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
大庆长垣不同时期测井解释渗透率变化规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认识大庆长垣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渗透率的变化规律,研究储层水驱过程,寻找剩余油及其分布,满足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的需要,分析大庆长垣不同时期测井解释渗透率差异较大的原因,研究了不同岩心的室内水驱实验渗透率的变化,优选区块的取心井岩心分析渗透率的变化,优选区块的开发井测井解释渗透率的变化,并对变化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油田注水开发,储层的渗透率逐渐增大,造成不同时期完钻井测井解释渗透率差异较大的原因不仅仅是储层渗透率自身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与测井解释模型的差异有关。建议对不同时期测井解释渗透率进行系统误差校正,以满足储层精细地质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位于七东1区克下组油藏中南部的复合驱工业试验区已处于特高含水、低产油开采阶段,开发形势相当严峻.该文在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油藏的油水运动规律,通过油藏动态法、岩心分析法、数值模拟法及水淹层测井解释,结合地质特征与生产测试资料,从不同侧面描述剩余油的分布状况和量值大小,为复合驱工业试验方案编制,为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服务.  相似文献   

3.
"双高"期高渗砂岩油藏化学驱部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奎斌  温静  李程  崔智勇 《特种油气藏》2007,14(6):77-79,94
针对锦16块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剩余油分布零散的特点,为保证其化学驱油效果,实现优化部署,重点开展了以流动单元研究为基础的精细地质特征研究,同时采用了岩心分析、测井、数值模拟、动态分析、油藏工程概算、微观驱替等方法,全面、细致地描述了试验区剩余油分布的规律及特点。在细致总结、吸取锦16块近30a注水开发取得的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类比等方法进行了优化部署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化学驱部署研究的相关技术,对辽河油区高含水期砂岩油藏化学驱研究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聚合物驱后水淹层测井解释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老区聚合物驱后水淹层测井解释难度大的问题,以地质、测井、生产动态等资料为基础,以开发地质、开发测井理论为指导,利用对子井分析技术,分析了不同开发阶段测井响应的宏观变化规律;通过岩电实验,在动态资料的约束下,建立了水淹层定量测井解释模型。将孤东油田八区12口新井15个层投产的解释结果与前人的解释结果、地质规律及生产动态数据进行了比较,符合率由老模型的46.7%提高到80%。  相似文献   

5.
Z2断块水淹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恐断块为中低渗油藏,早期实施注水开发,目前已处于中高含水期。在对其水驱开发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动态测试、水淹层测井解释及数值模拟结果,详细研究了该断块的水淹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为油田调整挖潜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浅薄层普通稠油油藏冷采后的开发效果,对影响热水驱开发效果的注采参数进行了研究。根据相似性原理模拟与储层特征和热采环境相似的岩心驱替试验,应用petrel软件建立区块地质模型,并采用CMG软件热采模块的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不同温度、不同注入方式和注采比下杜66区块的开发效果,确定了中含水期转注热水、冷热水交替注入的开发方式。研究表明,优化后的开发方式为综合含水60%时转注热水,采取冷热交替七段塞、注采比0.95的方式注入温度80 ℃热水,其驱油效率比冷水驱提高17.27%。研究结果表明,热水驱可以改善浅薄层普通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为浅薄层稠油油藏经济有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针对文72沙三中油藏的特点,进行了注天然气驱油藏数值模拟。利用长岩心驱替实验模拟.对地层流体参数进行了校正;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显示.注富化气可以降低原油的混相压力;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对不同的层位、注入量、注入时间和注入方式进行了混相驱和非混相驱研究;数模结果证实.天然气驱能提高采收率15.98%。  相似文献   

