空间球形结构聚合材料和离子交换材料(ПГС聚合料,ПГС离子交换剂)合成法,并研制了用ПГС物料为基础的原水高速吸着过滤净化工艺。ФЭЛ—80是ПГС离子交换剂的一种,被推荐用于水的快速软化。离子交换剂ФЭЛ—80在其结构里含有二羟基苯酸组群,构成钙和镁阳离子的络合物,其PH值为5~10。络合物在离子交换剂用浓缩的盐溶液(其中含硫酸钠)处理时发生破裂。这种软化水工艺的特点是废液少,7~10%包含钙、镁阳离子的硫酸钠溶液可用来作循环再生液。本文介绍的是利用优选的ПГС离子交换剂,对中、高硬度水进行软化过程半工业试验的试验结果。所用的离子交换剂适合“凯拉金”选矿试验厂的水质条件。  相似文献   

4.
5.
详细介绍了某钢厂2×3600 m3高炉鼓风机站设计中所遇到的场地不够与封闭母线连接等现场技术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总结了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改进后再生参数的选择计算,再生工艺系统的改进以及投产后的使用效果。实践证明改进后的设备系统具有盐耗低、出水水质好,反洗耗水量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六西格玛管理主要是以数据为基础,通过统计学的方法找出企业中的不合格产品产生的原因,制定出新的流程,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中铝山东分公司动力厂通过引入六西格玛管理,在软化水的制备中合理控制碱度和硬度坦标,取得了较好的节能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富春江冶炼厂“两炉一酸”移地扩产技改工程设计及投产情况,并对新建或改扩建工程采用中成熟可靠的工艺技术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浅谈了用滴定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两种方法检测软化水总硬度的测定过程及应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在保证工期的同时保证施工质量。采用施工前技术交底、施工前期预制等方法,使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二级反渗透生产除盐水,并作为中温中压锅炉的补水,目前为国内首创。通过系统的研究和改造,降低了除盐水中钠离子含量。  相似文献   

12.
自备工业水厂总设计规模3.8×104m3/d,分两期建设,一期规模1.9×104m3/d。净水工艺流程采用折板絮凝池—斜管沉淀池—V型滤池的常规处理工艺。简要介绍了工程主要建、构筑物工艺设计参数、设备配置情况等,并对工艺设计特点及水厂的运行情况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年产360t水质稳定剂厂的设计概况,侧重研究了工艺设备的选型与配置,工程自投产以来已产生了明显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对用强酸性(001×7)钠型树脂-固定床离子交换技术及大孔弱酸性钠型树脂-密实移动床离子交换技术软化处理稠油污水进行了小型试验及扩大试验。前一技术的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现有的深度软化处理天然水的离子交换装置处理稠油污水有一定困难,而后一技术不仅吸附处理能力大,而且可使软化水的残留硬度达到铬黑T试剂检不出的程度,即硬度低于1 mg/L,满足油田蒸汽锅炉给水的要求。因此,推荐后者为油田软化处理稠油污水的可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5.
16.
在密实移动床中 ,用 Na型大孔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软化处理经预处理后的稠油污水 ,其规模为 80 0 0 m3/d。经过软化处理 ,污水的硬度从 1 0 0 mg/L降到 5mg/L以下。饱和树脂在专用的再生塔中再生后 ,可重新用于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吴琳 《冶金动力》2008,(5):87-88
分析、讨论了自动化系统的防雷问题,着重阐述了制水厂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综合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采用某型树脂从钨二次资源浸出的钨酸钠溶液分离富集钒的效果。试验表明,在合适的工艺条件下,通过转型树脂的吸附解吸,钒除去率达到99%以上,钨的直收率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19.
LiFePO_4作为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优越,是发展潜力巨大的锂离子正极材料之一,但由于导电率和锂离子扩散速率问题,一直制约其发展。首先阐述了LiFePO_4的微观结构、充放电原理以及充放电反应模型,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改善磷酸铁锂的电化学性能所进行的研究,重点介绍了离子掺杂、碳包覆和材料纳米化方法对LiFePO_4正极材料的影响以及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并指出继续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工艺改进是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