8.
克拉玛依油田七中区克下组砾岩油藏二元复合驱试验,为中国石油股份公司重大开发试验项目,也是我国砾岩油藏复合驱首个工业化试验。油藏经过50多年的注水开发,采出程度高(38.9%),油水分布复杂,为确保试验成功,剩余油分布研究至关重要。综合应用岩心分析、油藏工程、数值模拟及特殊测井等方法对试验区剩余油进行了研究,为复合驱试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综合方法识别和预测储层裂缝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介绍了储层裂缝识别和预测的内容;评价了岩心观察、镜下统计、测井资料解释、地震资料解释、开发数据分析等裂缝识别方法,以及地质类比、物理模拟、构造应力场模拟、变形模拟、岩层曲率计算、分形分维计算等裂缝预测方法;分析了岩心定向、单一方法的局限性、现今地应力等影响裂缝研究结果的主要因素。强调了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可以增加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非牛顿幂律流体试井解释方法及软件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胜利油区主力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聚合物驱油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提高聚合物驱油藏试井资料解释的准确性,对非牛顿幂律流体试井理论、解释方法进行研究并编写了解释软件。利用自编软件解释了一口模拟注聚井的资料,参数解释结果与文献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软件的准确可靠性。该解释软件已在现场成功应用,为聚合物驱油藏的试井解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最早采用现代技术开采和最早注水开发的玉门老君庙油田,在67年的开发历史中先后采用测井、油藏工程、岩心、数值模拟、水矿化度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开发时期的剩余油分布规律。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同时又存在各自的局限性。而同位素示踪技术对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油水分布关系和剩余油研究针对性更强,其原理为:对注水井注入两种同位素示踪剂,根据对应油井产出示踪剂质量浓度曲线形态的变化,以及两种示踪剂峰值质量浓度产出的时间差,以色谱分离理论与对流扩散理论为基础,应用示踪剂解释软件,进行注采对应关系分析、储集层非均质性参数确定和剩余油饱和度研究。同位素示踪技术在老君庙油田M油藏4252井组的应用,为老油田后期注水开发剩余油研究提供了一种简捷直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常规电法测井在我国的水淹层测井系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对一般的注水开发油田,常因油层被注入的淡水、污水混相水淹后,而无法准确给出各水淹层的地层水电阻率,使水淹层测井解释产生较大的误差。围绕地层水电阻率这一关键参数,利用数理统计、动态测算、地质建模等手段,结合油田开发全过程的生产资料,提出了一组模数为地层孔隙度、有效粘土含量的地层电阻率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曲线图版。用克拉玛依油田三个层块四口密闭取心井的岩心资料对该方法的解释参数进行验证,认为对常规测井水淹层解释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和精细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运用Petrel建模软件,建立确定性沉积微相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相控随机建模技术,采用序贯高斯模拟进行储层水淹参数模拟,建立了红岗油田高台子油藏水淹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的沉积相区其油层的水淹程度和特征明显有差别。与非相控随机建模方法预测的模型对比分析表明,相控下的随机水淹模型比较符合油田开发过程中的水淹状况及规律,符合储层发育及其非均质性分布规律,可信度高,为该区调整挖潜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通过研究发现,相控水淹为油藏水淹规律及特征的预测判断提供了非常有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浅薄层特、超稠油注蒸汽吞吐后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河南油田的浅薄层特、超稠油油藏注蒸汽吞吐后,,采收率只有15%~18%,要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程度,关键是查明蒸汽吞吐后浅薄层稠油剩余油分布规律。蒸汽吞吐后水淹层岩心和电性特征变化明显,根据岩电关系的研究,建立了一套快速、直观的声液时差深侧向电阻率图版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有效结合矿场测试、动态分析、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和地质综合分析方法,揭示了剩余油分布特征。超稠油油层纵向有3种水淹模式:中厚层均匀韵律油层顶部水淹,薄互层复合韵律油层中部水淹,薄互层正韵律油层底部水淹;平面上剩余油富集区有4种类型:低井网控制程度的剩余油富集区,低采出程度的剩余油富集区,不同微相控制的剩余油富集区,地层倾角影响造成的剩余油富集区。图3表1参6  相似文献   

15.
王博  赵军  王淼  刘淑侠  杨东 《岩性油气藏》2012,24(6):110-114
低阻油层在王集油田分布广泛,由于油层与水层的电阻率对比度低,给测井解释带来了一定难度。 以岩心实验和地层水分析等资料为基础,对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层水矿化度差 异、储层孔隙结构、薄层发育及钻井液侵入作用是导致油层低阻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 针对该油田低电阻率油层的3 种识别方法,即交会法、感应与侧向联合法和侵入因子法。实践表明,这些 解释方法对该区低电阻率油层的识别和评价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运用数值模拟法预测非均质油藏开发指标及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的工作量大,耗时长,技术要求高。考虑实际油田井网布置的不规则性及储层的非均质性,基于油藏工程理论,推导并建立了考虑储层非均质性的水驱油藏开发指标预测方法。该方法根据注采井配置关系和渗流阻力,将油田动态劈分为多个注采单元,对各注采单元的渗透率、孔隙度、储层厚度等非均质参数进行等效处理,再将各注采单元转化为均质单元;采用物质平衡原理和Buckley-Leverett径向水驱油理论预测各单元开发动态,计算含水率和剩余油饱和度等指标,进而得到整个油藏的开发指标。与传统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相比,新方法占用内存少、速度快、效率高。对断块老油田进行实例验证分析表明,新方法预测单井和全油田10 a含水率变化与数值模拟结果的相关系数达0.993 4~0.999 6,预测10 a剩余油饱和度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7.
高含水油田注水后油藏参数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刘天鹤  郭莉  左毅 《特种油气藏》2005,12(2):42-44,48
应用注水模拟实验、环境扫描电镜、水淹层测井解释等研究技术,分析了储层参数变化机理.较全面地分析了高含水期的高孔高渗油藏、中孔中渗油藏和稠油油藏注水后储层结构的变化规律,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水淹层测井解释、地质模型的重新修订、数值模拟调参、剩余油分布预测和油层防砂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项研究可为类似油田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以开鲁盆地陆家堡坳陷中的陆西凹陷的岩心分析和测井资料为基础,建立起测井解释模型;给出孔隙度计算方法和方程;建立起油、气、水与孔隙度、电阻率之间的关系;给出低孔隙度储层的解释方法。并对开鲁盆地陆家堡坳陷的126口井进行了解释,符合率高达88%以上,探井符合率为78%,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为低孔隙度储层油气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测井解释依据。  相似文献   

19.
火成岩油藏受裂缝发育影响,注水提高采收率效果不佳,针对该问题,通过建立火成岩岩相模型,基于岩心、测井及地震多尺度裂缝描述的裂缝模型,采用“岩相展布+裂缝模型”双重约束,建立高精度缝洞双重介质地质模型,准确描述储层与裂缝分布。以此为基础结合渗流规律,利用机理模型流线模拟指导注采井网设计,再利用三维数值仿真模拟进一步优化注水开发方案,形成一套缝洞型火成岩油藏注水开发方案优化设计方法。研究成果应用于大港枣园油田枣1508区块,现场初步实施后,稳产期超过1.5a、综合含水维持在5%,采收率预计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研究成果对类似火成岩油藏效益开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